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仔猪引发副伤寒与猪瘟的防治体会
2009-05-13杨旭晖
杨旭晖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0-0024-01
清源镇星光村是渭源县的仔猪繁育基地,仔猪繁育户达150多户,年均繁育出售仔猪约6批10万多头,每年由于本仔地仔猪供应不足,许多养猪户去陕西、天水、平凉、武威等地购进仔猪进行育养。但从外地购进的仔猪易发生仔猪副伤寒与猪瘟,死亡率达20%、淘汰率达5%,对仔猪育养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从外地购进的仔猪未再发生仔猪副伤寒与猪瘟,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仔猪多于购进后不久即发病,病猪发抖,精神沉郁,体温40.5~42.0℃,食欲减少至废绝、有的呕吐;喜钻垫草,常堆卧在一起;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有黏液,小便带血。走路不稳,后躯摇晃;两耳、腹下、臀部、四肢内侧及末端皮肤发紫;有的仔猪呼吸加快,偶尔咳嗽,重者衰竭死亡;体重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程长达1个月左右。康复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成为僵猪。
2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猪3头,死猪10头,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切面成大理石样,皮下出血;扁桃体有坏死灶,肝表面有灰黄色小点坏死灶;脾边缘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紫黑色梗死灶,脾脏肿大,呈蓝紫色;肾脏色彩变淡,皮质部有数量不等的小出血点(雀卵肾),膀胱黏膜有出血斑,小肠黏膜有典型的溃疡或弥漫坏死脱落。
3诊断
由于本站条件限制,未进行实验室确诊检验,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剖检变化及治疗效果进行诊断。
4防治措施
4.1发病猪群的处理
(1)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做好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
(2)全群仔猪在饮水中加入维多利自由饮水,以防止脱水,缓解应激。
(3)用猪瘟疫苗4~6头份/头进行紧急接种。
(4)在饲料中拌入广谱高效抗生素(如恩诺沙星粉剂等),连用3~5d;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天2次,连用3~5d。
(5)发病猪舍的用具、粪水、剩余的饲料、废水做好消毒处理。
(6)治疗1周后没有康复或康复后成为僵猪的予以淘汰。
4.2从外地购进仔猪的预防措施
(1)引进前1周对仔猪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清除粪尿,用清水冲洗圈舍,待干后再用20%的热火碱溶液喷洒栏舍、场地、用具、墙壁等。
(2)保持仔猪圈舍干燥清洁、通风换气。
(3)在运输途中、进舍后保证适宜的温、湿度。
(4)按分群原则进行合理分群。
(5)加强饲料营养,特别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以增强抗病力。少喂勤添,定时定量,一般每天喂4~5次,每次喂8~9成饱为宜。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每次在喂前必须先清除废料、废水和粪尿,清洁圈舍。
(6)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广谱高效抗生素(如恩诺沙星粉剂等),连用3d;或用中药:白头翁6g、龙胆草3g、黄连1g、秦皮5g、苦参3g、白芍3g、甘草2g,共研细末,用米汤水灌服,连服3d。
(7)若不明确所购进的仔猪是否进行了免疫,应及时在进舍休息1d后每头用猪瘟疫苗4头份接种,同时饮水灌服仔猪副伤寒冻干苗1头份。
5治疗对比试验
2008年3月份,本村15户仔猪养殖户相继从天水、武威等地购进6~10kg的仔猪360头,购进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户在观察至第6天每头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防治组7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购进前1周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用20%火碱水喷洒),在运输途中和进舍后即饮维多利(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并在进舍后第2天每头仔猪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同时饮服仔猪副伤寒冻干苗1头份,加强饲养管理,结果这7户的仔猪直到出栏也未发生副伤寒与猪瘟。而对照组8户在免疫3~5d后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副伤寒与猪瘟,表现为发热、腹泻、败血症症状,陆续出现病猪并相继死亡,注射大量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病情很难控制,3周后死亡减少并逐渐停止,死淘率达25%左右。
6体会
仔猪副伤寒与猪瘟流行快、蔓延广、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特别是从外地购进的仔猪,因其环境、温度、饲料、管理的突然改变,再加上长途运输,其抗病力必然降低,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健全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原则,按时足量进行预防接种,有目的的进行药物防治,才能有效防止仔猪副伤寒和猪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