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报告
2009-05-13吕剑钊
吕剑钊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以母猪晚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和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特征。在生产实际中应重视预防工作,采取疫苗免疫、控制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0-0028-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危害广泛,造成的损失严重。此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猪,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母猪晚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再发情推迟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出生率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高、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和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该病毒主要侵害巨噬细胞,损害机体免疫机能,使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病毒可从鼻分泌物、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经空气、接触、胎盘和交配等多种途径传播,气候恶劣、高温、卫生条件不良、饲养密度过高,都会增加该病发生率。该病发生后,猪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往往继发猪瘟、猪链球菌、猪肺疫、附红细胞体等病。
1临床症状
感染此病的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部分猪双耳、体表及乳房皮肤发绀。发病猪精神萎顿,皮毛松乱,喜堆在一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食欲减少或废绝,尿黄,部分腹泻;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急促,咳嗽;耳部、腹部及尾部皮肤有深紫色斑块,逐渐消瘦,最后卧地衰竭而死。发病仔猪特别嗜睡,有的眼睑水肿;有的表现口鼻奇痒,常用鼻盘、口端摩擦圈舍栏壁,鼻有分泌物;后期表现为后肢麻痹,运动失调。其临床症状的共同点是死胎率和乳仔猪死亡率较高,从哺乳期到肥育期死亡率也很高。根据感染猪的年龄和种类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并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机体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猪场以及农村散养户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母猪: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厌食,产后发情推迟,甚至不发情;怀孕母猪前期流产,后期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产的弱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几天内死亡。母猪发病本身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反复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发热、嗜睡等症状,继而发生流产(妊娠后期多见)、早产、死产、木乃伊、死胎、弱仔等。死胎儿常出现自溶、水肿、皮肤呈棕褐色。
公猪: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性欲降低,精液质量下降,畸形精子比率上升,精子数减少、活力低。极少公猪出现双耳皮肤变色。
仔猪:断乳前后的仔猪易感,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等。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并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被毛粗乱,后腿及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部分猪耳部等处发绀,也可见顽固性腹泻。死亡率可高达60%~80%,耐过仔猪长期消瘦,生长缓慢。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产后24h死亡。断奶后仔猪死亡率亦可达30%(20%~50%),以保育阶段猪最易感染和最为严重,特别是易于继发多种疾病,整个育成期发育不良,易于死亡。
育肥猪:育肥猪对该病易感性较差,与成年猪表现的症状相似。临床表现轻度的类流感症状,呈现厌食及轻度呼吸困难。10d左右能自愈,很少死亡,但易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
2病理变化
病猪肺脏呈红褐色花斑状,不塌陷,感染部位与健部界线不明显,常出现在肺前腹侧,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下颌、颈、腋下、眼结膜及后肢内侧水肿;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最明显。胸腔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包积液,心肌变软;脾呈紫色,脾肿大,切面增生。肝呈灶样或弥漫性坏死,并伴有出血;脑积液,脑膜瘀血。这些变化中,新生仔猪最明显,其次是哺乳仔猪,然后是断奶后肥育猪。病猪常因免疫功能低下而继发支原体或传染性胸膜肺炎。
注意:若是单纯感染,病变以肺脏为主,肺有出血斑,或有肝变病灶(暗红色),腹股沟、肺门等淋巴结肿大,出血,胸、腹腔积液,脑积液,如继发感染,则病变复杂化,症状多样性。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比较困难,因为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差异性甚大,且易继发其他疾病。该病的确诊要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此外,还应注意与猪瘟、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流感、猪脑心肌炎、猪衣原体性流产等症状相似的猪病的鉴别。
