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2009-05-1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解码社团校园文化

向 武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是一种非正式团体,是校园内由具有共同或相近志趣、爱好的学生,基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主创造、自我娱乐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章程,自愿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团体。学生社团依其性质可分为学术科技型、文化娱乐型、社会公益服务型等三大类型。社团文化是学生社团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社团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环境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环境的机制、行为和物化形态,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渗透性等特征。

二、关于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

“和”,是中国古代一个极有价值、极具特色的哲学和文化概念。“和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和谐校园是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主要包括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包括学校组织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学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载体来反映和传承的所有学校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与学的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富有个性的、为全体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念、精神信念、行为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是一所学校气质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在各种发展因素之间一种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的状态,集中反应校园内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校园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延伸,是建立在现有的校园文化之上,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的一个升华。

三、学生社团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内部关联

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引领、凝聚和娱乐功能,是一种无形资产,以文化的形态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创造教育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情境中把文化精髓内化为品质、习惯、观念、精神,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其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和谐校园文化就是使这种无形资产发挥积极、正向的功能,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学生社团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互为依托、包容与被包容的辩证关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校园文化的产生来自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最主要的承载者就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需求,注重对学生和谐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有序、协同、主动、成功的发展。

1.学生社团文化能够满足学生文化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

和谐校园文化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目标,尊重学生的特长与差异,以满足不同主体的文化需求,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追求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的深深关切,是学校和谐文化的内核所在。学生社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追求学生个性化成长。他们植生于学生之中,带有浓烈的“草根味”,最理解和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同时,在学生文化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学生社团的类型也会随之不断更新,及时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学生社团在学校中大量存在,展现出蓬勃生机,对成员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学生自愿参与,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适应了当前青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成为他们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舞台。

2.学生社团是和谐校园文化意义的集体解码者

文化无论通过何种形式传递,需要接受者对其进行“解码”,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校园文化能够实现制码与解码两相和谐,即接受者理解的意义与传递者试图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然而,由于自身经历、信仰、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意义解码总是各种各样,不一而同。要建设和谐校园,在笔者看来,就必须解决这一解码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这一文化主体对校园文化的解码能够尽可能地与校园文化本身主张和倡导的主要精神和谐一致。

学生社团是学生以集体方式自主地开展活动,通过集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相互影响,逐渐形成趋向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在组织中,成员会自觉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念,以求与组织相适应。在学生看来,学生社团是按照“自有”方式进行运作,属自愿而非强迫,他们对学生社团的价值观念体系更少有抵触情绪,认同也更加积极主动。这种“民主、 平等、自由、参与”的理念,体现了对学生自由意志和利益诉求的尊重,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学生和谐个性的养成。实际上,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意义的解码实际上是组织成员的共同解码,而这种解码是否能与校园文化意义一致,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否得到实现。

3.学生社团通过体现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要求,实现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

学生社团文化的繁荣兴盛体现了和谐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客观要求,回应了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呼唤。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呼唤着安定、和谐、有序的和谐校园秩序的构建。学生社团文化相对校园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多数情况下是自发组织、自行开展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活动发展和传承自身文化,在活动中链结和体现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同时也必须通过活动传递学校精神文化。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学生才能够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感召和熏陶,从内心深处培养起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学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不知不觉地改变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改善思想道德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社团能够深刻体现校园精神文化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整个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

四、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的策略

1.坚持学校生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生态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文化大系统内部各种具体文化样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方式和状态。校园文化属于文化的子系统,必须为学生营造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学校生态的中心,处于学校教育生态链的终端。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空间,在这个自主的空间,学生知识视野得以开阔,艺术才能得以展示,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学生可以有效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选择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自我评价的方式,通过实践增强学习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要大力发展和培植学生社团文化,构建学校生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文化立校,保障校园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文化立校是校园文化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学生社团涉及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学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营造高品位、高素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又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因此,坚持文化立校,应该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文化,保障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服务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服务创新是一种校园文化管理的指向,是要树立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观,走依托人力资源的“人本型”道路,集校园文化之大成,营造学生发展、成功、创造的良好环境,大力开发学生自身智力资源,引领学生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形成一股创新的力量。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理念、精神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持续的、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影响学校的师生员工。因此,要坚持校园文化服务创新,为学生成长、成功,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出人性化的校园精神,弘扬和激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坚持全面和谐,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建设先进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最适宜师生生活、学习、发展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围绕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科特点、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定位和科学规划,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着手,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塑造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追求与价值理性。将学校倡导的优秀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扩大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校园文化的“反哺”作用,营造追求真理、鼓励创新、诚信友爱、民主宽容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在学校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使全校师生员工乐居其中,乐处其群,乐守其规、乐负其责、乐享其土,乐彰其理。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解码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解码万吨站》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