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体育创新教学初探

2009-05-11林炜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创新能力

林炜鹏

未来的教育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怎样创新体育教学,真正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教学放到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是值得推敲的。但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满足客体对象的层次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努力,必然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创新教学的内涵表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下图表所示:

创新教学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学具有超前性。即创新教学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不仅能适应现时社会,而且能积极地发展社会、超越社会,使人类文明的长河保持鲜活感。创新教学强调人的生命质量、生存价值和能力,尤其是继续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就教学观而言,创新教学强调主体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以引导为主,以自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内核,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有所舍弃地获取知识,并学会在提炼和加工众多信息中,探索多种可能性的答案,以准确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就思维观而言,创新教学具有多元性,强调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和多方联想,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品质,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突破意识及求异意识。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纽带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由低层次不断过渡至高层次,当某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则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高涨,富于创造力的冲劲。从而向更高的需求层次迈进,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相反的,当人在某一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正确时,则人的积极性受挫,无上进心,缺乏创造的精神。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制”——“学生接受性”占统治地位,上体育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够强烈,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然而教师千篇一律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的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出现偏差,因此出现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性不高,缺课、逃课现象很普遍。

鉴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层次不同,把相同层次或相似层次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需求层次的选取适当合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创新细胞,表现出较好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因此,需求层次理论的正确合理运用,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激发求知欲有着积极的“助推剂”功能,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需求层次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也可以补充和完善需求层次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的融合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创新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学校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我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创新型人才。

1.依据需求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创新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创造宣言》一文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只要我们不拘泥成法,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地解决问题,就可视为创新的表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求层次不同,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应该积极支持。

观念则是创新制度的最核心的需求层次,没有观念的彻底更新,便没有更新的原动力和理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高度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组织和实施创新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去开拓和创造新的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因此变继承型的教育价值观为创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

2.处于体育教学链条主体需求层次的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如果说理念是体育创新教学的核心需求环节,那么教学方法则是体育教学的主体需求层次。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有利于发挥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科学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学和练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地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技能的“死”掌握,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练习者,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致使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该满足客体的需求,才会迸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富有科学性、民主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为学生提供能产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体育创新教学应适应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层次,注重体育教师创新素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创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和示范,带动受教育者形成创新能力。从这点来看,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搞好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性较强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大胆的探索;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也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在教师感召、带动下通过具体的创新实践来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只有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过程,才能更加切实地体验到创新的规律,为创新教学的实施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由上述可知,造就一批观念新、技术技能新、知识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创新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呼应学生需求,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体育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小,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由于环境造成的参加体育时间较少的需求,应该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创新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抹煞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体育学科教师应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布置随堂作业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形式,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活动内容的创新,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自己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组织的创新,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可以是全班,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队列练习或准备活动。在授课的基本部分,教师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分成几块教学点,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教学点,决定教学的进度。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放松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 雍桂军.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 吴海江,杨晓雁.创新教学——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3] 元爱收,张萍,张永艳,许飞.论实施创新的基本途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1).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