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创新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5-11赵国冬
赵国冬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8-0030-02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从大学生实验创新角度来阐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文中首先从环境和条件、兴趣和欲望以及观察力与创新的思维能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然后从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利用创新团队进行实验创新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实验创新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目前,培养创造性人才,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准。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的素质教育,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新素质。
创新即推陈出新,指从旧的系统或未形成系统的形态中创造出新的适应发展需求的系统形态。狭义的创新常指创造、发明和革新,如学术或技术上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成果等。广义的创新,除了狭义创新所指之外,还包括对自身个体生命质量的再造,即能提高自身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新想法、新发现、新行为。
概括地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发散和复合思维能力、批判评论能力、探索实践能力。其中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记忆力是创新能力发挥的基础,发散和复合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个体意识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那么怎样才算具有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的表现特点有:思维上,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变通性;想象上,具有丰富性、超前性、求异性;实践上,具有风险性、多样性、可行性。
1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总体不高,但是进步很快,这和近年来的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创新能力不高,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缺乏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不过随着近年来高校创新意识的增强,高校创新环境持续改善。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实施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成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各学院也纷纷成立创新机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欲望。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频繁变化,许多大学生虽然有创新的欲望,但是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创新的毅力,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
最后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以及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需要锻炼和提高。
2实验创新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便可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大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进行实验创新。
实验创新,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抑或是创新地进行实验,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模式,对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教学中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完成研究型实验项目和进行实验创新提供了必要物质保证。
实验创新的重要特征是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在实验创新过程中,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实验创新活动的导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设计,自行验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实验操作者,而是实验构思和设计的主导者以及实验过程的控制者。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其思考,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其自发自觉的学习。这就不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要求教师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对学生进行评价。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实验创新,通过实验创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种途径:
2.1运用启发式教学
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则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能用“灌输”方法控制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生上接口实验课程时,教师结合实验要求进行讲解分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对学生提出实验的基本要求,主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方向,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自由发挥,引导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功能,功能越多分数越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同学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的增加自己实验的功能,提高实验的难度。这样一来,每次课都会涌现出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功能,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数字逻辑实验中,学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会仅仅给出问题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还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以及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随着不断的积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将大幅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2激发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没有浓厚的创新兴趣,就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并且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不规定和限定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而是从多方引导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些颇具创新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挑选,自由发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2.3利用创新团队进行实验创新
随着人类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或成果,往往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团队创新要求大家必须要有协作的精神、沟通的技巧、开放的胸怀。通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建立一种沟通机制,针对某些棘手的问题,让各方面的人员坐在一起天马行空、各抒己见,提出大胆的方案,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升团队精神和团队战斗力。
在团队创新中,应该鼓励每个人大胆想象,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想法,然后集思广益。团队创新就好比一个大熔炉,它能让学生的创意不断融合和碰撞,在融合与碰撞中汇聚成大创意和大智慧。通过头脑风暴,将学生个人的知识、技术、智慧为团队共享、共用,促使创新思路的形成,最终达到优化创新方案、缩短创新进程,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创新团队进行实验创新,充分发挥了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同一团队中的学生精诚协作,不同团队中的学生们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与竞争中被调动,使得每个人的创新思维都异常活跃,每个人的创新热情都异常高涨,因此各个团队都拿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进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取得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为了利用创新团队进行实验创新,需要严密有序的组织集体并使其高效协作,这样才能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创造奇迹。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实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创新团队进行实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君施.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 2006,6.
[2] 阎立钦.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 教育研究,1999,7.
[3] 袁爱玲.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J]. 山东教育,2000,1-2.
[4] 姜美贞. 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5.
[5] 彭朝辉. 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6.
[6] 武玉鹏. 试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 社会科学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