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要求和新模式思考
2009-05-11胡静瑶
胡静瑶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8-0083-02
摘要:本文从国际化办学对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出发,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模式。
关键词:国际化;计算机基础;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是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的计算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1.1实施“分层次,分级别”的非零起点教学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和部署,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在中学阶段完成,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在中学已经接受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所以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是“非零起点”。仅有小部分高中生因学校或者生源地的影响,升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高校一般采取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按专科和本科区分,如在专科中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本科直接开设大学IT;另一种是新生入学时,便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其分到基础班或提高班,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需求。
1.2采用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教育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愈来愈多地融入了各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在工作中能够较好地应用计算机己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必备条件。面对这种应用能力的需求,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一般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公共基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如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操作等课程;第二阶段开设与专业相符的应用课程,如对理工科专业开设如C语言、VFP程序设计等课程,对师范类专业开设Authorware、Flash等课件制作课程,对美术专业开设动画设计、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均与学生的专业挂钩,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1.3搭建互动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以上两种改革主要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则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实现“以学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讲授内容所需要的资料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上交作业,并向老师提出疑问等。教师在课后可以根据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为个别学生答疑,进行个性化教学。这种摆脱了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辅导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这个平台,提供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国际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迎来新的挑战
开展国际化办学,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体现国际化特色,提高学生的国际化交往能力,加强信息获取和组织能力的教育,培养能够充分利用网上大学,电子图书馆等资源能力。高校应从国际化角度出发调整培养目标,变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因此新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必然,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有没有必要呢?
虽然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下,计算机作为学习、生活的工具,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国际化办学模式的要求,为其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起到辅助作用?计算机基础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要求和新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自己的信息素质和社会适应性,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呢?为贯彻落实高校新课程培养方案所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造就创新型人才,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是国际化办学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
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要求和新模式思考
3.1课程内容的新要求
在原有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下,继续增开网络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外文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自1984年2月,教育部下达《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迄今,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该课程主要介绍网上各类电子资源的检索与使用方法,内容包括各类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报纸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方法;检索工具的构成,搜索引擎的选择与使用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理论和技能。
因国际化办学需要不同国度的大学之间,在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故增加外文文献检索课程内容,成为计算机基础新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通过外文信息的检索
和信息组织,使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利用国内丰富的电子资源优势,熟练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源,获取所需课程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材料,达到与名校学生同步掌握国际领先的课程体系的效果,从内容到过程都做到与国际接轨。
3.2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国际化办学意味着“双语教学”, 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作为学校实施课程创新的重要组织者,又承担基础教学创新课程的实施主角的任课老师,一定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能用英文来授课,讲解习题,尽量用英文与学生交流。同时要研究学术理论,拓宽知识面。
3.3教材的多样化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不指定统一教材的特色教学。网络资源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学生专业不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新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信息更新的特点而确定教学内容,不必规定统一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马承林. 分级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04,(5).
[2] 丁蓉. 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 农业网络信息,2007,(5).
[3] 高美真.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初探[J]. 教育探索,2007,(4).
[4] 耿殿磊. 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