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及经营对策

2009-05-12

消费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货币政策

朱 瑛

[摘 要]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效途径,但上市之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 内部治理结构 风险管理体系 信息披露

一、宏观调控方面的挑战

(一)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作为和宏观经济密切相联的行业,银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是必然的,其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其资产质量等问题也将逐步显现。

(二)外部监管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方式较单一,监管效率不尽人意等种种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混业经营趋势,如何实现有效监管,防范银行风险,保证银行安全等,这是我国监管机构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上市银行而言,必须接受更加严格的外部监管。国有上市银行首先要接受银监会的监管,作为上市银行,同时还要接受证监会的监管,除此以外,还有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宏观经济运行的矛盾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在矛盾导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压力凸现,如果这些深层矛盾没有得到缓解,过剩的产能没有强劲的需求消化,经济增长的势头减弱或放缓将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程度将会加剧,经济景况的变差使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加大。加之银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比例的持续上升,可能引致长期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释放,过度的信贷规模扩张必然导致未来时期的坏账风险,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和不良贷款率的反弹,我国银行业扩张中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有待时间检验。

二、市场环境方面的挑战

(一)证券市场不成熟

我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深层次的问题及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整体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在:退出机制不健全,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仍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建立在欧美股市中起着重要平衡作用的做市商制度;内幕交易现象严重,行业自律程度极低,上市公司“过度包装”现象严重,经营状况令人担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力等方面。在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积极上市,之后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形势是严峻的。

(二)社会信用体系缺乏

我国缺乏可靠和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是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虽然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倡导诚信原则,但最近几年,在银行体系的诚信失控问题,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银行也在逐步建立起个人及企业的信用档案,但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对要求有效信用体系的银行业发展而言,有着严重的影响。它将影响着上市银行的信贷政策、资产质量以及市场行为等各方面。

(三)金融生态法律环境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生态法律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未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加以解决,金融生态环境自身不断发展完善与个别金融领域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仍然存在。

三、银行自身发展方面的挑战

(一)银行市场角色意识亟待转变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上市后均由国家控股,大股东在银行的发展方向甚至具体经营行为的决策等方面无疑会起主导作用。因此其市场角色尚未完全转化,其经营管理意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国有特点的影响,尚未成为完全的风险自担的市场主体。

(二)银行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

1.银行现有人事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化的选任用人要求体现和贯彻还不够,专业管理人才不足;严格的授权和问责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对高管人员权力运行缺乏有效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与岗位价值、工作能力、绩效贡献相联系的员工薪酬、奖励、晋升机制也不健全。

2.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业务结构不合理,中间业务比重偏低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营经验有限,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的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的相似性,以及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够的特点。目前利差收入仍然是中资银行盈利结构的最大一块,尽管净息差保持稳定,但是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很有限。

四、银行间竞争压力增大

(一)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大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正式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由于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居领先地位,其势必对内资银行构成较大竞争压力。随着今后更多外资银行转轨改制为法人银行、本土化进程深入、服务优势逐步体现,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国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加剧

国内银行趋同的转型战略必然造成银行客户、产品、区域定位的雷同,同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从长远来看,这不仅难以适应国际竞争需要,也使得各家银行增长路径高度一致,缺乏个性特征的增长。

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所采取的经营对策,针对上市之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去应对这些挑战。

五、加强宏观调控

(一)央行积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和经济过热的趋势。央行积极采取系列政策,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等各种政策工具,继续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协调健康发展,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二)加强外部监管,完善监管体系

面对银行业整体风险意识大大增强、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等新的金融环境,监管部门不失时机地推动、引领银行业加快创新的步伐,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以鼓励推动创新,以规范防范风险,以培育完善市场,以发展满足需求。

(三)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政策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当继续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等手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六、积极改善市场环境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阶段,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国有企业也在转轨和改制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法制建设尚待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这些因素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到国有上市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一)发展稳定的有价证券市场

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以下方面: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内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各部门内部信用信息共享;基本形成比较规范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惩戒机制,以法律引导和法庭制裁,使失信行为受到威慑。形成比较规范、健全的信用行业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度与体系。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市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三)完善我国金融生态法律环境

1.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特别是制定良好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企业破产机制和破产管理人制度,完善债权人会议、破产重整、破产申请和受理以及债务人财产清算等制度,以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应当建立有关存款保险机制和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法律制度,降低金融机构破产的社会成本,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2.加快征信立法步伐,规范征信业的发展,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为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打好基础。征信法律制度应当明确征信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能和监管法律责任,明确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从业管理,规范征信业务的管理。

七、加强银行自身建设

(一)积极转换市场角色意识:树立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资本约束的经营管理理念;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非上市银行相比,国内的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可谓先行一步,但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建立和健全银行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建立实施权利约束机制,并通过权力相互约束机制,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加强内部审计,由独立的、受过良好训练并具有合格工作能力的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而全面的内部审计。确保内部财务数据、经营与合规性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性,并建立能覆盖银行所有重大业务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内控信息真实可靠。

2.完善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银行必须建立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强化风险的全员全过程管理,通过全员全过程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保持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1.加快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国内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制定金融创新战略,明确创新业务发展重点,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计,突出特色,吸引客户,增加收益,形成强势,创造品牌效应。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中间业务的成本控制,进而增强其整体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银行中间业务由于风险低、利润高,已经得到业内共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八、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和同业竞争

(一)提升我国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第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强银行的竞争实力。第二,继续加强风险管理,保持低不良贷款率水平,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来巩固当前的低不良贷款局面,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三,保持适度流动性,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关键要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

(二)推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有助于引导这些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与此相关的产品定价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通过机制建设巩固并发展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争取在未来的银行竞争中赢得优势,真正实现将大型商业银行办成抵御风险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建林《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时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侯合心《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