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装”伊朗革命卫队
2009-05-16秦鸥
秦鸥
日前,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ONI)披露的一份报告称,伊朗已重整其海军力量,授权革命卫队海军(IRGCN)在战时全权负责波斯湾的防务。革命卫队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及波斯湾一带集结大量导弹艇及岸舰导弹,伊朗海军还与革命卫队海军共享阿曼湾附近的阿萨耶卢基地(Asaluyeh)。鉴于革命卫队海军接管波斯湾防务,拥有更多大型舰艇的伊朗海军将能腾出手来经营更广阔的海洋,进而延伸伊朗的多层防御体系。
报告还特别提出,伊朗革命卫队海军主要的武器供应商除俄罗斯和朝鲜外,还有中国。对此,中国军方至今未予证实。长期以来,中国军火出口中东的消息—直在西方媒体和“鹰派”中流传,在西方国家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这份报告的出台也多了几分“阴谋论”的味道。
中国技术“助”伊封锁波斯湾?
报告称,过去数年,伊朗革命卫队海军通过吸收中国、朝鲜与意大利的技术成果,逐步强化其封锁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能力。如革命卫队海军利用意大利FB赛艇公司设计的高速机动艇,改装出波斯湾水域速度最快的导弹攻击艇,上面携带有中国公司出售的C701轻型反舰导弹或是伊朗的仿制品“科萨尔”。它能在贴近海平面2~4米的高度巡航,可以躲避雷达探测,并能打击更近距离上的目标。伊朗官方称,即使是类似“宙斯盾”这样的系统,都难以获得拦截科萨尔导弹所需的预警时间。
革命卫队海军还着力将舰艇“导弹化”。它现有10艘来自中国的“中国猫”级攻击快艇,每艘搭载有2~4枚C802远程反舰导弹或其伊朗仿制品“努尔”。该导弹曾在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大出风头,当年7月14日,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武装利用C802导弹重创以色列护卫舰“矛枪”号,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中国武器不光被革命卫队海军所采用,甚至在伊朗核反应堆周边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以色列西印度空间公司(West Indian Space)目前对外发售一批涉及伊朗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显示伊朗已将越来越多的中国“红旗-2J"、伊斯法罕、阿克奇、布什尔等地,以保护这些地区的核电站及其他核研究设施。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红旗-2J”射程为50千米,速度为4倍音速,更重要的是,它能打到3万米高空,使敌机丧失藏身的安全高度。“红旗-2”装在77式装甲车底盘上,可根据需要随时机动,使得敌方飞机难以捕捉其发射阵地,从而大大增强生存能力。此外,“红旗-2J”还提高了制导能力、弹头威力和抗干扰能力,性能与美国著名的“霍克”导弹不相上下。
更有意思的是,据伊朗“Payvand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可能在向伊朗输出远程防空系统的竞争中输给中国。伊朗早在2007年开始求购俄制S-300防空系统,但俄罗斯为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而把出售计划搁置起来。
目前,伊朗正寻求从中国购买一种“红旗-9”防空系统(外贸型号为FD-2000),它被认为是俄罗斯S-300系统的衍生版,但同时融合了美国MIM-104“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某些技术。“红旗-9”能够打击7-125千米范围的空中目标,射程上低于俄制S-300PMUl系统,后者射程能达到150千米。“红旗-9”拦截空对地导弹的距离在7-50千米之间,高度为1~18千米;拦截巡航导弹的距离为7-15千米,高度为250米,而拦截弹道导弹的距离为7-25千米,拦截高度为2~15千米。
曲折中建立的中伊军贸
客观而言,中国与伊朗的军贸关系是在一连串误会与解释中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奉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要建立起一条东起美国、西迄欧洲的反苏统一战线。而“一条线”中,伊朗正处于中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78年,中国领导人华国锋在出访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后,决定中途经停德黑兰,与正处在伊斯兰革命风暴中的伊朗国王巴列维举行会谈。然而,这次访问严重影响到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的中伊关系。伊朗革命民众误认为中国是为旧政权打气,结果喊出“打倒中国”的口号,列在“打倒国王”、“打倒美国”和“打倒以色列”之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伊关系极为冷淡。
