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思考

2009-05-11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民族性语文课程少数民族

唐 冲

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文化多元等特点决定了广西语文教育有它的特点与规律性,通过思考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教育方案,对广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共同居住,各自创造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样式,像壮族以“诗歌文化”为代表、仫佬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毛南族的“神话故事”、京族的“海洋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地域特征,长期以来相互交流以及不同质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广西尤其突出。因此,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要关注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可避免的带有更多共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

一、 广西的语文课程改革应特别重视地域性

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学生受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其学习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教育对人的培养目标规格、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与之相应,故而地域环境对教育有着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教育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随着各民族的民族语言和汉语的融合不断加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正逐渐缩小,全国通用语——汉语被广泛使用,客观上已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公共语言”或“族际共同语”。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广西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上互相合作、互相模仿,在经济文化上互相联系、互相交流,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日益增多。因此,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已不明显,相反,他们因共同生活在广西而带有的地域性却日益凸显。因此,广西的语文课程改革发展应特别重视地域性。

地域性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地域性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其深深烙上当地地域环境特征的印记。地域性通过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来影响教育,而且还通过地域文化心理给语文教育以重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内部生活、文化形成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的性质都会产生影响。同一民族的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特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特有的价值观念等等。生活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这一切都会影响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性,这是理解语文教育差异及多元性特点的前提。广西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自然资源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文化水平、风土人情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广西少数民族比任何一个外来者都更加熟悉自己的发展限制、发展潜力及发展机会,如果在语文教育中,注意关注这些因素,势必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极大地促进广西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 语文教育的民族性应得到适度体现

如今广西地区不管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文化水平,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广西各民族突破了往日的分割与隔离,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例如,我们在百色的走访中发现,由于政府在当地大力推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当地居民的家里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几乎都有地面电视信号接受器,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广西各民族间的交往自然会带来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因此,人们在处理各种关系和事务时不再从一种文化背景出发,而是有了不同的选择。各民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适合历史发展要求的与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文化被保留下来,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与野蛮、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则逐渐被淘汰,保留下来的各种文化进行新的调适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更具适应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新的更具有适应力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各民族民族性逐渐淡化,共性逐渐增强的过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的趋势,这一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各少数民族在相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各族学生的精神活动及社会心理等必然会带有更多的共性,如果过分强调其民族性而忽视其共性,这不利于广西各民族之间建立稳固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协作的关系。但同时广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与心理等方面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会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融而逐渐减小,但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也是不可取的。另外,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广西语文教育改革发展中应体现适度的民族性,语文教育应强调民族性,突出语文教育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应充分吸收各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学。

广西语文教育应体现适度的民族性,也就是说学校语文教育除了要包含主流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内容之外,还应努力寻求广西各民族优秀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学教育的切合点,注意对各民族文学中的优秀成果的吸纳和整合。比如壮族古歌谣《修弓又修箭》的内容与《弹歌》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描写的相似之处等等。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积极方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同时这些东西与各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具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在学校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中应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将这些成果引进学校、引入课堂,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优秀民族文学的传承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不论是壮、侗、毛南等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对异族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民族性的适当体现不能狭隘地只针对本民族学生,而是应该让各民族学生都有接触其它民族文学的机会。应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各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汉族也要吸收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各少数民族之间也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各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所以,广西语文教育改革应特别重视地域性,同时体现适度的民族性。

三、 多元一体化是广西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语文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起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多元一体化”的语文教育内容,除了主体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广西少数民族不但要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学习主体民族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年轻一代适应主流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主体民族成员除了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要适当地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目的是继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和民族融合,又形成了把中华民族各成员凝聚为一体的核心文化形态——中国文化,这使我国也得以成为“一体”。“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一方面,要求语文教育不能只追求统一性,还应反映出多样性来,另一方面,也要求语文教育在反映多样性的同时不能背离统一性。“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中的“多元”主要是指文化的多元,它不仅包括汉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包括外来的优秀文化;“一体”是指这三部分文化在整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文化。因此,“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是广西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广西沿海、沿边、沿疆,地处特殊位置—— 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地方,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教师和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民族,民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同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广西,他们身上也存在很多共性。因此,在广西开展多元一体化的语文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广西开展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各民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能顺利地融入到主流文化中,另一方面又可以保存其自身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中的“多元”与“一体”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一体”实施,“一体”要结合“多元”发展。所以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不仅能注意到广西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交流与整合。在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下,广西各少数民族学生要学习汉族的优秀文化,汉族学生也要学习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各少数民族之间也要互相学习,最终实现“多元一体、和谐共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多元一体化语文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它需要我们的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200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106030401M11)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民族性语文课程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少数民族舞》等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