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风筝梦
2009-05-08司马文渊
司马文渊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清明节放风筝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间俗趣,清明节在许多地方无形中也就成为“风筝节”了。
小时候我家在安徽庐江县城临河而居的西门湾,每到清明时节,河两岸是两条蜿蜒的大圩埂,野花缤纷,青草如茵,埂下夹岸烟柳,临水桃花,莺歌燕舞,牛羊奔跑,河对岸是无垠的庄稼地,油菜花金灿翠碧,那种景象才真叫美呢。
更美的风景还在空中,河两岸聚集着无数的儿童与老人,手中牵丝走线,放飞着争奇斗彩的风筝:蜻蜓、蝴蝶、燕子、青蛙、老虎、兔子、猴子、鲤鱼、乌龟、螃蟹……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有翅膀、没翅膀的,都在天上飞,河中的倒影更是有趣。那时我只有8岁,父亲忙于生计没心思帮我们扎风筝,我二弟刚5岁,我俩只能在后门口仰头看,或者到大圩埂上跟着别人的风筝跑。二弟有次只顾看天、不顾看路,掉到河里差点被淹死。兄弟俩也不知做了多少回的风筝梦。
有天下午,我正上着课,猛然见窗外有个指手画脚的人影,细看竟是我二弟。他满脸是笑,兴奋极了,一个劲招手,又用手指着天,嘴巴还张合不止,似乎在说着什么。我心想,弟弟找到学校定是有好事,只是正上着课不能出去,我心里急得像猫抓,老师说些什么一句也没听进去。好容易等到下课铃响,冲出去,一把拉住弟弟,他说着兴奋得不成句子的话:“大哥……风筝……一只马老鹰……在我家……”我越听越糊涂,“我家柳树上有只马老鹰风筝?”我连猜带懵总算明白了这件好事。赶忙跑回教室,顾不得还有一节课,背起书包拉着弟弟就遛出了校门。
跑回家,果然,后门口柳树上挂着一只风筝,是只筛子般大的彩色老鹰。那老鹰眼露寒光,尖嘴利爪,活灵活现,光泽鲜艳,真是爱死人!放下书包,我二话不说就往树上爬。爬树本来就是我的强项,三两下就上了树顶,伸手去抓,够不着,只得伸脚去踩树梢,可惜那树梢细了些,还未站稳,只听“喀嚓”一声便断了,我心知不好,伸手去抓树枝,却只抓住根柳条,人便带着柳条“扑通”一声掉了下去。万幸掉在河边,有惊无险,一头雾水一身湿,跑上来顾不得打着冷噤,又往树上爬。忽觉有人抓住了我的腿斥责:你小鬼东西,不要命了,快下来换衣服!
原来是父亲。父亲不会爬树,搬来梯子摘下风筝。祖母精心接了许多线,又绕成团。我们巴不得立即去放,可惜天早已黑了。一夜无眠,翌日天刚亮,父亲便领着我们来到南门大圩埂,放起了风筝。当然,风筝线始终在我手上。看着凌空飞翔、越升越高的马老鹰,我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心花怒放。那一刻,父亲代替了祖母,成了我最亲的亲人。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