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方的灯塔

2009-05-11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学校

师 轶

按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的安排,我们第三十二期重点高中校长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对广东省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考察。

广东教育的发展分两步走:“九五”期间,主要是发展义务教育。2001年小学、初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十五”期间,大力发展高中教育。2004年抓住机遇,首批进入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区。

广州市的高中教育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内容,其基本情况如下:

1. 目标:广州市早在2000年就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目前有140所高中,在校学生18万。

2. 建设:一是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工程。共建设了25(25+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投资23.1亿元。途径有四:①异地新建:在异地新建了4所示范性高中,每所投入2个亿,60个班的规模;②原址扩建:每所学校投入3个亿;③原址改建:每所学校投入1亿;④并校改造(比较少)。二是调整布局和结构。措施有:①完中改造为高中,初中剥离;②撤掉镇中办县中,市主办优质高中,县区主办初中;③名校办民校。

3. 管理:一是从数量上确保少而精。市主管高中6—7所,其余高中以县区管理为主。二是从措施上强化宏观管理,主要抓好教研、招生两项重点工作。

4. 发展:主要有两条途径:(1)加大投入。3年投入50个亿用于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工程;50个亿用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程。(2)思路清晰。走过了三个阶段:普及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

5. 课改:广州市的高中课改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是基础良好:首先,广东省作为自古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多次扮演“吃螃蟹”的角色。政治上孙中山的改革实验、“三个代表”的出炉、经济上深圳特区实验等都出自广东。优良的传统使广东人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其次,广东省经济发达,经济水平在全国领先,为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是方针正确:积极稳妥,务实求真。

第三是目标明确: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第四是措施得当:

(1) 处理好三个落差。

(2) 抓好管理。

①课程管理:

课程原则:体现《课标》精神,结合广州实际,尊重教学规律。

课程方案:理想模块——以学段建模块;实用模块——跨学段建模块。

②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重点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高中13个学科由广州市统一选编教学指导意见下发。

③学分认定:将学分认定权下放给学校。

④质量监测:全市统一组织学科水平测试,抽查各校10%。

⑤课程资源建设:有专家引领和建立一线教师为主的教研博客平台两条途径。

第五是经费落实:(见后)。

在了解了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的整体情况之后,我们又相继考察了“广州四君子”: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广东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四所著名学校。通过校长介绍、参观校园、查阅资料、师生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考察活动,这四所学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世纪眼光

广州市以课改为契机,整体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巨资打造教育强市。在广州,我们看到了一条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由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区)→教育强市→教育强省。广东省对各市县领导进行教育专项考核的做法在全国也属创新之举。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投入,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广东课改的成功做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我们后继省市的课改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一些省市还在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处借贷时,广州等市早在几年前已经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甚至普及了高等教育。当我们一些城市还在高呼创建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强市等口号时,广州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落实了创建教育强市的措施,以教育作为其中核心的抓手。这既是上一轮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下一轮经济腾飞的必须动力。

这正是——眼界决定境界。

二、 巨资打造

从2000年至今,广州市共投资100多亿元,巨资打造基础教育的明天。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0.1亿元;老城区学校改造投资22亿元;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投入23.1亿元;2005年建设教育强市投入15亿元(市)+50亿元(乡镇)。

三、 专家治校

我们考察的四所学校可以说都是专家治校。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是华南师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执信中学校长刘仕森、广雅中学校长黄永光都是广东名校长、南粤杰出教师、特级教师。

这些专家型校长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领导之脑,代表校长对学校如何运作的判断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领导之心,代表校长对学校如何运作的决策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校长之手,代表校长对学校如何运作的操作能力。校长之于人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不是他的部分生活,而是一种使命。

四、 名师荟萃

华师附中:教师192人,特级教师17人,占8.9%;高级教师110人,占57.3%;硕士研究生24人,占12.5%。

实验中学:教师185人,特级教师10人,占5.4%;高级教师75人,占40.5%;硕士研究生27人,占14.5%。

执信中学:教师160人,特级教师8人,占5%;高级教师53人,占33.3%;硕士研究生17人,占10.6%。

广雅中学:教师179人,特级教师12人,占6.7%;高级教师48人,占26.8%。

四所学校都非常注重名师培养,途径有两条——外引内培。外引包括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也包括从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内培包括专家引领,同行互助,校本培训。

