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对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2009-05-11曹荣芳李俊乔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美的心理

王 麟 曹荣芳 李俊乔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最初的病理健康观,发展到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阵地,要努力通过体育健康教育来改变学生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树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运动项目为练习手段以及利用艺术性的体育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系列课程,它反映现代体育课程的基本走向,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生体育素质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发展现状

1.艺术类体育运动的社会现状

随着健身计划的不断深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体育文化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艺术性体育运动在社会范围内已极被重视,人们从群体的政治需求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为了健身、娱乐,人们参加运动的次数越来越多、锻炼的时间越来越长、练习的兴致越来越高,人们不再只是通过跑步来满足增进健康、健美体形,而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现在无论在家庭、学校、广场,还是在健身场馆随处可见参与运动的人群,不分男女与老幼,在音乐的伴随下,他们舞动着四肢,摆动着身体,说明艺术性体育运动深受欢迎,也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体育文化领域。

2.学校开设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状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艺术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学校的体育艺术类课程也在改革的进程中蓬勃发展。学校可开设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很多、内容丰富,如艺术体操、形体、街舞、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分别开设一门或几门体育艺术类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特别是调动女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保持运动能力的持续性。其课程项目的选择在目标定位、项目结构、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从而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健身中来,真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二、体育艺术类课程设置对女学生的影响

一般来说,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怕苦、怕累、怕脏的心理特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导致她们更不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女性天生的爱美之心又促使她们去喜欢一些美的、时尚的运动方式,为了迎合女学生的这一特点,学校体育也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她们的需求,促使她们更好地掌握一种或几种健身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生理方面的影响

校园中的女学生是具有现代思想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型群体。一方面,她们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参与倾向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挑剔”和“求助”的消极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体育习惯,随年龄的增长其惰性明显上升,存在娇、懒、软、怕的不良习惯。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女学生走出校门后,便彻底与“体育”分道扬镳了。

漂亮的面容、美丽的身材是当今所有女学生追求和向往的。有些女学生为了拥有美丽的身材往往去吃大量的减肥药,去过度地节食,这样大大地损害了身体的健康。女学生的身体的可塑性较大,她们的体型、肌肉和内脏机能都在有显著的变化,她们除柔韧素质外,其他素质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等方面都比较差。所以加强一些克服自身重量来进行运动的项目,对她们提高力量素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有氧运动本身就是很好的耐力性练习,通过有氧操练习,不断变化的动作和韵律,更能调动学生健身的欲望。

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对学生生理心理施于一定强度的刺激,促使练习者获得健康美、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艺术类课程教学的项目很多,其紧张程度的要求也不同,有健身强体的健康型练习;有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动作和方法、改变形体原始状态的基本素质练习;还有通过舞蹈音乐等改善人的体态、陶冶情操的练习。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多种练习中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素质,发展和完善健与美的体格和人格。

2.心理方面的影响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包括美育在内的素质教育的任务,学生在对体育艺术的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审美心理及审美心理效应,即引起学生的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羡慕—向往—实践。这一心理效应的产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追求美的欲望,有助于增强学生不断进取、自我完善的意识。

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融入不同的身体动作,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动作伴随着乐曲自由奔放、协调发展,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能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趋势,感受到愉快的情趣,得到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体力和心理动力,能使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使她们在练习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种自我陶醉的感觉。在不断的练习中树立强烈的自信心,缓解学习中或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宣泄自己的感情,真正起到放松的效果。

三、对身体素质的长远影响

1.激发兴趣,健美身体

用灵活多变、多姿多彩的带有艺术优美造型的方式来表现女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健美形体与气质,既符合她们的生理特点又能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与愿望,从而达到健康、健美、健心的锻炼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女学生心理的发展与形体健美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提高,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由于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她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她们处在青春发育旺盛时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快,加之女生天生爱美,她们渴望自己有健美的体型和良好的气质,而艺术类课程正体现在一个“美”字上,其表演与练习都是一种在有音乐、体操、舞蹈为一体的锻炼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进行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的娱乐过程。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主动参加锻炼,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更希望自己身体匀称、线条优美。她们觉得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中,做富有朝气的动作韵律,是一种艺术性的享受,焕发出音乐旋律内在美的表演激情,达到节奏与动作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美好的联想,体现出体育锻炼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2.挖掘体育兴趣潜能,开拓体育空间

学生体育锻炼手段的选择是直接性体育行为与间接性体育行为并举。女学生直接性体育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致使兴趣呈下降趋势,为了使她们尽快走出体育兴趣的低谷,应从体育手段的选择上体现出扩大化的倾向。首先是适当的间接体育行为选择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女性体育的魅力和刺激性,激发她们的体育兴趣,使参与手段从间接体育行为向直接体育行为过渡。其次是针对女同学依赖性强的特点,加强辅导,强化直接性体育行为手段,完善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举办适合女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课外体育学习班,举行全校性的女子健美操等项目的比赛。加强体育艺术类项目的交流,加强保健学、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实施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组织措施,开拓课外体育生活空间,吸收更多的女生参加,促使她们尽快地走出体育兴趣的低谷,步入体育健身的行列。

3.培养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艺术类课程是体育与艺术交融的结合体,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它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注重体育与艺术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打好扎实基础,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现及艺术文化素养,以利于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学生为本,通过自学、自练、创编及体育艺术表演等能力的训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旨在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促进能力的提高,培养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组织、鉴赏、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慧莹.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 须晓东.论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安徽体育科技,2005(3).

[3] 李燕飞.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整合.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9-40,151-152.

[5] 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2000(3).

[6]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学校出版社,2003.37-41.

[7] 陈亮.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责任编辑 孙海燕)

猜你喜欢

艺术类美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好美的雾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