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2009-05-08刘庆山
刘庆山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索未知,寻求原因,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获得新体验、新能力。它表现出自主性、问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几年笔者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营造氛围,拓宽空间,创建探究性学习环境
探究性学习在观念上要注重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强调自主、体验、个性。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有蹲下身来与学生说话,创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互动而又互助的交际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发挥主体作用,才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建立在民主交流基础上的探究性学习才有生长的沃土。弘扬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习空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事事可探究。在语文学习中,可供学生学习的材料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教材,而是学生整个生活空间。如何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知识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着手,建立崭新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学生的探究空间也就无限扩大。
掌握阅读规律,科学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用经验的传递、情感的迁移,形成并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奇巧关键之处,激发矛盾,促使学生愿思、会思,即学会质疑、解疑。
初读提疑,合作解疑。有疑问就有探究的愿望与动力。初读阶段疑问最多,首先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在初知内容、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让学生封闭地自学、泛泛探索,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身心特征,指导学生在“有疑”之中确立恰当的研究点,然后针对研究点,质疑文本、主动探究,以平等的身份去审视教材,并与同伴、教师、集体交流。教师则巡回指导,反馈学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初读课文后,学生遇到最多的问题是疑词难句,往往要问: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什么意思?那句话怎么理解?这是阅读探究的起点,是探究的最低层次。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动手翻阅字典、教辅资料,结合教材提供的注释,解决初读疑难,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做准备。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一上课笔者就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就文章标题,提出三个问题。有位学生提出:1)大自然会说话吗?2)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3)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笔者当即对他表示赞赏,然后请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阅读,查阅资料,经过交流讨论补充后学生对大自然的物候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发扬课堂民主,鼓励创意性解读。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过:“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因此,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判,这样的阅读才真正有价值。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判,往往需要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创意性阅读,是深入探究的最高层次。这要求教师放飞学生的心灵,发展创新个性;要求学生树立挑战意识,有锐意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不能一味地迷信书本,迷信前人,迷信权威。教师应运用角度转换法,启发学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进行思维,用全新的观点和角度去深入探究,得出带冲击力的观点。这种与传统观念有碰撞的观点必将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读完此文,不但在思想观念上获得新的体会,而且还懂得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这样。品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观念,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最终会内化为基本的语文素养。
不断创新,让探究性阅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上的阅读形式如果单调,即使师生关系再好,长此以往,也难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为此,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突破常规,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才有强大生命力。创新过程可以开展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多联系社会,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发现中发掘了创造的潜能。在试图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起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研读《中国石拱桥》思考如何学习古代人的聪明智慧;研读《背影》思考如何感悟人世间最动人的亲情;研读《爱莲说》思考如何树立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