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浙商两本账
2009-05-14王伟
王 伟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商是和浙商同时起步的。细细比较来看,苏商是来自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生意人,这片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而浙商多半来自浙江东南部的温州、台州、金华一带,这些地方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物产匮乏。
当年的苏商和浙商,走的都是自产自销的道路,家里开个小作坊。自己背着廉价产品跑遍全国各地推销。按理说,苏商的发展基础比浙商好得多。完全有理由成为富甲全国的商贾名流。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国内的小商品市场都是浙商的天下,他们甚至在国外的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而当年的苏商在竞争中败落下来,几乎退出了小商品市场。
作为一名苏南人,我对这种现象曾困惑许久,与周围许多人一样,我认定:浙商没有苏商老实,肯定是靠偷税漏税、盘剥工人、偷工减料才积累下今天的财富的。
前些时候,偶然遇到一位来中国淘货的巴基斯坦客商,我们聊起浙商的生意经。巴基斯坦客商毫不客气地说,只要有钱赚,浙商无论生意大小都愿意接,3.5元一双的高档精纺袜,很不错的货色,只赚1分钱也肯卖;而和苏商谈生意,同样的袜子,他们不仅要计算自己能赚多少,还要计算别人能赚多少。看到利润大头都被别人赚去,就觉得吃亏。盯着人家讨价还价,怎么也得让对方吐出点利润来。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生意都跑到浙商那里去了。
苏商不屑于这种微利生意。以为不做就不做。能有多大损失?浙商却在乎每一笔生意。别小看这微薄的生意,却培育出了无数忠诚的客户,在让对方有钱赚的情况下,自己的财富也积少成多,慢慢成长为富翁。
浙商曾经为自己算过这样一笔账: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市场拥有1600个摊位,一年销出的袜子超过70亿双,平均每个普通摊位每月销出70万至80万双,即便每双只赚1分钱,也会有七八千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就能赚将近10万元。
数字不会吹牛,成天想着算别人的账,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算自己的账,怎么能不算错呢?浙商的成功其实也就是专心算好一笔账,那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而不在乎别人赚多自己赚少。
(丁香摘自《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