目前四所学校均已形成了以高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可以称得上是名师荟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南粤杰出教师等形成了优秀教师群体。

名校、名师、名生在这四所学校互相带动、共同发展。名校带动名师发展,名师引领名生发展,名生促进名校发展。

五、 四所名校的“精美绝伦”

1. 关于四所学校之“精”

华师附中的人才之精英:除前面介绍的校长外,其他校级领导也都是博士(或博士在读)。教师中获省级以上表彰的有200多人次。

实验中学的设施之精美:投资2.6亿建成新校区,新校区占地188亩;学校建筑风格独特,设施完备,设备先进,环境优美。

执信中学的传统之精良:(1)孙中山语:朱执信“毕生尽瘁革命,亦毕生努力革命。”(2)学校成立之初,便聘用李大钊、廖仲恺、戴季陶等社会名流为校董,“以维持执信学校之永久存在,并谋其发展之职责” ;(3)在战火中诞生的执信中学,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危难,颠沛流离、辗转办学,弦歌不辍;(4)经过一代又一代执信人的努力,在85年的办学历史长河中,执信中学成为省内、国内著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高级中学。

广雅中学的文化之精深:(1)古朴:古树,古碑,古桥,古墙,古塘,古道,古风,古屋;(2)广雅:知识广博,品行雅正;(3)学校要大雅:不但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不但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更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但要有美化环境的校园景观,更要有净化心灵的校园文化;(4)教师要儒雅:努力培养“大雅(品行雅正)、大才(才学广博)、大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5)学生要文雅:学识广博,品行雅正。

2. 关于四所学校之“美”

华师附中的成果之美:(1)杰出人才:1952年并校以来,校友中有中国两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正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二千名;(2)学科竞赛:近十年来,学生中有4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至2004年8月止,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1枚;国际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各1枚;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4枚,银牌7枚;(3)历届高考:20多年来,高考升学率平均达到98%以上,一本率80%左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考状元;(4)学校获历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5项次,近十几年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共有三十多人次获得了国家级奖励,一百多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实验中学的实验之美:实验中学凸显其实验性,体现在学制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课外活动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研究课题《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考试》、《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获广东省第二届、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走进广州大课堂》获广东省第四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执信中学的传承之美:执信中学在文化传承中创新,构建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以此引领学校的发展实践。(1)学校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精心创设一个体系完整、意蕴深厚、志存高远的学校文化和精神环境;(2)全面反思办学历史和传统;(3)系统梳理学校文化的主元素,包括校训、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风、学风等;(4)彰显学校文化的传承。

广雅中学的和谐之美:广雅中学把培养、造就学识广博、品行雅正、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把和谐视为世间最美的境界,在和谐中求优质,在优质中求发展,在课改中推进和谐教育。学校的和谐教育包括诸育之和谐、德与才之和谐、传承与创新之和谐、人与环境之和谐、过程与结果两优之和谐、多元智能之和谐、民主与集中之和谐、学校与社区互动之和谐等。

3. 关于四所学校之“绝”

华师附中的资源之绝、战略之绝:(1)资源之绝——有大学的师资条件、大学的科研条件和数字化的校园建设;(2)战略之绝——实施常规教学的现代化(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现代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以个别化为发端,以个性化为归宿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四个战略,包括优质化战略(研究学生、教师、好课、……各种标准,对现代教育的各个元素进行优化),个性化战略(现代学校的竞争是风格的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独”,从队伍、课程、物质、机制等不同层面打造风格),规模化战略(优化生源,投资4个多亿打造教育集团,而且坚持“旗帜做大,主体做精”的原则),国际化战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进行国际交流,引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等)。

