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年走出普京光环
2009-05-08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汉臣 本报特约记者 柳直 本报记者 常黎明
5月7日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上台执政一周年纪念日。在一年前的5月12日,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共同出席一个活动。当总理没几天的普京下意识地走到了总统的座位前,发现不妥后,普京请梅德韦杰夫上坐,而梅德韦杰夫却将其让给了普京,并说:“有什么区别吗?”一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3月29日,梅德韦杰夫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说:“我领导国家,我是国家元首,权力的划分是以此为基础的。”被外界习惯称为普京门生的梅德韦杰夫,正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独立的地位,以及不同于其导师的工作作风。
俄罗斯真出现了两位“沙皇”
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100天时掀起政治狂潮不同,梅德韦杰夫在工作中悄悄度过了自己执政一周年的纪念日。然而,俄罗斯媒体并没有忘记这一天。俄《新闻时报》7日报道称,政治家们认为,梅德韦杰夫执政后,在俄罗斯有两个“沙皇”,开始他们担心这会造成俄政治体制动荡。但从目前来看,他们一年来无论是在俄格冲突、经济危机及俄乌天然气大战中都配合十分密切,尽管两人存在一些分歧,但梅普组合仍是成功的。同时,梅德韦杰夫已开始逐步独立地控制国家政权。这一点特别表现在G20峰会上,他在会上作为一位新的国家领导表现得十分自信。如果说一年前政治体系仍是普京主导,而梅德韦杰夫仅是一个新人的话,一年后两人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平衡。
在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之间,的确有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7日出版的《导报》披露说,虽然总统负责任命州长,但是这个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是,总统办公厅主任纳雷什金将人事名单递交给梅德韦杰夫之前,一定要先交给普京过目。此外,该报援引俄特工机关和内务部消息人士的话称,任命博尔特尼科夫为俄联邦安全局局长的决定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政权交接前就协商好的,而至于内务部的人事调动则完全由梅德韦杰夫掌控。司法改革是梅德韦杰夫提出的优先工作方向之一。俄政府消息人士对《导报》说,该领域的政策,包括人事问题,全部由梅德韦杰夫负责,普京并不干预。此外,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的消息人士说,目前俄企业界人士不得不既要去见总理,又要去见总统。他们对于需要和谁来协商有关大型交易的事务,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对于梅德韦杰夫在俄政局中的“质变”,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彭博新闻社7日的报道认为,梅德韦杰夫已经从普京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一点,已经与普京分享外交事务方面的权力。报道称,梅德韦杰夫在他任职满一周年的今天,在普京的权力架构内开拓出了一些自己能够影响的领域。政治分析人士奥莱史金说,梅德韦杰夫在外交事务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地盘,而且正在苦心耕耘。这些立足点将可能帮助梅德韦杰夫扩大自己的权威,并延长他的任期,因为他也在瞄准2012年总统大选。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俄罗斯问题专家亚历山大·拉尔说,形势可能将发生变化,“普京已经把外交事务交给了梅德韦杰夫。我想他还会给梅德韦杰夫更多机会去管理宏观经济、银行和金融。”
与上述观点相反,也有人认为梅德韦杰夫仍很“痛苦”。 俄政治分析家舍韦索娃说:“我觉得梅德韦杰夫并不快乐,他很失落,但他依然忠诚。”对于梅普组合的表现,舍韦索娃打9分(满分10分),但作为独立政治领袖的表现,她仅给梅德韦杰夫打2分。叶利钦任内首任总理鲍里斯·内穆特索夫则说,梅德韦杰夫要想成为一名羽翼丰满的总统,只有解除现任总理的职务这一条路可走。
梅德韦杰夫展现了不少与普京的不同点
俄“列瓦达”民调中心4月份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一年来,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选民中的信任度在不断上升,目前达到68%。多数选民认为一年前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俄国内问题专家普遍认为,梅德韦杰夫在过去一年中既延续了普京的方针政策,又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制造了不少新气象,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早在梅德韦杰夫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初,《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就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原先总统办公室内只有一台连接内部网络的电脑,而现在则多了一台可以上互联网的电脑。去年10月,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官方网站开通了个人视频播客,以此方式阐述自己对内政、外交领域重大问题的立场。4月,梅德韦杰夫的第一篇电子日记出现在网上后,6小时内的阅读者超过了1000人。俄罗斯《观点报》4月援引政治和经济沟通中心主任奥尔洛夫的话称,俄罗斯领导人清楚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指向是一种原则性革新。普京不喜欢传播自己的思想准则,只能从其行动中去揣摩猜测。梅德韦杰夫一开始就大声宣告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开始推行与之相符的政策。
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了俄总统巩固对各级官员领导的平台。今年4月9日,梅德韦杰夫首次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总统接待站接待上访民众时,就现场用电子签名向有关部门负责人下达命令。而5月4日,他与托木斯克州州长举行了一次试验性的视频会议后称,将推广这种省钱省时的交流方式,以加强与地方事务有关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普京担任总统时的做法是,将封疆大吏们召至莫斯科,并面对面地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
总结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一年来的亮点,不得不提到反腐败工作。梅德韦杰夫希望清除一切受贿现象,而非仅仅打击个别贪官。从去年5月成立亲自挂帅的国家反腐败委员会,到12月促成《反腐败法》面世,梅德韦杰夫总共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与普京相比,梅德韦杰夫的一个特点是“对俄罗斯腐败的司法和官僚体系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梅德韦杰夫带头公开自己的收入状况,以带动公职人员依法申报本人和家属的收入和财产,从而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开展。他还说,如果官员拒绝向有关机构提供收入和财产情况,将面临被开除公职的惩罚。此举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4月初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梅德韦杰夫的倡议“非常好,是早就成熟的反腐败措施”。
经济危机似乎改变了梅德韦杰夫的政治地位
在俄罗斯的政治漫画中,梅德韦杰夫通常被描绘成普京怀抱中头顶皇冠的婴儿,或者是被普京用来遮住自己面孔的一张假面。然而,《观点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政策中心主任贡特马赫尔的话说,人们在12个月前可以这样说:在普京—梅德韦杰夫组合中,普京是领导者,而梅德韦杰夫是追随者。但骤然爆发的世界危机打破了俄罗斯的权力分配格局,如今显然已经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今年以来,梅德韦杰夫借讨论反危机措施的机会,频繁会见各党派领袖、企业界代表、专家学者。他还直接对普京政府的表现发表意见,包括批评政府在落实反危机计划中的拖沓,以及“提醒”政府在起草新版2009年联邦预算草案时应注意目光长远。
此外,梅德韦杰夫推动立法,为小型政党进入议会大开方便之门。他还启动了旨在招募新鲜血液进入政治精英阶层的“黄金1000”项目,并已公布首批100名被选出的后备干部人才。《莫斯科时报》评论说,此举与普京的行事风格大不相同。普京经常安排身份背景不明的朋友和同事供职于政府部门的高级职位。英国《金融时报》本月2日援引俄罗斯有效政策基金会主席帕夫洛夫斯基的话说,如果人们对梅德韦杰夫的信任水平开始降低,并有发生政治灾难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就不得不重新掌权”。“但是这并没有发生。梅德韦杰夫得到了统治精英阶层、地区精英阶层和人民大众的接受。”帕夫洛夫斯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