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席梦思
2009-05-14陶短房
陶短房
对于美国人而言,席梦思不仅仅是一个床垫品牌,更不仅仅是世界第二大床上用品巨头,而更是一种独特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体现。要知道美国人以往平均不到两年就更换一次床垫,而绝大多数床垫都是大而软的弹簧床垫,这种床垫正是近百年前,席梦思公司创始人扎蒙·吉尔伯特·席梦思发明的,并一直风靡至今。虽然今天席梦思并非最大的床垫供应商,但不仅美国,几乎全世界都习惯于将弹簧软床垫叫做“席梦思床垫”。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车——床生涯”就构成了普通美国家庭的最基本家庭生活轨迹:出门有车——福特、通用,回家有床——当然是席梦思,是美满生活的缩影。美国人喜欢说“美国梦”,而这些“美国梦”十之八九是在一张张席梦思上完成的。
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让席梦思的美梦,连同睡席梦思人们的美梦,一并化作一枕黄粱。直到2005年,席梦思公司还完成了8.55亿美元的销售额,其最大控股者美林还信心十足地推出新的乳胶成型床垫,要构建更庞大的床垫王国,但到了2009年,这家有139年历史的老字号,就已净负债10亿美元。
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金融危机让许多美国人不得不改变其长期固守的生活方式,“车——床生涯”虽好,却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出门固然仍有车,但通用和克莱斯勒已面目全非;回家自然还是会有床的,甚至席梦思也不会就此消失(可能的接手方已表示,将不会改变席梦思的品牌),但独特的“席梦思文化”,却不免要大变模样了。
生活在北美以外的人很难想象这种“席梦思文化”:一张普普通通的席梦思双人弹簧软床垫,即使打折价也动辄上千、数千美元,而如此昂贵的床垫,两年、一年甚至半年,就会被北美最常见的家用卡车拖去垃圾场弃置,然后再换张新的。这种“席梦思文化”的背后,是高透支、高消耗的美国消费方式的缩影。如今经济复苏喊得虽响,失业率却依旧,美国的储蓄率已上升到历史最高点,透支消费的意愿降到低谷,将伴随自己和家人度过1/3时光的床垫。虽不至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恐怕再不可能如昔日那般动辄更换了。一个百年品牌的没落固然令人欷歔,但“席梦思文化”的改变却不值得过度感伤。因为生活方式本就是用来改变的。
诞生于1870年的席梦思公司,最初并不生产床垫,而是制作奶酪盒子。1876年他们开始制作床垫,所出产的不过是白人世界再普通不过的绳编硬床垫而已。今天被当做席梦思标志的弹簧床垫,直到1925年才真正投放市场,而这种床垫的诞生和风行,实际上拜了工业化的普及和机器大生产的发达所赐。
机器时代的到来,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和信用消费的普及,使席梦思公司如鱼得水,也令“席梦思文化”有了昔日的面貌。在今天,金融泡沫的破灭,经济和收入的骤然起伏,必然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席梦思也好,美国梦也罢,都会在新形势下,寻得适合自己的新定位。
(陌上桑摘自《东方早报》200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