实验中学的历史之绝、贡献之绝:(1)历史之绝——学校走过从明末科举贡院—中山大学附中—华南师院附中—实验中学的发展之路,毛泽东在校做过《农工政策》的演讲,鲁迅在校做过“人格与学识”、“救人与救国”两场报告;(2)贡献之绝——39位校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学校培养了7名院士。

执信中学的校训之绝、精神之绝:(1)校训之绝——学校以伟人朱执信的名字做校名,由伟人孙中山亲自创办。校训是“崇德锐智”。德,即德性、品格;智,即智慧、才能;崇,即推崇、尊崇;锐,即浸渍、疏通。“崇德锐智”就是追求大德大才,修养大德大智。执信人解读为:育德立人,强智达人;德中有智,智中有德;以德修智,以智弘德;(2)精神之绝——“执信至弘、信道至笃”。

广雅中学的课程之绝、措施之绝:(1)课程之绝——传统课程《机械加工》的开设一直坚持到今;强化必修课程的主导性;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增加选修课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动课程的多样性;挖掘名校的课程资源;(2)措施之绝——教师成长的“123456”工程—— 一个目标,两个基点,三根支柱,四对关系,五项要点,六项注意。

4. 关于四所学校之“伦”

华师附中的序列德育:(1)高一学工;(2)高二学农;(3)高初中新生学军。

实验中学的全员德育:(1)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班级管理;(2)建立“导师制”、“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3)学生处、教学处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常规管理、学业成绩管理等工作;(4)学生会、团委参与自主管理。

执信中学的整体德育:(1)挖掘德育资源;(2)全员育人;(3)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德育功能;(4)学生参与学校管理;(5)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6)志愿者活动。

广雅中学的实践德育:(1)构建“认知——活动——体验”德育实践体系;(2)让学生“与德育情境共栖,与亲身体验共振,与自主选择共生。”

这次考察引发了我们如下的思考:

一、 教育发展的五大要素

教育发展离不开五大要素:经济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坚强支柱;宏观规划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管理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无私奉献是教育发展的稳定基石。

二、 德育是永恒的主题

一人独处,需要道德。道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学生由知而成行,由行而生情,由情而化品。

多人共处,需要德育。德育需要体验。德育即生活,强调德育是一种体验;德育重践行,强调德育是一种氛围;德育靠自我,强调德育是一种境界。

德育有“育他”和“育己”两个功能。一个人的言行既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

德育最可怕的是说教者的言行不一。目前,我们德育的实际情况恰恰是言行不一。表现在:说教者的目光指向只有他人,忘记了自己,把自己游离在德育的范围之外;说教者站在高处说,站在低处做,高攀低就。简言之,德育的实际就是“说教+评价”,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

德育的重心在“育”,“育”需要情境,需要渗透,需要潜移默化。

理想的德育模式应该是:“情境+选择+提升”。情境即创设道德情境,说教者与受教者的共同体;选择即通过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提升即对道德体验的升华与内化。

在德育方面,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空处,处处教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教育人。一句话:方寸之间,德育无限。

三、 科研兴校取决于五个方面

一是科研视野——走校本科研之路。其核心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为了学校”是指以实现学校的发展为目的,既要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又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亦即通过“改进、提高”达到学校预定的目标。

“基于学校”是指校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使学校的生命活动得到彻底的释放。

“在学校中”指的是基于学校发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学校的途径,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教师和校长要在其任职的学校和课堂教学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是科研措施——教、科、研、修四位一体化。教、科、研、修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把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备课研讨、专业进修四项有关学校教学活动的重大事件相融合,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提高校本教研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校本研修的效度;制定多项制度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和体验者。

三是科研能力——坚持师资的校本培训。以“反思总结法”为核心方法;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要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

四是科研文化——从“制度规范 、机制促进 、主动反思 、主体价值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分阶段构建主动发展机制:“分层定位、分段实施、目标引领、价值凝聚”,逐渐形成教师自我更新、主动发展的教研文化。

广州的教育犹如远方的灯塔,虽然在远方,虽然还要跋涉,但我们毕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选择勇往直前。 (责编王学军)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学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诸暨市学勉中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