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红场大阅兵震动西方
2009-05-11
●本报驻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记者 赵汉臣 陶短房 青木●本报特约记者 郑润宇
俄罗斯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俄罗斯人视之为“提振民族精神的全国性仪式”,而西方则反感地用“苏联式阅兵”对其定性,并质疑莫斯科“以武力膨胀替代发展”。与阅兵式上展出的先进武器相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激烈警告令西方更受触动:任何入侵者都将受到应有的回击。就在阅兵前,北约拉了大批前苏联共和国在格鲁吉亚举行军演,俄罗斯则驱逐了北约外交官。5月7日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一周年,西方曾对普京离任后的俄罗斯抱有幻想,《莫斯科时报》以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例说,梅德韦杰夫一年来对西方“一寸都没有后退”。梅德韦杰夫9日的尖锐话语似乎表明这种对抗还将继续。
红场弥漫着国家认同
5月9日是俄罗斯为纪念打败纳粹德国而设的卫国战争胜利日,1941-1945年间苏联牺牲了2700万人。俄罗斯《晨报》说,“俄罗斯人含着眼泪庆祝节日”。
近一小时的阅兵上午10时开始。美联社说,“一排排的导弹和坦克隆隆驶过莫斯科红场,数十架战斗机从头顶飞过,这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实力展示”。报道说,“总统梅德韦杰夫严厉警告,俄罗斯准备好应对任何挑战,并称其军队已经受住了实战检验———显然是指与格鲁吉亚的战争”。“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从列宁墓前的台上注视着阅兵式,列宁墓被用俄罗斯的三色国旗遮蔽,显然是为了回避与苏联过去比较”。报道还说,阅兵式展出了大约9000名正步走的军人和超过100辆战车,包括新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展出了尖端的S-400防空导弹,俄官员称其作战性能无与伦比。参加阅兵式的还有69架战斗机和直升机,是去年的两倍。梅德韦杰夫在阅兵式后对老兵们说:“我想,红场阅兵会令每个人为我们国家自豪。”
9日的阅兵遍及俄全国。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显示,70%的俄罗斯人支持恢复胜利日在红场阅兵。《苏格兰人报》说,载有巨大的白杨-M核导弹和最新的“凯旋”S-400防空导弹的卡车穿过红场,引起官员、老兵、军官和普通人群阵阵惊叹。阅兵式上,《环球时报》记者强烈感受到了红场的凝重气氛,很多年轻人和小孩拿着康乃馨在阅兵结束后走到满身勋章的老战士面前送给他们,和他们握手、合影,红场弥漫着强烈的国家认同。
《阿拉伯新闻报》10日说,尽管俄罗斯的辽阔疆土和极端气候击败了希特勒和此前100多年前的拿破仑,但对入侵的恐惧仍切实存在。文章称,莫斯科仍对其无力阻止北约迫使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屈服一事感到刺痛。昨天莫斯科阅兵式用意就是展示其实力后盾。
西方紧盯俄实力与弱点
法新社题为“俄罗斯通过苏联式的阅兵式展示军力”的文章称,红场阅兵“是俄罗斯在与北约关系再度紧张之际恢复苏联传统的最新之举”。法国诺曼底电台的报道说,从列宁墓前隆隆驶过的装甲军车,让人感觉到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崭新雄心,而不远的黑海之滨,北约却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领土上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显然不会让检阅者感到舒心。报道称,尽管数以千计的受阅士兵步伐整齐,“乌拉”声响彻云霄,尽管队伍中不乏S-400防空导弹这样的尖端武器,但由于油价下跌和金融风暴的侵袭,俄罗斯军费拮据依旧,甚至无法按原计划给阅兵军人更换新军服。
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称,庆祝战胜纳粹64周年的红场阅兵与其说是对历史的缅怀,不如说是对现实的反应。报道称,经历过苏联解体后漫长失落的俄罗斯人急欲通过盛大阅兵表现民族自豪感的恢复,并提醒昔日的对手“我们回来了”,这从梅德韦杰夫总统的讲话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报道称,显然俄罗斯对北约不断东扩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相继西附十分不满,前不久发生的格鲁吉亚未遂兵变,更让这种不满和对立暴露无遗,这也赋予此次红场阅兵以更多的“示威”意味。《柏林日报》10日说,俄罗斯人一是要警告向北约靠拢的前盟国;二是向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及北约东扩示威。德国《明镜》周刊称,俄罗斯试图用“盔甲打天下”,用“武力膨胀替代发展”。
