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丽瑛:当前粮食供求状况和国家调控政策

2009-05-07

粮食决策参考 2009年7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粮价稻谷

一、2008年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和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2008年国内粮食供求形势

200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粮价大涨大落;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我国经济社会经受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稳定粮食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消费比较平稳,粮食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1.国内粮油供求形势出现新变化。去年国内粮食连续第5年实现增产,消费量保持相对平稳,供求关系由当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大于需。特别是玉米增产较多,消费有所减少,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特征比较明显。

一是粮食产量增加较多。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570亿斤,比上年增加538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2408亿斤,同比增加61亿斤;早稻产量632亿斤,同比基本持平;秋粮产量7530亿斤,比上年增加476亿斤。

二是粮食消费增长明显放缓。初步预计,2008年粮食消费总量大体在10300亿斤左右,当年产大于需270亿斤。其中:小麦、稻谷消费略有增加,大豆消费增幅较大,而玉米消费特别是工业和饲料需求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下降。小麦、玉米产需平衡有余,稻谷产需基本平衡,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需要通过进口弥补。

三是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仍然很大。在国家扶持油料生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2008年我国油料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产量有所增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当年产需缺口仍然很大。据调查,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为41.6%。

2.粮食库存结构发生新变化,但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然不平衡。2008年,由于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政策性收储力度加大,年末国有粮食企业库存水平大幅提高,其他各类粮食企业库存也有所增加。国有粮食库存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三点:

一是各级储备和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大幅增加,商品周转库存继续下降,储备和政策性粮食库存占到总库存比例很大。

二是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与消费结构相比仍不尽合理。目前,大米、大豆库存得到充实,但所占比例仍然偏低,小麦库存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2008年末,各类企业油脂总库存同比增加较多,但食用植物油库存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改善。

三是通过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等手段,粮食库存区域布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调整,但区域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目前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库存占总库存比例分别为74.09%、11.69%、14.22%,主产区库存数量和比例依然偏大,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3.国内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据粮食局监测,2008年底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每百斤市场收购价格为:小麦83.7元、早籼稻91元、中籼稻91.4元、晚籼稻93.6元、粳稻92.9元、玉米71.7元。从价格走势看,小麦、籼稻市场收购价格呈现较为强劲上升态势;粳稻保持平稳略涨的走势;玉米受国际价格走低、用粮企业需求下降,以及供大于求的影响,价格明显回落。由于国内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价格波动明显。但从总体上看,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二)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

2008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了“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面临较大压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粮食增产较多,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为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一是先后两次较大幅度的提高了200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并在2008年10月份和2009年1月份分别提高了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心。

二是及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收购2008年产小麦835亿斤(同比增加256亿斤),接近当年产量的37%,有力地支撑了小麦市场价格。

三是2008年10月份以来,针对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主要粮油品种价格下行压力大的情况,国家在部分地区实行临时收储和中央储备收购政策,先后下达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收购计划1400亿斤。截至2009年3月25日,已累计收购1048亿斤,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四是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于2008年10月、12月暂停了临时存储玉米和稻谷的竞价销售,为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新粮留出了经营空间。]

五是2008年以来,国家下达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87亿斤,截至2009年2月底,已累计移库110多亿斤,有效地充实了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粮食库存,缓解了产区的收储压力。认真落实销区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大米)补贴政策,促进了东北地区粳稻销售。自秋粮收购以来,关内销区从东北地区采购粳稻50亿斤,有力地促进了东北地区稻谷向关内销区的有序流通。

从目前情况看,上述调控措施效果明显,有效遏制了粮价下行的趋势,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二、当前粮食供需形势简要分析

(一)国内粮食保持供需紧平衡格局

目前,2009年粮食生产形势还不明朗,但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小麦、玉米将保持产大于需,稻谷产需基本平衡,大豆仍有较大缺口。国家有关部门种植意向调查,2009年小麦、早稻播种面积同比有所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前期北方地区的干旱对小麦生产的整体影响不大,当前早稻生产开局良好。由于国家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全年粮食将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2009年我国油料生产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当年产需缺口仍然很大,保证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仍面临较大压力。

