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民俗节日
2009-05-11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里,诗词歌赋就像是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它不仅表现出了我国语言凝练的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大体情况和民间风貌,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几首表现民俗节日的诗句。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两首诗都是表现除夕日的风土人情,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屠苏”一词,这里是指“屠苏酒”。在除夕用屠苏草泡酒,然后饮用,据说有驱邪除病的作用。王安石诗中出现的桃符,就是我们现代春联的鼻祖。古人过年时,将桃木削成两块,在上面画上神像,并将桃木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镇鬼驱邪。到唐代时,人们用对偶的吉祥话代替了神像,再后来,桃木就被红纸所代替了。
3、《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4、《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我们常常称之为元宵节,那是因为这一天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皮是由糯米制成,里面的馅儿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吃元宵,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除了元宵,正月十五这一天还有点灯,猜灯谜的习俗。
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的清明节都是人们祭祀先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东西来到逝去亲人的墓前,供上酒食,将纸钱烧掉,在墓前叩首行礼祭拜。
6、《端午》(南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宁死不向权势低头投江而死的屈原。端午节有两个民间习俗,一是悬挂艾蒿叶,希望达到驱魔驱鬼的神效。二是喝雄黄酒,人们认为这样能防毒蛇,这些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很盛行。
7、《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团圆节。这一天,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品尝着月饼,欣赏着明月。
古诗中还有好多介绍民俗节日的名作,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夕》《腊八粥》等等,因为篇幅的关系先不在这儿一一介绍了,希望同学们能在欣赏这些名作的同时,把我们的传统延续下去。
编辑/戴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