诊断急性暴发时,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胎率大于20%,仔猪新生后第1周死亡率大于25%,这3项若有2项出现于14d内,则可作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接种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标记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对蓝耳病进行确诊。
4防制
4.1预防
(1)疫苗预防:主要有弱毒苗和灭活疫苗。在受该病威胁和流行地区,可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或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耳后部肌肉注射,3周龄及以上的仔猪,每头2mL;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可在首免后28d加强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接种4mL;种公猪每隔6个月接种1次,每次4mL。具体注射剂量可参考疫苗使用说明。还可采用远征公司生产的圆蓝芪效康,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2)药物预防:猪白细胞干扰素,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补充维生素B、E等。
用法:在发病日龄前7~9d肌肉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育肥猪1头/瓶;仔猪2头/瓶;乳猪4头/瓶),每天1次,连用2次。也可适当配合使用抗生素。该药可起到非常好的预防作用(效果达到98%以上)。可提高机体白细胞的粘附能力以及促进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4.2治疗
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接种免疫预防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已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供应。建议污染场后备和成年母猪可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弱毒苗,仔猪在3~4周龄接种疫苗。此外,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切实搞好环境卫生,每圈饲养猪只密度要合理。商品猪场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在该病流行期,可给仔猪注射抗生素并配合支持疗法,用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1)当猪只呈现流感样症状时,应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增加营养,并使用抗生素和维生素E等控制继发感染。
(2)发病后可紧急使用圆毒奇康+强效阿莫仙+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也可使用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注射,并可以大群用圆蓝芪效康拌料,对该病有较好疗效。
(3)可用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控制体温升高;用磺胺类药和恩诺沙星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用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症,解除呼吸困难。
(4)猪白细胞干扰素(辅以磺胺间甲氧、长效土霉素、头孢霉素或阿莫西林等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用法:肌肉注射(育肥猪1头/瓶;仔猪2头/瓶;乳猪4头/瓶),每天1次,连用3~5次。可有效阻断病毒在病猪体内复制。
5小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大多与饲养管理、机体免疫状况等相关。为了防止和控制猪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最关键最有效措施就是如何增强猪群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密度。
5.1疫苗免疫
免疫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选择正确的疫苗和合适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值得注意是:因活疫苗产生细胞免疫,所以免疫效果比灭活苗好,但同时免疫两种或多种活疫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如蓝耳病活疫苗接种与猪瘟活疫苗接种最好间隔1周,不可一侧一针同时接种。
5.2控制继发感染
该病发生后,猪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往往继发猪瘟、猪链球菌、猪肺疫、附红细胞体等病,大大增加了病死率。如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好继发感染,可明显减少死亡和损失。因此一旦发病,要针对当地存在的其他病原,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母猪临产前混饲阿司匹林并配合应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5.3要重视引种工作,杜绝该病从境外传入
病毒传播最大的威胁是引入种猪群,此时,既能垂直传播又能水平传播,感染仔猪成为病毒携带者。许多临床和研究数据表明,母猪群的不稳定主要是引进阴性或急性感染的后备母猪所致。阴性后备母猪引入阳性猪群,在进入繁育猪群前,应合理使用疫苗使后备母猪成为阳性,否则会引起第一胎母猪繁殖障碍,猪场发生蓝耳病。
5.4要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
“全进全出”可有效控制断奶仔猪多种呼吸道病。即使设施陈旧的老猪场也可作适当改造,将大的房舍分成若干独立的室,之间用实墙阻隔,不能用铁栏杆等分开。做到每批猪一栋舍或几个舍。防止日龄大小不一的猪混养。每批猪转出后,猪舍要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并空舍1周左右。另外,高温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等。
5.5其他防制措施
(1)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健康猪同病毒接触,因生产需要从外引种时,应严格检疫,杜绝带毒猪引入易感猪群,并配合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
(2)对PRRS发病猪场可通过消除病猪、防止继发感染、热水清洗、消毒空栏猪舍来控制该病。在断奶、育肥猪群中通常有较多数量的病毒存在,尤其应注重这些地方的消毒工作,以免病毒扩散到母猪群中,使得易感猪感染,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