阿尔及利亚《共和国报》说,苏联解体之后红场阅兵一度中断18个年头,这与其说是政治原因,不如说是快速下滑的国力,让新的俄罗斯联邦力不从心,也让昔日的胜利之师士气低落。在此次阅兵仪式上,梅德韦杰夫公开指责西方和北约军事同盟,在格鲁吉亚和其他地方进行“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冒险”,并警告“任何对俄罗斯的威胁,都将受到以俄罗斯名义进行的坚决回击”,这些都体现了俄罗斯开始试图用武力提醒西方,不要染指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英国《泰晤士报》9日却一口气列出了俄军的多项缺陷:俄防长谢尔久科夫不久前坦承,俄罗斯武器装备90%已过时;军队存在“头重脚轻”现象,国防部计划到2012年裁减20万军官;副国防部长潘科夫上周透露,20%的高级军官,包括50名将军,未能通过能力测试,将被解职;俄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在格俄冲突后抱怨,俄军只有17%做好战斗准备,“要找到一个能胜任带兵打仗的中校、上校或将军,你得在整支军队里一个个去找”。
5月7日是梅德韦杰夫执政一周年。《莫斯科时报》总结说,上任一年,克里姆林宫没有政策转变。报道称,普京2008年曾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联合记者会上说“梅德韦杰夫的民族主义不会比我更少”,如今许多观察家认为普京说的没错。报道说,梅德韦杰夫上任头12个月里,俄罗斯军队出境作战,去年8月进入格鲁吉亚;亲西方的乌克兰在新年假日再次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吉尔吉斯斯坦在承诺关闭美军基地后,得到了俄罗斯20亿美元奖赏;莫斯科在反对前美国政府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立场上没有后退一寸;俄罗斯与伊朗的核能合作在继续,而向伊朗出售敏感的军事系统只是暂时中断,随时都可恢复。
俄罗斯为何重阅兵
莫斯科大学教授考斯科夫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有着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而言,特殊的政治仪式有着非凡意义。他说,胜利日对俄罗斯而言是一种民族的胜利标志,在这个时间举行大规模阅兵,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民族的胜利情感将在其中传递。这种仪式有一种神秘力量,能够团结所有涣散的心灵,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平日的问题和分歧将在共同利益、共同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中化解,只有共同的命运,这是一种振奋全民族精神的重大仪式。
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研究所伏拉基斯拉夫博士说,俄罗斯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在胜利日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在目前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尤其是一剂全民振奋的强心针。
《俄罗斯周刊》将俄罗斯的阅兵上溯至1242年。当时,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俄军在楚德湖击败了德国条顿骑士团。获胜后,身着戎装的涅夫斯基在胜利的教堂钟声中率军进城。彼得大帝也以钟爱盛大阅兵式著称,孩提时彼得就指挥军事方阵,成为沙皇后通过护卫队继续这种做法。到19世纪,阅兵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定期活动。苏联政府继续这种传统,于1918年5月1日劳动节在莫斯科西北一个地方首次阅兵。但对红军来说,两次最激动人心的阅兵分别是1941年和1945年。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但红军仍以方阵经过红场,随即直接开赴战场迎敌,最终保住了整座城市。1945年阅兵式是在经历4年鏖战击败纳粹德国后举行的,凯旋的苏联军队将纳粹旗帜丢在列宁陵墓前,烟火照亮了夜空。在苏联解体后,阅兵式被视为苏联象征而放弃,但叶利钦很快意识到,将胜利日解释为对苏联政权的赞颂是一个错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恢复。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说,普京曾说俄罗斯只能做强国,俄罗斯人的大国强国意识很强,在他们内心里,俄罗斯是不能受人欺负的,这种心理也体现在他们对阅兵有种特殊感情。目前,西方通过各种方式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俄罗斯的传统“地盘”也受到西方染指。沙俄时期俄罗斯搞集权和扩张,现在俄罗斯则首先需保住地盘,保持住原来的国际影响。梅德韦杰夫警告任何侵略都将遭到俄罗斯回击,表面看来是警告格鲁吉亚,其实是在警告西方。俄罗斯此次阅兵就是想告诉西方,俄还是军事大国,不会任人宰割,俄罗斯现在虽然在经济等方面有各种困难,但军事上是不逊于人的,世界上现在军事上能和美国抗衡的只有俄罗斯。这次阅兵还有一层意味,俄罗斯不会对西方主动挑衅,但涉及到根本利益,俄罗斯是绝对不会低头的:“扩张到我的家门口,我是不会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