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中学校的问题与对策
2009-05-11陈德上
陈德上
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均衡,从普遍存在的品牌学校、发展中学校、薄弱学校等三类学校中得到诠释。形成三类学校的因素,除了政策的倾斜、投入的不均以及人员配备不全之外,学校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只有辩证地分析这个客观事实,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所谓的发展中学校,概括起来就是办学水平中等的学校,也就是说,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不够高;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不是很强;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的学校。发展中学校之所以不能向品牌学校跃升,关键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这类学校应如何从问题解决中求发展?现笔者结合本校的现状,谈谈发展中学校管理与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办学思想定位要鲜明,学校的发展目标(愿景)不能模糊
正确而鲜明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首要条件,它对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起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发展中学校的愿景不清晰,致使办学思想不够鲜明,从而影响了发展中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由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的,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又由它的发展愿景决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愿景,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时期,它的发展愿景也会产生变化。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审时度势,适时根据学校的发展愿景形成相应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鉴于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因果关系,发展中学校办学思想的定位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流程:
1. 了解分析学校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确定学校的愿景。从感性层面看,发展中学校学生素质高,教师受尊重,学校管理规范就是学校的愿景;从理性层面看,学校知名度高,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和谐,就是学校的愿景。学校的现状和愿景定位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学校当前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发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同时实行规范化的内部管理。
2. 学校发展愿景的共同化,是办学思想全面落实的保障。校长通过分析并初步确立学校发展愿景后,必须与学校领导班子及学校教师讨论交流,广泛征求意见,达成一致的奋斗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收到齐心协力、振奋人心的效果,同时保证了学校办学思想指导意义的畅通。
3. 分步落实学校发展愿景。学校的发展愿景具有前瞻性,我们在办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作出合理的规划,即是阶段性规划要与长中期规划形成“集合”的关系,使规划既有承袭的过程,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这样,向学校发展愿景努力的进程就能突显出其层次性。
二、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学校管理涵盖的内容广泛,它们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相互依存的内容之间只有不断产生矛盾,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在学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矛盾是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
(一)学校制度建设要融入“人本”思想和激励思想
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手段,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约束学校中“人”的行为。学校制度指向的是“人”,因此它的制订要融入“人本”思想,也就是学校制度的“人性化”。在发展中学校的管理中,制度的“人性化”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的“刚性化”往往需要经费的量化才能支撑,它在发展中学校或薄弱学校中缺少品牌学校那样的经济土壤,难以生存。如果强制执行“刚性化”管理,有时会适得其反。二是发展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因受待遇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动态比名牌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复杂得多,他们往往具有弃教从商、敷衍工作等杂念,对于学校“刚性化”管理容易产生逆反或对抗心理。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制度就形同虚设,起不了作用。三是由于发展中学校校长素质不高,缺乏独立自主权,造成学校领导威信受挫,“刚性化”制度也相应受到冲击。鉴于以上三种情况,笔者认为,“弹性”的管理优于“刚性”管理。
学校制度立足于激励的原则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有效补充。发展中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教学技术呈凸透镜态势,即是高素质和低水平的教师各占的比率低,大部分属中等水平。为更好开发教师资源,在表彰先进的同时,要激励中等水平教师。只要这样,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二)建设一个廉洁、敬业、高效、开明、宽容的领导班子
推动发展中学校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是一所学校精神的支柱,是促进学校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角色。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做好两个角色:
1. 值得信任的人。学校领导如果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信任,那么学校就能在稳定大局中求发展。一个被信任的领导,起码具有廉洁、关心师生、推功揽过的涵养。在管理中时刻体现民主管理的理念,切实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工作,将比较敏感的问题彻底透明化;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给予关切的问候;在荣誉面前作出谦让,在过失面前主动承担责任。
2. 值得信服的人。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往往来自于对学校领导的信服。一个敬业的领导其高效的工作是令人折服的无形资本,不会给人“将军无谋,累死三军”的感觉。
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缺少不了一个开明的领导。所谓的开明领导,是一个宽容豁达、善于解决冲突的人。由于发展中学校的过失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特别需要一个宽容豁达、善于协调的领导。在种种过失和冲突情况之下,作为领导要正确看待事件发生,并分析根源和寻找解决办法。学校发生的过失或冲突事件并不是坏事,它很好反映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精诚合作、讲求奉献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面临着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技能的创新、教育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学校的压力较为突出。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有效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加强校本培训、自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是适合发展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集体的精诚合作是推动学校整体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受竞争意识的影响,教师个体在业务上独来独往、经验保守的现象在校内司空见惯。清除这种现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建立有关资源共享的机制是保障,以科研组为单位经常集体研究是手段,“传帮带”是有效措施,建立大局观是有力的思想保证。
在当前的教师队伍中,讲奉献的教师并不多。造成这个局面的因素分析起来有几个方面,即待遇问题造成的心理不平衡,所处环境不顺意,“大锅饭”机制的存在,上进心不强。针对这种情形,学校领导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呼吁上级正视教师待遇问题;二是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领导与教师的沟通,以情感人;四是善于发现教师闪光点,及时激励;五是加强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四)树立理想,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
当前,发展中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价值观非常淡薄,因此,开展理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出发,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文明、团结、勤奋、向上的育人氛围。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少先队的职能,深入开展未成人思想道德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行为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近年来,银滩镇中心小学以“谦让宽容同伴,团结帮助同学,尊敬师长,仰慕榜样”为主题全面开展养成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校风建设。
三、把握目前学校公共关系重要手段以及务必协调的重要部门
运用宣传和沟通手段,得到社会的认可。发展中学校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就要有宣传意识,大力宣传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其次,要拓宽交流领域,如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这些都是交流的有效办法。
现在的学校与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密切,却忽略了群众比较信任的社区(村委),社区的有关人员对学校的评价起关键的作用,学校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定论。因此,笔者认为,校长要多深入社区与社区领导交流教育问题,以便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合力。
总之,发展中学校的上述问题如果得到有效解决,其他的安全教育、生理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学校管理的诸多要素将会相得益彰,齐抓共管的局面也会随之形成。
(责编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