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处理
2009-05-08王艳晓扬景珍毋海艳
王艳晓 扬景珍 毋海艳
【摘要】 为了更有效的驱除各种原因引起输液管内出现的大段空气,笔者通过对68例输液患者的观察、实验,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成功率达98.5%,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输液管;大段空气;滴管;缠绕;挤压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做到迅速、准确、安全是每个临床护士的职责,但是因故出现输液管内大段空气的排除一直困扰着我们,如按常规法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后再排气,不但会造成药液浪费,而且还增加污染的机会,有时还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果按输液管内出现少量气泡的方法向上弹,不但需要时间长,而且很难奏效。笔者经过反复实验,探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排气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12月在本科住院输液患者中随机选择静脉输液患者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在18~84岁之间,均采用卧位静脉输液,所选静脉为四肢浅静脉,输液组数均在2组以上。
1.2 方法
1.2.1 材料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批号为070901051。输液管全长150 cm,茂菲氏滴管(下称滴管)以下长度为130 cm。
1.2.2 实验方法 经患者同意,68例患者均在护士直视下让液体自行滴空,至液面不再下降为止,经反复观察液体一般下降至滴管以下长度的3/5即滴管下78 cm左右既不再下降,此时立即把调节器调至输液管最下端,并关紧调节器,换上下一组液体,挤压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使液面至1/2处,同时嘱患者抬高输液的肢体或放低液体瓶至稍高于输液肢体处,从而使输液管有较大的缠绕余地,从输液管最下端处开始,迅速将输液管由下向上紧紧缠于右手食指和中指上,至空气将全部进入滴管时,顺手挤压管内液体,可把管内剩余空
气迅速驱入滴管内,然后松开右手,液体可立即充满滴管下端输液管,再调滴速,整个过程始终保持滴管直立。从缠绕输液管于手指至空气全部驱入滴管在5~7 s内可完成,迅速安全。
2 结果
本实验68例中成功67例,失败1例,是由于未把输液管内空气完全驱进滴管内即松右手,导致管内有少量细小气泡存在,经轻弹输液管使气泡至滴管下端,并快速挤压滴管下端输液管后气泡进入滴管内。
3 讨论
如因液体更换不及时或其他原因引起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空气占滴管下端输液管的3/5以内又需继续输液时,均可使用,但输液环境温度较低时影响此方法使用,因温度越低输液管硬度就大,此时管腔不易被压扁,管内剩余液体较难向上挤压影响气体的驱除。
输液部位至输液瓶口的高度一般为90~100 cm,液面下降至输液管全长的98 cm,垂直距离为80 cm左右即不再下降,此时输液管内水柱压力和静脉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在不更换液体情况下,大段空气进入滴管下端后50 cm处的机会相对较少,如出现次种情况,则应作常规排气处理,以免回血量过大。当然,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及时巡视,尽量避免空气进入滴管下端输液管内。
参 考 文 献
[1] 郑萍.输液管内出现空气的处理.护理学杂志,2001,16(11):656.
[2] 陈维英.基础护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