(二)近期部分粮食品种价格温和性上涨

与年初相比,除大豆价格持平略降外,其他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有所上涨。据我局价格监测,2009年3月24日,主产区白麦、红麦、混合麦价格每百斤分别为89元、86.6元、88元,较1月初分别上涨5.1%、4.8%、5.1%。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价格每百斤分别为92.4元、92.7元、95.8元、95.9元,较1月初分别上涨1.5%、1.4%、2.4%、3.2%。玉米价格为73.4元,较1月初上涨2.4%。大豆价格为179.6元,较1月初下降1%。初步分析,近期小麦、稻谷等粮食品种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前期小麦旱情严重,国家又进一步提高了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对粮食后市预期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国家加大粮食收储力度、调整粮食竞价销售底价,有效地拉动了粮食市场价格的温和上升。

(三)影响国内市场粮价变化的因素增多

当前,影响国内市场粮价的因素较多。初步分析,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既存在一些使粮价下行的因素,也有一些促使粮价上升的因素。影响粮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一是2008年粮食增产较多,粮食库存增加。二是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粮食需求增速明显减缓,消费需求不旺,特别是作为工业、养殖业原料的玉米需求下降较多,短期内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全球粮食产需趋紧的形势有所缓和,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下跌,国际石油价格和海运费大幅下降。支撑市场粮价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还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并已经较大幅度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二是为避免打压市场粮价,理顺粮食购销价格,为多渠道入市收购留下市场空间,国家坚持对政策性粮食实行顺价销售,有效发挥调节供求、稳定市场、引导预期的作用。此外,国内市场粮价走势还受到当年粮食生产情况和国际市场供求、粮价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监测,及时研究提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发挥好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四)我国粮油进出口形势分析

2008年,我国粮食净进口继续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共进口粮食(含谷物及大豆)780亿斤,比上年增加133亿斤,其中大豆749亿斤,同比增加133亿斤;出口粮食46亿斤,比上年减少160亿斤,其中玉米6亿斤,同比减少92亿斤。进出口相抵后,净进口734亿斤,同比增加293亿斤。2008年共进口植物油163亿斤,出口5亿斤,净进口158亿斤。进出口同比均基本持平。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扑朔迷离,全球经济萧条对粮食消费和贸易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全年谷物进出口数量将取决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粮食生产消费形势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由于国内大豆、植物油产需缺口较大,预计其进口量将继续保持高水平。

(五)国际粮食供求形势更加复杂

去年国际市场粮价大起大落,其原因:一是对冲基金等国际资金对农产品的疯狂炒作是去年上半年国际粮价快速大幅飙升的重要原因。据美国农业部分析,去年国际粮价的剧幅上涨有70%的因素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炒作。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对粮食消费需求的预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去年下半年国际粮价快速回落,而且这种影响到目前还在持续。

分析今年国际粮食供求形势,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预计当年全球谷物产大于需,但全球粮食供需偏紧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2.45亿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6.82亿吨,增长11.7%,粗粮和稻谷产量分别增长3.1%和2.5%;粮食消费将增长3.4%,粮食供求形势将有所好转。国际谷物库存有望增长10%左右,但主要粮油品种库存消费比仍处于历史低水平。

二是预计国际谷物贸易量稳中略降。受经济衰退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购买力下降,并将影响到国际贸易量。据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国际谷物贸易量为2.55亿吨,同比下降5%左右。

三是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三、加强调控,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基本稳定

当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比较平稳,但影响市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适当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针对近期小麦市场需求增加、价格趋涨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已逐步加大了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市场的数量,并开始竞价销售东北地区收购的2007年最低收购价稻谷,以保证市场供应。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市场价格和需求情况,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适时调整市场投放数量,既不打压市场粮价,又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继续做好东北粮食移库工作。为妥善解决东北地区仓容不足问题,缓解收储压力,国家有关部门3月初下达了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60亿斤。今后,有关部门还将根据收购进度和销区仓容等情况适时安排后续批次的跨省移库计划,减轻主产区收储压力,充实销区库存,为国家调控市场打好物质基础。

三是适时适度调整政策性粮食销售底价。2009年国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为理顺市场价格,促进粮食合理流通,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度提高小麦、稻谷销售底价,在新粮上市前将销售底价调整到与2009年最低收购价相衔接的水平,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基本稳定。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粮价稻谷
本期导读
谦卑的稻谷
人潮涌动
稻谷的故事
江汉平原辞
中国粮食增产为何未致丰收悖论发生?
程国强:中国现阶段粮价不宜接轨国际
中国粮价问题的透析与对策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