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记者的日记十五年
2009-05-07陈克锋
3月19日晴
很多人知道我是文字工作者,并因为我的作品记住了陈克锋。但是,鲜有人知,在看似丰硕成果的背后,促使着我孜孜以求的,是15年的日记情缘。
一个人太成功或太失败了,往往容易被人放在显微镜下审视。追本溯源地,总能从他生命的最初找到诸多或成功或失败的理由。
虽然徒有虚名,我也会时不时地问自己,如果没有日记,你的今天会如何?
真的,我不敢想像,假如不是15年前与《青少年日记》不期而遇,并将日记坚持写了15年,我的今天会是什么模样。当初那位发表了一件作品就沾沾自喜的少年,能够挥毫泼墨、激扬文字么?当年那个莽撞、犹豫者可以稳重、果断么?
2008年,我坚决舍弃了临沂小城安逸的工作与生活,独自一人闯进了北京。至今,我还记得面试答辩之时,中国公路杂志社社长刘文杰发出的感慨。他说,你30多岁依然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令我敬佩;你对工作的热情和期望,令人感动。
刘文杰社长的话充满真诚,诸如一株巨石挤压下狭缝中生出的小草抑或一缕穿透云层撒向人间的光照,都应该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我还是觉得“敬佩”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一位豁达的前辈抑或同途的先行者对我最高的赞誉。
副总编辑梅君读了我不太成熟的《母亲山》,兴奋得有些手舞足蹈。一位记者深入人物灵魂深处近乎白描的艺术创作,让他看到了新闻的力量和自己的影子。
这些,仅仅是一位中国记者激情潮涌中展现的几朵浪花。这些为数不多却不乏美丽的浪花,来自日记。日记,永远是我心灵中沉默却决不沉睡的地下河。
《在路上》是刘欢真情演绎过的一首老歌。几年前,我恰巧就写过这么一篇同名的散文,记述了风雨兼程之路的悲壮与孤独。像这件作品一样,装了一箱子的日记本,蓄满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每每从这一汪一汪的清泉里对照,我都能清楚地看到昨天的自己。
不丢失自我,把真实的自己坚持下去,这在浮躁的现实世界上多么难能可贵。我时常因自己的持之以恒而对自己刮目相看。可以说,是日记让我放弃自私、小气、狭隘、冷漠和懦弱,学会了宽容、大度、热情和顽强;是日记教我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卸下包袱、重装上阵;是日记为我疗伤、强筋壮骨、所向披靡。
一次讲座,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平庸。紧接着,打一个大大的叉号。我对青少年朋友说,你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平庸。现在,我以自己15年的日记历程告诉读者朋友们,日记是你拒绝平庸的最好武器和伙伴,爱上它,一定不弃不离地爱一辈子,这样,你才能成就大写的人生。十五年坎坷如云似雾,十五年壮歌荡气回肠。日记圆了一位文学少年的中国记者梦,也一定将激励着我更好地前行。
翻阅日记,总能从字迹稚嫩到渐趋成熟的演变中感受到昨日的心跳。翻阅日记,通过对于平凡与平庸的诠释,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青春之旗的猎猎声响——
平凡与平庸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平凡如山涧的溪流,虽然默默无闻,却有对大海的向往,一路的欢歌。
平庸若沟渠之中的死水,即使种上藕枝。也开不出清秀的莲花。
一个很有成就的人肯定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人平庸了,无论如何也取得不了事业上的辉煌。
平凡常于山穷水尽之时挽救你的命运;平庸却在你即将成功之时毁灭你的前途。在平凡中成长,你将如虎添翼;于平庸中沉睡,你会呆若木鸡。
真的,平凡可以孕育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