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思考

2009-05-11熊忠东贾春水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熊忠东 贾春水

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现代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科技理性权威的影响,教育活动中的工具主义、实证主义盛行,师生关系一度异化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和知识继承的手段,本真的人性被物欲湮没,出现非人格化倾向。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体系要求个人服从社会,“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人心,造成学生被动服从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的出现并久盛不衰,这些传统的习惯思想存在于师生的头脑中,表现于教育行为中,师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现代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了解每一个学生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同龄的学生虽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但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禀赋潜能、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成绩等各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工作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可能,区别对待。

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建立畅通的师生、家校沟通渠道,全方位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家访、师生交往手册、家校联系卡、班干部竞选、讨论制定班规班纪等方式,促进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如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感情、最喜欢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果没有对每一个学生方方面面的了解,就不能说我们尽到了教师的责任。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首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学习发展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肯定、信任与赏识,这是学生作为“人”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动力源,教师如何把这种潜能激发出来,就成为一个现实而极有价值的课题。我们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规定,都不自觉地把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作为前提,用无数的“严禁”、“不准”把学生束缚起来,使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成为各种规范的奴隶,无视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

其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每一个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都渴望友情和尊重,有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要,这就为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近几年,情感智力概念的提出,使情感本身成为一个重要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以人的方式理解人。教师要尊重、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用心呵护。而现实工作中,教师讽刺、挖苦、体罚、辱骂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就是差异”。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中的人,且发展的方面和水平、时间、速度、深度、质量是极不平衡的,教育的目标就是给他们平等的机会,施以最适合每个人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能力,展示各自不同的个性色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以教材和考纲为本,无差异的平等的教育,只能培养一些大都一样的“呆滞的智力”。

其次,尊重学生的特长。学生是学习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人,而特长往往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的依靠,我们正处在一个重生存生活方式的时代,应该对学生的未来予以充分的关怀,以学生的特长为“增长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灵世界的大厦靠人格尊严支撑,没有人格尊严,这座大厦就会崩塌,然而侮辱学生人格的事件屡见报端,试想,在老师体罚和羞辱中长大的学生,在父母的“男女单打”、“混合双打”中长大的学生,人格尊严在哪里?

第四,尊重学生的权利。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到了几十种儿童权利,最重要的有四种: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了吗?

四、学习每一个学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因此,如何接受孩子的影响,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教育观念重大变革的焦点课题。”与成人相比,学生更富朝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更敏锐,更具时代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前瞻性,昭示着未来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向学生学习,这也许是“教

学相长”的题中之义。向学生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品质。

五、热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条黄金定律是爱全人类容易,爱每一个学生难,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佳,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诚心、恒心,才能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要真心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全身心地投入,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知识、才能,能够激发、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由衷的期待,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乐观向上。

六、教好每一个学生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个性形成、人格成长,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人品、人格,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教师要从走路、吃饭这些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其次,以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使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让自己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精力,震撼学生的心灵。第三,善于运用教育智慧,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第四,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经得住学习、升学、就业的压力。第五,教会学生生活,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融为一体,学会去爱、去分享、去奉献。

七、赞赏每一个学生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中国也有句古话叫“暖言一句三冬暖,寒言一句三春寒。”实践证明表扬有着奇迹般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赞美、欣赏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点燃学生即将泯灭的希望之光,铸就学生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老师那肯定和信任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着老师对自己的欣赏和信任。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下,学生快乐、努力地去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老师因学生的上进而欣慰。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得到了展现,师生之间彼此心领神会,关系融洽、和谐。

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赞美和欣赏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优点,可以使学生悦纳自己。对于一些普通的学生,甚至是“差生”的欣赏,实际上是一种发掘闪光点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得以展示,是因为它们都被表面不怎么优秀的成绩所掩盖了,于是原本可能的“闪光点”因欣赏而被“捕获”,这些“闪光点”就可能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学生的一生可能因此而改变。赞美与赏识学生既是转化后进生,扬其长避其短的佳方,也是改善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妙法。

八、依靠每一个学生

从本质上讲,现代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正是在转化一个个差生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近年来,随着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形成,荡涤着学业依附、人格依附等陈旧的学校人际关系。非义务教育、非公立教育机构,学生缴费上学,学生和家长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学校,学生成了顾客,教师提供的是服务,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自己唯一的顾客,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才能真正善待和依靠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提意见,理解和支持学生评师评教,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

如果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确立了这样的观念,并努力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就正在一步步走近“平等中的首席”,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不再是美丽的童话,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郭兰华,张金良.大学校园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2] 石中英,卢丽君,刘琴.新时期大学师生评点.中国教育报,2004-09-10.

[3] 赵凯荣.复杂性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