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2009-05-08时瑞春
时瑞春
在多年的高考理综生物学科的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历届学生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自始至终围绕“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这条主线,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
注重基础,巩固双基
在高考生物学复习的全过程中,必须以“重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为基本,紧扣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全部高考内容,在通读——精读——专读的基础上,通过抓点——连线——织网的复习方法,着力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着意展现知识结构中各知识间的交联点以及现象与本质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代谢生理及调节”“生殖、遗传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四大板块为主干内容的知识网络,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复习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广泛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通过“挖掘概念内涵,把握概念要点,突出图像辨识,强化归纳比较”等方法,把课堂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梳辫理线、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是常考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重点内容的复习中,始终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用“手”思考、用“心”记忆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在突出学科内知识之间的渗透与综合中,应注意适当拓宽复习的广度,克服复习过程中偏深偏难、求多求宽的倾向。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生物学新的背景材料的分析和有关信息的提取中,使她们初步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验,培养能力
在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实验能力的考查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进行高考内容的复习时,应充分重视生物学的实验,而且必须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
平时复习就必须对考试大纲规定的教科书中实验的基本原理、要用到的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实验设计的思路、选择器材及其规格的根据,以及实验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等,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绝不能满足于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内容。
在通过深入挖掘课本中的各种实验素材(包括操作实验、实习调查、研究性课题以及生物学史中介绍的经典实验研究等),进行分类并专题复习中,一定要体现出: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2)实验应该遵循原则的把握和实验操作规范的熟悉;3)实验现象、过程和方案设计的评价以及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
此外,增加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如:“固定观察法”(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活体观察法”(细胞质的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分级离心法”(叶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酵母菌等的匀浆制备和分级分离技术的应用);“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实验);“离体培养法”(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功能证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及调查法,等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属于实验范畴。
结合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还应注意适当收集反映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应用性材料,加强对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关注和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生物学问题的探讨;注意抓住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具重要意义的典型实例,领悟科学家不断探求、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在主动探究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考查的4种能力。
拓宽视野,重视练习
少而精的练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重复方式,更是高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精练高效的结果,应提倡“解析一道习题,解决一类问题,增强一种能力,学会一种思维方法”的复习策略。
以注重练习的实效性为原则,一定要精编精选高考复习资料,切忌对市面上“多如牛毛、滥如杂草”的种种资料随意使用,不能将整个复习的过程沉没于“茫茫题海”中。
在进行基础练习时,可采用讲练结合、练中有评、评中有议、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习题评讲中,既要据题分析,更应借题发挥。
通过精选题例的解析,加强对高考试题中各种表达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等)的熟悉,增强试题阅读能力(包括文字叙述和图表中的信息转换、知识迁移)的训练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突出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图像等)的理解和应用。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着力引导考生做到:1)善于、乐于求解在新材料、新情景中应用生物学原理的一些习题,弱化难题训练,强化知识整合型、应用型和科学探究性例题的解析;2)易错题的琢磨、推敲、分析,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追根求源,正本清源,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3)强化答题的严谨性、科学行、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训练,减少因疏漏、随意等过失性的丢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