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调控对策
2009-05-08宫玉娟
宫玉娟
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是焦虑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它通常指的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烦躁、畏惧等焦虑状态,是因为过度焦虑数学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和心理体验,它指向数学活动,并影响数学活动的效率及效果。数学焦虑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当中,尤其以高中学生的焦虑程度最为突出和严重。因此,探讨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有利于及时解决和处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障碍,消除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焦虑,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生数学焦虑的成因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一是数学本身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数学语言基本不具有形象化、口语化的特征。正是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难以理解,伴随而来的就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焦虑情绪。二是数学的抽象性,高度形式化的演算和推理,以及数学要求的相对精确的运算,数学本身所要求的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焦虑。
技能与能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技能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演算、推理和画图等数学操作行为上的熟练程度,能力则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准确性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两者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而有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差,在数学学习中反应迟钝,无论是演算、推理还是画图都表现得比其他人慢,于是在讲究时间的活动中,如考试、测验甚至课堂练习中就会屡屡吃亏。而数学又是高考中一个必考科目,因而那些数学能力中下的学生,经常处于竞争激烈、气氛紧张的学习环境里,产生数学焦虑就难以避免。
情感体验的因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高中数学中大量的高难度习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能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不断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于是痛苦、忧愁、恐惧、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便在所难免。当这种体验不断地被重复、被强化时,相对稳定的焦虑情绪就会形成。
数学焦虑的调控对策
数学焦虑不仅降低了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帮助高中学生有效地克服数学焦虑,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高中数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帮助学生剖析焦虑根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将导致数学焦虑的原因、消极紧张的心理状态用书面语言表示出来,而不致使这些原因留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不仅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然后想方设法将导致数学焦虑的各种原因加以消除,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自信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技术,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比如要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对待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在课堂上尽可能让这类学生回答或解决与他们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功。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数学焦虑的产生,而且可以阻止焦虑的扩散。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和恐惧感,有效调整学习策略为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始终如一地向学生传授这样的观念: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数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数学出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数学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误。其次,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创设人人参与的情境,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善求知识的欲望,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由原来个人的竞争变成团体合作,从而大大缓解学习数学的压力和焦虑。
控制过强竞争,减少限时测验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会在一起讨论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他们关注较多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会去冒险、实验、尝试新方法,使自己获得理解数学的能力。然而如果在一个几十人组成的班级中,提倡要争着第一个说出正确结果时,一部分学生便会面临挫折和焦虑,因为有些问题他们可能也知道解答的正确过程,只不过表达慢了一点。所以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背景下,给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机会,不要让过强的竞争淹没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速度要求的各种测验会阻碍那些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提出问题,并影响他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层的探索。限时测验也使得教师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唯一简单解法的问题,学生因没有记住教师曾讲过的固定公式和解题模式而使得焦虑程度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强化。所以,控制过强竞争,减少限时测验反而能够减轻学生的数学焦虑。
总之,高中学生的数学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此家长和教师要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分析数学焦虑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调整好学生的数学焦虑情绪。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功,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