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利用农业高校科研优势建设新农村

2009-05-13李有宝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科研新农村建设

【摘要】 吉林农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始终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把办学过程融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农”工作之中,不断加强为农村科技服务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已探索出面向“三农”,以大学为中心,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之路,为富民强省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农业高校 科研 新农村 建设

“十五”以来,吉林农业大学通过科技示范区、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科技专家特派员、“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等的有效运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推广实用技术400余项,解决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近百个,引进推广新品种150余个,采取不同形式培训地方科技人员及农民240余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1600万份、实用技术录像100余套,累计技术增收80余亿元。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技术支撑下催生了一批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在示范区建设方面

“十五”来,学校先后在吉林省建立了17个农业科技示范区,其中2006—2007年度建立示范区1个,继续建设10个构建了中、东、西部及城郊等四种不同生态区域的技术模式。如西部绿色食品系列开发示范区推广了一批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建立了特用玉米、绿色谷子、红辣椒和大鹅等4个主导产业,形成了“公司+专家+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带动土地专业化、规模化4000余公顷,使农民增收1.17亿元;中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推广了一套以“三三制”(深翻、深松、灭茬各三分之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益型农作制,使斤粮成本降低了9分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80%的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转移出来,为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同步进行树立了典范。

(二)在专家大院建设方面

按照“专家领办、企业主体、项目推动、市场运作、典型示范”的原则,围绕吉林省发展玉米、大豆、畜牧和特产特色经济,学校在全省不同产业带建设了15个省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20个市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其中,2006—2007年度建立4个市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初步形成了 “专家+公司+协会+农户”、“专家+企业+农户”、“专家+示范基地+农户”、“专家+推广站+农户”等模式,专家大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致富的源头。

(三)在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建设方面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吉林农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成果,落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2006—2007年度,学校在伊通县伊通镇新四村、小营城子村、二道镇宏明村、黄岭镇迎风村、景台镇、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村、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幸福村等地建立了8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

针对帮扶点的实际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对新农村园、田、路的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该村的规划设计,指导村镇环境治理,研究经济发展目标,监督检查施工建设等。 2006年胡耀辉副校长两次带领科研处人员及相关专家,深入到伊通县伊通镇新四村和小营城子村等帮扶村镇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咨询及座谈,对道路建设、上下水、厕所、生活垃圾处理、桔杆处理等问题做了详尽的了解;现场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诸如水稻现阶段易出现的病情,玉米密植问题,玉米、水稻品种改良、玉米螟生物防治等问题;专家组与农民就粪便处理、桔杆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测土施肥、品种改良、种植养殖技术、庭院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两次调研后,制定、完善了吉林农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方案,明确了帮扶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和任务分工,确定了帮扶工作进行规划等,并上报省政府及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努力,小营城子村已经投入资金128万元,建设一栋236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4400米,有91户农民用上自来水;修4.5米宽的水泥路2300米;修建卫生厕所100个;修下水管道700米;整修村文化体育广场3000平方米;村内柴草垛全部移出村外,村屯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全村居住、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

(四)在农村科技培训方面

加大农村各类人员培训力度。近年来,吉林农大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网络、校外基地、示范区、专家大院以及设在学校的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对全省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通过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和专家智能系统,提高了培训水平。同时,有25名专家成为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随时为广大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五)在校(县、企)合作方面

吉林农大按照“项目启动、互惠互利”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相关县(市、区、企业)开展了共建活动。2006—2007年度,与17个县(市、区、企业)进行了合作。目前,共与38个市县区(企业)签订了长期共建协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与安图县签订长期共建协议,优先选送优秀毕业生到安图县工作,双方围绕轮叶党参深加工、主要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合作,创立了校县合作的“安图模式”。

李有宝 (1980.2—),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处科长,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科研新农村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