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艇舰相撞“静悄悄”
2009-05-07
6月11日,中国一艘潜艇在菲律宾附近苏碧湾海域撞到美国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拖行的声呐仪。“无瑕”号事件曾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美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空“面对面”,本来中美舰船相撞是如此频发的摩擦行为的合理结果,然而诡异的是,中美两方这次都放低音量,竭力息事宁人,甚至选择推迟公布这一事件的时间。这与今年3月南海“无瑕”号事件和5月黄海“胜利”号事件中美方高调指责中方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瑕号事件是中国船只蓄意挑衅(美国军船),而且挑衅的方式如此危险,让美国感到有必要进行抗议。而‘麦凯恩号这次事故,很明显是一次意外‘遭遇,因此美国海军没有必要过分反应,”华盛顿战略与国际司题研究中心(CSIS)之下的太平洋论坛总裁柯萨说,“如果说这场事故(潜在的受害者)是中国的潜水艇,因为它本可能被严重损害:甚至因同声呐仪相撞而被撞沉。”
“麦凯恩”号驱逐舰属于DDG51“阿利伯克”型驱逐舰,是一种区域防空舰,可以携带拖曳声呐。美国防部公开表示他们不认为该起事件是中方“蓄意”而为,因为潜艇的螺旋浆一旦被声呐仪缠住,会非常危险。对此事件,中国国防部尚未表态。(注:6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据了解,中国有潜艇在南海进行正常的训练活动,目前没有接到发生所述情况的报告。”这是中国官方对此事件首次表态。6月15日.美国海军改口称,不能确定是否和中国潜艇相撞。)
中国官方媒体引用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以及海军少将尹卓的话,认为美军对中国潜艇噪声特性非常了解,但“美舰并未发现中国潜艇”。换言之,如果这次事故对于中方有任何积极意义的话,至少它证明了中国在潜艇静音方面的进步。
美方专家对中方的分析不敢苟同。美国尼克松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唐安竹说:“我不知道中国海军怎么会知道美国驱逐舰能探测到什么、不能探测到什么。也许中国解放军的分析员假设,如果美国驱逐舰探测到中国潜艇的存在,就会自动改变航线,采取挑衅对峙行动,比如主动发出声呐信号或是转到中国潜艇身后。”
中美2001年发生海南撞机事件以来,近几年双方在南海海域,不断发生两国军舰或舰船对峙事件。今年3月以来,被媒体曝光的就已有5次摩擦事件。其中,最严重的是3月8日发生的事件,美国称自己的探测船“无瑕”号在南海遭到5艘中国舰船围堵。
台湾军事专家、台湾高等政策学会秘书长杨念祖认为,两国舰船相撞事件是“非常偶然而且是不正常的,是高度挑衅性和危险性的接触”。杨念祖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军舰在西太平洋游弋,数次同解放军的潜水艇“相遇”。菲律宾一带海域,正是中国大陆潜水艇的游弋范围,因此中国潜水艇在那一带出现,倒是“正常”的。
中美两国海军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进行战略角力,专家们普遍认为类似的摩擦事件还会层出不穷。“中国海军还是越来越远地离岸行动,这样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只增不减。谁也不能期望中国潜水艇告诉美国海军它们的位置在哪儿,正如美国潜水艇永远不会告诉别人这一信息一样。这是为什么中美协商某种形式的海上事故协定对双方都是一个好主意,”柯萨说,“中国海军正在更多走向蓝水,他们也将会(如美国海军)一样思考和行事。”
然而,开始海上行路规则的谈判对于中美军方来讲并非易事一方面.对于必须承担全球性任务的美国海军来说,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因此奥巴马政府无论如何不会在美军的公海航行自由问题上轻易退步。另一方面,中国对与美国确定海上行路规则的谈判勉为其难,一是这涉及敏感的南海主权问题,二是中国海军行动极为秘密,不愿加强透明性,更不愿对自己的潜舰,尤其是核潜艇在哪儿、在做什么广而告之。
而这些却是美国真正感兴趣的,因此近年来如此频繁地在中国周边海域游弋,这使得中美舰船帽撞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陈雅莉)(《华顿观察》,6月17日)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死刑系对最严重犯罪分子合法合理的报复性惩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在各国历史上,死刑并不仅仅是对犯人的惩罚,而且还是对社会的一种昭戒。这种观念下,死刑的执行,追求的并非只是剥夺犯人生命的目的,还有过程和方式的展示。死刑方式和执行过程,都曾长期伴随着残暴性和威慑性,死刑经常会变成最残酷的肉刑,甚至由此形成一种文化。
在“杀人者偿命”的最广泛认同下,中国曾是死刑方式由野蛮到文明的最早践行者。汉代起,就开始对秦朝以前野蛮繁复的死刑方式进行轻刑化改革。因为当时的人们就认为,死刑越残酷,政权就越残暴。
近世以来,关于死刑执行方式的演进,以及死刑存废之争,既有法、哲学发展和宗教文化背景,也有社会发展进步对死刑惩罚方式的再认识,人道主义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原则。
中共在井冈山时期,即强调人道主义,毛泽东曾说:“苏维埃法庭的目的就是废除司法范围内一切野蛮封建的遗迹。”中共建政后,彻底废除了中国死刑执行中残存的斩首等残忍方式,采以较人道的枪决。近年,大陆在刑罚上的文明和人道主义观念进步显著。死刑执行应摒除残酷性和威慑性,用更人道的方式替代以往的游街示众和枪决。以显示对包括死刑犯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权的基本尊重,已经成为大陆司法界的一个基本共识。
而注射死刑目前在各地的推广试行,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一场静悄悄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