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拼音发明人之争

2009-05-13王以轩

百家讲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发明人注音汉语拼音

王以轩

最近有媒体介绍袁晓园(1901~2003)女士时。冠以“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汉语拼音发明人”之称号。说袁晓园是“汉语拼音发明人”,本人不敢苟同。袁晓园与汉语拼音有些关系,但不是“汉语拼音发明人”。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是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进行注音,汉语本来是没有拼音的,在古代,一般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为汉字注音,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是采用“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方式,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到了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出了本《西字奇迹》的书,里面的一些汉字采用拉丁字母注音。这就是我们现在汉语拼音的雏形。随后,也有一些外国的传教士在利玛窦注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提出自己的拼音方法,这给后来的拼音改革提供了经验。

清朝末年,一批有识之士曾开展为汉字标注拼音的运动。有位叫卢戆章(1854~1928)的人,出版《一目了然初阶》一书,公布了自创的“中国切音新字”,也采用拉丁字母,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1913年,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最终采用的是“注音字母”方案,共有字母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方案从1918年正式公布实施,一直使用到1958年。

注音字母,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后面“汉语拼音方案”中仍存在,字母一行全部都是拉丁字母。字母下面的名称一行就是注音字母。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称道: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但是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四十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研制拼音方案。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一共有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其中,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建议采用拉丁字母式。毛泽东同意后,在中央开会时也获得通过。至此,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才正式出笼。

经过两年时间的修改和完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于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收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至此,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当时身在美国的袁晓园女士得知此讯息后,向其胞妹袁静索取《汉语拼音方案》,而后又自编教材教授美国小学生,又用数十年完成了《汉字现代化方案》一书,成为在海外推行汉语拼音的第一人,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

顺便说一下,汉语拼音只是拼写汉字的辅助工具,并非文字。

猜你喜欢

发明人注音汉语拼音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浅析专利发明人错填漏填变更手续的审查依据
从发明人所属国的分类体系出发对检索的重要性分析
追踪参考文献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