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0例

2009-05-19杨薛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杨薛萍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以西药治疗,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均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3.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63-01

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约85%的脑中风是缺血性的,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50%~70%的存活者仍遗留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负担[1]。如何更有效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仍是临床医务的重点问题。笔者自2007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均符合《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2]。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结合组及对照组。结合组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76岁,平均65.6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0.5个月;其中脑血栓39例,腔隙性脑梗塞16例,脑栓塞5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3~75岁,平均67.5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9.5个月;其中脑血栓37例,腔隙性脑梗塞19例,脑栓塞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每日进行言语及肢体功能锻炼,采用西药脉通或盐酸培他啶加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辅酶A、三磷酸腺苷钠等注射液静脉输注,血压偏高者同时服用降压药。注意合理饮食,努力做到情绪稳定。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结合组方法 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辩证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辩证治疗,处方:生黄芪60g,当归尾20g、地龙15g,川芎9g,桃仁、红花、赤芍、水蛭、桂枝各10g,牛膝30g。痰多色黄加胆南星、瓜蒌、石菖蒲、郁金清热豁痰开窍;痰多色白、语言不利加白芥子、白僵蚕、陈皮、茯苓涤痰开窍;心烦不宁夜寐不安加五味子、黄连、炒酸枣仁、远志清心安神;阴虚精亏加生地、女贞子滋阴补肾;腑实便秘加酒大黄、生地、麦冬、枳实通腑泻结;肢体强硬疼痛加羌活、独活、络石藤、秦艽、威灵仙、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络止痛。1剂水煎取汁300ml,1次口服100ml,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按“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评分。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评分达76%以上;显效:神经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可独立步行,生活部分自理,评分达51%~75%;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评分达11%~50%;无效或恶化: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评分0~10%,或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加重;或死亡。

3.2 治疗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结合组总有效者46例,占76.67%;对照组总有效者32例,占53.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脑中风多是由体力活动减少、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造成长期血管损伤、管腔狭窄、血液粘滞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血管堵塞而引起脑血管疾病。祖国医学亦认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多由于气虚脉络瘀阻而致经脉不通,肢体肌肉失于气血濡养,废而不用,久之脏腑运化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肢体脉络空虚,瘀阻加剧。因此气虚血瘀是中风后遗症病机关键。补阳还五汤为专治机体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传统名方[4]。该方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中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元气,重用地龙通络,以奏药效,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有活血化瘀功效[5]。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由血粘质增高导致血瘀。血液流变学指标反映血液粘稠性、粘滞性、聚集性。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及抗血液粘稠性,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促进血液在体内运行,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辩证,故而取得良效。通过本组实验发现,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进行辩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西药的长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2]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中国中医药学报,1986,(1):56~57.

[3] 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8.

[4] 查良伦,沈自尹,张萍.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 14 (2): 74.

[5] 曹元成,马英玲.丹参的多种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4; 1 (创刊号): 20.[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