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2009-05-11赵宝柱温静
赵宝柱 温 静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障。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
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
一、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工作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靠的是卓越的才能;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素质主要从对职业的信念、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本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体现。
1.转变管理理念,改进工作作风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的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类比、经验的积累、单向的回忆以及主观的判断和想象等,缺乏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运用。实现教学管理创新,思想观念转变乃是先导,在教学管理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实现教学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现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应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容人、容言、容事;其次,要坦诚,对师生要坦诚相待,肝胆相照;第三,要办事公道,做事出于公心;第四,要心明,遇事要有主见,处处体现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2.创新知识,打牢基础
知识管理是世界性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或运用知识进行管理,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对内外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创造,实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通共享,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集体的智慧以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善于积累、勤于发现问题,多向其他同事请教或进行工作交流,通过相互了解,借鉴经验,互补促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缘,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厚。善于查找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由被动工作向自觉主动工作和超前工作转变,在工作中勤于动脑、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探索规律性,增强主动性,为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3.强化责任,提高效能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与约束机制,有效地解决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效能低,责任意识薄弱和情绪消极的倾向。工作中任务要明确、职责要分明,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按规定的职责条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给学校造成一定影响的管理人员要按岗位责任进行追究。坚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减少或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工作效能。
二、建立激励机制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学管理人员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由此可见,激励机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激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把分配政策向关键的教学管理岗位倾斜,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如给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增加奖金;实施教学管理工作计量制;在职称评定上要给予教学管理人员一定优惠条件,以便提升教学管理岗位的职称结构层次;对创新人才,颁发一定的科研启动基金,让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在岗位待遇上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打破传统的按职称、按学历、按岗位颁发奖金,改变为“不唯职称看水平”,“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岗位看贡献”,真正把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促进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通过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形式来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在本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安慰,如设立教学管理突出贡献奖、岗位创新奖、科学发明奖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理念,开拓视野,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精神激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管理者的一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爱岗敬业,发挥其独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对教学管理人员业绩的一种肯定和工作成就的认可。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它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约束、导向、激励等多种作用。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统筹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活动的协调及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教学管理的依据。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1.完善制度建设
要使学校的教学管理上层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做到“情治与法治”相统一。首先要建立教学检查与质量评估制度,它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进行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其次要建立教学运行报告制度,它是教学调查与反馈的主要制度,是对学校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一种有力配合。第三要建立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它是教学运行报告制度的延伸。第四要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督查和检查。第五要建立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管理的一种辅助和补充。
2.充分发挥制度的效能
有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有了依据和准绳,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能有效地督促教学管理人员按教学规范进行规范管理,使教学管理由日常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方面转变,使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更好地变为教职工自觉行为的准则。在监控系统上,除定期教学检查外,还应包括教学运行各环节的各项检查,准确掌握教学运行及各环节的基本情况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教学决策、制度保障、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等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对教学运行及各教学环节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报告,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教学运行的基本情况,使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有的放矢,能够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总之,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通过严格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熟练掌握教学管理技能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使教学管理工作朝着现代教育的正确轨道有效运行。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