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2009-05-11覃晓晗
覃晓晗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视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它们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信息时代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1.西方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美国一直主导和控制着互联网,网上运行的信息大多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迷失政治方向和民族观念。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中,几乎任何人、任何机构都能在网络上“播放”、“出版”和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致使网上垃圾堆积。而在开放的环境中,对于信息的控制和过滤是很难的,诸多消极因素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大的反作用,造成部分学生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思想和行为与主流产生偏离,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2.影响了人际交往,危害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发展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又不愿意向别人倾诉;渴望获得社会的承认,但自我能力的弱小、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自卑,不愿承受失败的打击,使他们经常与成人进行反抗和抵触,因而他们把目标投向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在这里可以铸就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张扬,人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了体现,人的隐私和尊严得到了保护;可以自由驰骋疆场、活力焕发,内心的需要得以满足……但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人际情感淡化,容易形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甚至会发生“网络综合症”。
3.互联网络易造成学生道德和法制观念淡化
现代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人们遵守各种规则、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互相监督的共同体。我国现在正处在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抉择,学生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道德和法制观念淡化。一项对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在黄色信息的引诱下,少数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旨在制造社会混乱的黑色信息和网络“黑客”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极少数学生充当“黑客”,危害网络安全。
4.减弱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在一些学生看来,网络的丰富多彩与学习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的巨大吸引使得学校学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交给了网络和网络游戏。那些缺乏自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动力。有的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作为作业应付老师。迟到、早退、旷课成了家常便饭,考试缺考、舞弊时有发生。学生正处于集中学习的人生阶段,能够在学校及时追踪科学技术知识等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可能会比成年人具有优势。信息丰富的网络在给学生提供无限资源的同时,也占用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无
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二、信息时代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1.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八荣八耻”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的重要论述。学校要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将荣辱观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
2.树立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下,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再建立于受教育者的被动与无知基础上,教育者也不可能对教育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因此,要树立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大力倡导民主、平等、互动、正面疏导的教育原则。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亲和力强的特点,运用BBS、E—mail等网上交往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实现教育目的。
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育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传授人文知识培养起来的,是对人文素质的抽象概括。人文精神的教育能启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反省,协调人的知情信意行,使人自由全面发展。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本性所决定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为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顽强求索的意志,具体表现为理性精神、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及创新精神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科学精神教育,同时又要大力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二者要齐头并进。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净化网络空间,过滤网上信息,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和环境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一靠法律,二靠技术。据统计,我国从1994年至今,已经制定了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有30余部,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规范网上行为,过滤互联网的不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开发和采用先进的信息过滤软件,对互联网进行审查和监督,控制信息源头,阻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对净化网络环境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有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成果。
5.做好网德教育,培养学生网上自律意识
所谓“网德”就是指网民在上网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互联网是个独立的、开放的世界,它不被任何国家、组织、机构所拥有和占据,所以它的信息具有难以控制的特点。而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借助道德力量,依靠学生自身的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依靠发挥自身内在的人格力量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具体来说学生应该遵守以下主要网络道德原则:(1)不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宣传暴力、黄色、反动信息。(2)尊重他人隐私,使用网络礼貌用语,不做损害他人行为。(3)作诚实网民,珍惜网上匿名权,不作网络黑客。(4)尊重他人网上知识产权和财产权。(5)净化网络空间,过滤网上信息,为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6.加强管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首先,学校要在技术上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控制信息源头,杜绝信息污染,努力打造“绿色网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这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曾制定了“计算机十戒”: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应用计算机去偷窃;不应用计算机去作假证;不应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不应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许可或作出了补偿;不应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应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应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是在进一步加强与同胞的理解和尊敬等。我们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大力开展文明上网的教育宣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作出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开展网络道德评议活动,建立学生网络诚信档案,并将之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使管理、教育和引导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道德鉴别能力和信息选择能力。要有意识地组织一批“红色网民”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形成网上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94.
[2]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京),2005-1-19.
[3] 梁丕恒.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1(6).(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