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2009-05-12王玉坤
[摘 要]收益信息是会计信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如何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收益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收益质量 影响
作者简介:王玉坤(1983-),男,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特别是收益信息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渐认识到它们在指引投资者决策、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别是收益信息的质量存在问题,势必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错误的引导。因而提高收益信息的质量作为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也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利益都与收益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公司治理结构又影响着整个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因此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以及收益质量产生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股权结构的特点
企业的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尽管他们在提供会计信息的时候会受到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之一---股东的监督与约束,但是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市场约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而这些不同必然对公司的管理者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他们的会计行为。因此,股权结构对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收益信息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票种类较多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种类比较多,而持有不同种类股票的股东,他们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沪市和深市的上市公司发行的所有股票当中,既有A股又有B股。A股中又分为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而B股则包括外资法人股、外资股、境内社会法人股和境内个人股,这就形成了各种与上市公司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利益相关者。
2.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较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是比较特殊的,一般都是以国家股和法人股为主,特别是很多上市公司国家股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一般股权集中度较高。这是因为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或者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投资机构建立起来的,同时我国证券法又规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使得中国的股权结构出现其特有的“一股独大”的不合理结构。
3.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
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许多都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高管人员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和计划的制定都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高管人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的话,与其不持有该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时候针对相同的情况所做出的决策可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同,甚至是很大的不同。但是高管人员持股的比例一般相对都比较少,而且为了防止高管人员因持有本公司的股票,为谋取个人私利而采取一些对自身有利但是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
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畸形的现象:流通股股东很难参与行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但是他们却要承担着由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而引起的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持有国家股、法人股的大股东独揽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但是他们却不必承担由于其自身经营业绩等的波动而带来的相应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
(二)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是连结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桥梁与纽带,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的特征对于公司治理绩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董事会的治理绩效则会对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东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1.我国董事会的规模略微偏大
虽然与美国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在绝对数字上与美国的上市公司差不多,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比美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规模要小,因此从相对数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的规模还是比美国要显得臃肿一些。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较高。执行董事是指既是董事会成员,同时又担任公司高级管理职务的人。
2.我国的董事会结构正在逐步的走向合理化
我国上市公司现在大多已经设立了独立董事,并且独立董事的比例也有上升的趋势,尽管还没有达到《指导意见》所要求的三分之一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差距很大,但是这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改善过程。
3.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尚未完全分离
在我国,我国有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没有分离,两职兼任的情况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的公司也存在董事兼任总经理的情况,完全实行两职分离的公司很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将董事会架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真正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会对小股东的利益造成危害,而且也可能损害大股东自身的利益。
4.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数量较少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持股数量平均较低,并且有大量的董事持股数量为零,而且各个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持股数量差距比较大,有的持股数量为零,有的则高达数百万股。并且董事会持股数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治理结构的缺陷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已初步形成,并且在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可能对收益质量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度的改革,尽管这样,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有股股东缺位等,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的管理当局没有所有者的直接监督,而他们又具有编制和报送会计信息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来选择会计政策,有的甚至会滥用会计政策、虚构会计交易事项、伪造会计凭证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对利润等进行操纵,以实现其自身的利益。这样就难免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
2.股权高度集中、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等可能导致对“内部人”信息供给的依赖,这样就会影响收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就会具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去进行收集会计信息的活动。而如果是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的话,作为大股东,他们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可能会尽量地少支付红利和股息,而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投资,这样的话,企业的经营者就会把企业的扩展和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并且这样能够使经理人员之间相互信任,很少发生敌意接管,经理人员因此可以从长计议,投资于一些长期的项目。此时,经营者可以不必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提高短期的利润的目标上,也不必在财务报告的编制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同时,会计所注重的往往是利益的分配或者是政策的用途,因此其中立性和客观性等就难以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每年财务报告中的利润可能就是各方面利益相互整合的结果,容易与实际不符,收益信息的质量也就存在问题。
3.占股东人数比重比较大的中小投资者,由于他们自身并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行使对公司内部事务的知情权的时候难免会处于劣势地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的小股东甚至是完全不知情。他们通过公司的年度报告和其他报告所了解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并非企业真实情况的反映,而是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的编制者(一般是经理人员或者受经理人员管理的财务人员)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的甚至是违反法律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法方编制提供的,这样,会计信息的质量包括收益信息的质量难免会受到质疑。
(二)董事会特征的缺陷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难免会对收益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在我国,上市公司很少设立职能委员会,所以如果董事会的规模比较小的话,更容易发挥其监控职能,可以提高董事会办事的效率,而规模较大的董事会更容易被总经理所控制,从而使财务报告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增大,收益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2.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的规模可能对收益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如果执行董事的比例比较高的话,很有可能发生内部人控制的情况, 从而对收益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如果存在过多的执行董事,就会出现董事会成员与高管人员大量重合兼任的情况,这可能会造成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职能混淆不清,也可能使得董事会对经理层的会计信息的操纵行为的监控失效,从而导致收益质量的降低。
3.董事长或者董事兼任公司的总经理可能会对收益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论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由于现代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两职合一的话,可以有利于企业自由的发挥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有的学者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认为两职合一的话可能会使总经理等高管人员的权力过度膨胀,也很可能严重地削弱董事会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从而增加了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对收益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来看,两职分离确实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能够增强对经理人员的监管,增加发现高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
4.独立董事的人数对收益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独立董事相对于其他的董事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可能没有真正的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5.第一大股东所派董事的比例对收益质量的影响稍微复杂一些。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一般都相对集中,大多数上市公司国有股占有绝对的地位,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或者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资产管理局,或者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就会出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此时所有者的职能就会被弱化,在董事会中往往没有最大股东的代表,内部的管理人员成为董事会的实际控制者,出现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当第一大股东为某一集团公司或者总公司的时候,大股东往往就可以通过占优势的投票选举权选举更多的“自己人”进入董事会,操纵和控制着董事会的决策,从而也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由此可见,第一大股东所派的董事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对收益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亚西,杨波,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途径,财会研究,2004(4):45~47
[2]黄中生,会计收益质量的分析及其评价,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2):56~59
[3]周荣肖,卜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改进,证券市场研究,2004(5):62~63
[4]秦志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透视策略,会计研究,2003(7):19~23
[5]唐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交通财会,2003(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