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2009-05-08王振东
王振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和学习障碍,处在成长发育期的中学生在这方面则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在这个时期,个性品质还不稳定,思想发展的独立性、批判性与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之间的矛盾;热情高涨、敢想敢干与情绪多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求知欲强烈与缺乏独立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人感强烈与孩子气十足之间的矛盾;创造与保守之间的矛盾;反抗与依附之间的矛盾等等,交替发生。政治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外,还应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中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有用人才。所以在这一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就显着尤为重要。而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如何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笔者有如下看法。
利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先进事迹材料、名言警句、教学活动设计等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认知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各种心理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不论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政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利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先进事迹材料、名言、教学活动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状况及特点,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机智,恰当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教育学生克服头脑中的错误和模糊认识,树立对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的正确观点和态度。例如,以“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用左手敬军礼的丁晓兵的先进事迹,来感化学生,使其逐步认知良好的心理品质。
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充分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方式的教育情境,充分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需要。为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使其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入教育情境。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在和谐、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心理品质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不害怕提问题,并且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和自豪,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敢为性、批判性等创新品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以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人物的言行为榜样,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人物的言行会在他们的内化作用下,以潜意识的仿效的形式在其身上表现出来。因此,首先,必须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意识,以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其次,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模范人物为榜样;再次,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做范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磨练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来源于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精心设计的各种层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刚毅、不怕困难和经得住挫折的意志品质,纠正不良品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导学生自觉地磨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或重大节日举行的升旗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心理品质得到锻炼。开展“战胜挫折”为主题的讨论,通过班会活动,总结、交流战胜挫折的经验教训,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从而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心理品质。
总之,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心理品质教育应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掌握一些心理品质修养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以后成为真正高素质的、适应社会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