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性情傲苍穹

2009-05-13庄国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刘禹锡桃花

摘 要:桃花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唐人尤其为胜。作为中唐杰出的诗人,刘禹锡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个诗派之外独具一格。其诗以桃花为媒介,表现特定时期特定的精神面貌。显现“诗豪”风貌。

关键词:刘禹锡 桃花 爱恨欢愁 奸佞小人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唐诗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文人们往往喜欢拈“花”惹草,兴感抒怀。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或崇尚隐逸,或a感怀身世,或讴歌友谊……凡引种种,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品读“桃花诗”之时,一朵朵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奇葩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其中刘禹锡的几首桃花诗最为出名。

作为中唐杰出的诗人,刘禹锡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个诗派之外独具一格。正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四所言:“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纵横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在他的诗作中,多次描写了桃花,现浅说如下。

一、爱恨欢愁——《竹枝词》的桃花

竹枝词是巴渝等地民歌中的一种,主要歌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相恋之情,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长庆元年(821),刘禹锡被贬为夔州刺史,在任四年。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民歌创作,并韵律上作了一些改进,使曲子更加轻快悠扬,更注意平仄的搭配,化高亢为舒缓。仄声起音,形成顿挫之势,又由轻柔转为昂扬。末句再以平声收束全篇,复使曲调再次呈现宛转之势。明代董文焕评说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刘禹锡写了几十首《竹枝词》,其中一首是: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的这首诗借桃花的易谢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表达女主人公的忧患愁情。诗歌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的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一、二句诗言喜。山上,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红红火火,春意盎然;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过,潺潺流淌,情意绵绵。这两句诗文烘托出农家女子陶醉在爱河中的幸福和甜蜜。三、四句诗说愁,托物起兴,触景生情。艳艳桃花,火红灿烂,但历时不久,易衰易谢,正如男子见异思迁,用情不专的爱心;汩汩春江,清清亮亮,源源不断,愈流愈长,正如女子排遣不尽,挥之不去的忧愁。数对方变心变情,可恨可气;想自己愁忧满腹,无可奈何。全诗表面写花开花谢,实际上抒爱恨欢愁。

二、奸佞小人——《玄都观桃花》诗中的桃花

提起刘禹锡,许多人便会想到“桃花诗案”。从其中可以窥见诗人的鲠直为人和铮铮气骨,及其对奸佞小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据刘昫等撰的《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唐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王伾和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遭株连,初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度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诗人终于宪宗元和十年(815)被朝廷“以恩召还”京师,回到长安。十年漫长的远放生涯并未改变诗人的初衷。是年春天,他借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一事,写下了对充斥朝野的抱残守缺的守旧派辛辣讽刺和无情嘲弄的《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即《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明艳趋时之桃花隐喻充斥朝中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借花讽喻,痛快淋漓,入木三分。故王湘在给《千家诗·七言·玄都观桃花》作注时指出:“玄都观桃花千树,指在朝之官。刘郎,自喻也。言满朝之人皆吾去后而升迁者。”诗的前两句正面写长安近郊尘土飞扬、纷繁嘈杂的热闹场面,明写以桃花红艳趋时的盛况,暗里却用“深于影刺”的手法(王夫之《唐诗评选》)讥讽守旧势力的趋炎附势、结党营私和炙手可热。诗的后两句即由物及人,触景情生,把“桃花”的趋时盛况与自己的也即“八司马”们的遭遇联系到一起,强烈地发出革新派的不平之忿——“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轻蔑之情,力透纸背,语到即止,恰到好处,所指明确、锋芒毕露!诗人无情地讽刺了那班充斥朝中的趋炎附势、抱残守缺的地主阶级守旧派势利小人,隐隐地批评了朝政。

故而,此诗一经唱出,诋谤蜂起,“时相恶其讥讽”(王湘《千家诗》注)。刘禹锡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到远放,被贬谪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又曾先后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等职。

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刘禹锡再次被朝廷召回长安。这时距“桃花诗案”发再贬连州又过了十二年。次年三月,诗人再游长安近郊之玄都观。这时,观中桃花已尽,“种桃之蹊,半是苍苔而菜花满径矣”;“种桃道士”——“比先年宰相已去”(王湘注《千家诗》),其徒党亦如鸟兽散。诗人旧地重游,不禁无限感慨,随即复又吟出七绝一首,即《再游玄都观》。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明挽桃花暗影刺趋时小人政治上的迅速消亡。诗云: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人睹物生情,百感交集:百亩之大的玄都观之中,现多半地方已长满了青苔。昔日那些明艳趋时的桃花现在都已不在了,唯有野草、野花遍地丛生,就连种桃之人也去向不明了,遗下的仅是一片荒凉萧条。诗人仍明写物暗以喻人事之变迁,感慨道:当年那些打击王叔文、贬斥“八司马”们的权臣们及党羽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呢?“前度刘郎”不是又回来了吗!诗人坎坷多年而依然故我,豪气逼人、初衷未改。刘禹锡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并流露出几分得意的胜利欢悦。

桃花普通的意象,历代文人都有吟咏,唐人诗作最多,刘禹锡却是最有个性。同一意象,诗人在不同时间去看,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正好反映诗人(主体)和意象(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变化。第一首玄都观诗写于815年,竹枝词诗写于822年,而第二首玄都观诗写于828年。《竹枝词》写在诗人夔州任上,远在外地,生活较平静。他运用精妙的文笔,调动开阔的想象力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两首玄都观诗写于政治漩涡的长安。但诗人始终保持一种顽强进取精神,不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生活怎样举步维艰。诗人永不妥协,随波逐流。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并未磨减刘禹锡坚持真理的锐气,没有改变他为宦之初衷。“前度刘郎今又来”时,其鲠直为人和不懈的斗争精神仍一如当年,丝毫没有减色。其铮铮气骨直让后来者为之啧啧称叹。“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这正是诗人顽强高尚品格的写照。

(庄国岳 河北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054001)

猜你喜欢

刘禹锡桃花
桃花眼
喊桃花
赏牡丹
陋室铭
斗牛犬“桃花”
橘子洲头桃花飘
刘禹锡与《陋室铭》
桃花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