事情在1982年发生转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美、苏以及阿拉伯国家支持下,1980年g月悍然发动两伊战争,仓促上阵的伊朗军队和革命卫队好不容易将敌人赶过阿拉伯河,却发现巨大的战争消耗已将自己的库存军火降到“危险线”之下。传统的武器卖家美国和德国因德黑兰坚持的强硬宗教立场而拒绝供应,而北京很快抓住了这个机会。
1984年,中国外长吴学谦访问伊朗,两国在官方层面实现冰释前嫌。紧接着,伊朗开始大规模吸纳中国军火,伊拉克随后也跟进购买。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专家理查德·F·格里梅特(Richard F.Grimmett)所著《对第三世界的常规军售》一书中记载:从1984年至1990年,伊朗和伊拉克吸收了中国销往中东的2/3的军品;从1983年至1986年,两伊与中国签署的军火合同占中国中东军火合同的近92%,实际交付产品数也占到中国交付给中东军火的88%(以总价值计);从1991年至1994年,由于中国遵守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禁运的规定,中止与伊拉克的军事关系,伊朗占中国销往中东的武器的比例则达到创纪录的69%。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伊扎克·希霍(Yitzhak Shichor)称,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是伊朗最主要的军火供应国,伊朗全部进口武器的35%来自中国,中国主要提供坦克、装甲车、火炮、各类导弹、枪支、军用快艇和少量战斗机等。但从20世纪g0年代初开始,俄罗-斯成为伊朗的主要军火来源地,把中国远远抛在后面。当然,希霍强调,中国常规武器并未完全退出伊朗市场,它还有奇特的非传统销售渠道可资利用,中国利用第三方(往往是巴基斯坦)重新夺回伊朗市场。
中伊军售牵扯中美关系
有意思的是,对伊军售曾数度成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成为两大国外交博弈的重要领域,这其中“蚕式导弹危机”堪称最突出的例子。
“蚕”式导弹的正式名称是“海鹰-2”,是苏联P-15导弹的衍生品。从外观看,它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飞行速度不高,还由液体燃料推进,面对先进防空武器拦截时生存力不强。但它拥有380公斤重的弹头,如果将其部署在敏感地区或战略要地,“蚕”式导弹依然能给敌方民用目标构成毁灭性威胁。
1987年3月,两伊战争发展到恶性的“袭船战”阶段。伊朗革命卫队将两套各带3~6枚导弹的“蚕”式岸舰导弹系统部署到霍尔木兹海峡的狭湾地带——那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线,稍后革命卫队又把第三套“蚕”式导弹发射系统设置到刚刚占领的伊拉克领土法奥半岛,那里紧邻科威特港。
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罗纳斯·海斯上将说:“我对‘蚕式导弹非常担心,掌握在行为不确定的伊朗人手里,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1987年9月和10月,伊朗不顾美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警告,发射了7枚“蚕”式导弹,击中了负责科威特1/3石油出口的码头和美国船只。此事造成的影响波及中美关系,华盛顿的反应是冻结了对中国技术出口的进一步解禁。当中国在1992年主动放弃向伊朗出口“蚕”式导弹的新订单后,美国却没有进一步的善意表示,反倒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
1994年至1995年,中国向伊朗出口80枚C802导弹及10套发射装置。基于中东军力平衡的敏感性,中国按照本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落实对导弹出口的“清单管理”,确认伊朗为该导弹系统的最终使用方,以防止这些武器通过第三方流入热点和敏感地区。英国《简氏导弹及火箭年鉴》1995~1996年版也承认,中国的整个交易过程是透明的,与国际武器交易惯例没有冲突。1996年初,伊朗革命卫队在波斯湾水域试射数枚中国制造的C802反舰导弹。
但随后美国即威胁要对中国施加新制裁。1997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声明北京不打算再向伊朗提供远程反舰导弹。1998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北京,中方再次重申不向伊朗出售远程反舰导弹,也不再有使伊朗升级其反舰导弹的技术合作。
不可否认的是,伊朗拥有强大的武器拆解与逆向仿制能力,一旦武器到手,如何处理就变成本国的内政。因此有人戏称军火一旦卖到伊朗,线索便到此为止,接下来便是谁也搞不清楚的“无底洞”。从2002年11月开始,伊朗航天工业组织(A10)自主研发了一种代号为“努尔”的国产反舰导弹,其技术蓝本参考的便是C802导弹。2006年3月,伊朗举行“神圣先知”军事演习,“努尔”首次亮相,外界才知道它的存在。
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菜切·斯托尔表示,中国与伊朗的军事合作,正从简单的实物交易,变成技术转移。“正如中国与俄罗斯的军贸关系发展一样,伊朗也希望拥有独立的军工生产体系,就像中国人在20年前开始做的那样……德黑兰很清楚,中国能提供的武器很多,但能否交易却受到华盛顿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