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题问答

2009-05-06英/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普通高中学分

承 英/辑

专版要目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与目标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一、普通高中新课的背景与目标

1.为什么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课程改革。而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真正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并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改革,并将其作为关系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先予以政策考虑。我国的高中课程也需要适应国际潮流,进行改革。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应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向,在强调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课程必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重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地方与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2.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它是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它兼容了按层次分的“中等教育”与按类别分的“普通教育”两重性质,是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教育,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等教育的基石,又是学生德性、才能、见识、学问、身心等素质基本成型、可以为用的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大众性、独特性、准定向性的特点。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普通高中任务是“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这只是普通高中的外生性、延展性,这种时空上的终点并不能上升为“任务”问题的核心。普通高中是以育人为基本职能,整统了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

3.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4.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日益增长的教育机会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据统计预测,2003年至2006年我国历史上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将突破7000万大关,将给我国有效的教育资源供给带来严重挑战;日益增长的教育质量需求与教育适应性不够之间的矛盾,现行的高中教育既不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需求,也不适应个人选择、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教育民主、教育公平需求与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这种失衡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之间、高中教育的不同类型和层次之间,盲目扩大教育机会而忽视质量,会招致教育的平庸化,借口提高质量而使教育发展日益失衡,有违我国的教育性质和国家性质。

5.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6.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教育部明确规定,本次高中课程改革要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7.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

(2)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8.与以往课程相比较,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举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5)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

(6)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9.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其整体结构如下: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表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一)体现基础性,强调课程统整。

(二)体现选择性,突出多样化。

(三)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

10.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这次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高中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片面强调“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即,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如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履行公民的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等),还有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如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等等。

特别突出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取向:

(1)重视课程实质结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

(2)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4)体现基础性,加强课程整合。

11.与以往的课程结构相比,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一: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这与以往高中课程只是由各种科目组成有很大不同。

变化二: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增加和要求的灵活化,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和尊重差异的课程理念,这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课程实施者应注意帮助学生从选择中学会选择,实事求是,优化组合,发展其根据个人实际规划人生的能力。

变化三:实行学分管理。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变化四:体现模块课程特点,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以往主要是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

1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2)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3)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6)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

13.为什么要设置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强科目之间的整合。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课程一直有着浓厚的分科主义的传统。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各学科日趋走向分科与专门化,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过于强调分科也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割,难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这样做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可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4.为什么要设置模块?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体现了哪些教育价值?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设置模块是本次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基础。以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其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设置模块体现出课程设置的新理念。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组织课程内容而言,这更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结。模块的这种设置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介入开拓了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模块的设置而灵活地实施课程,为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模块的设置也为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的介入开辟了道路,因为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主题性设计,而不是原先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严密组织课程内容。

(2)模块的设置也会带来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方案将原来的学期划分为两个时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显然这是为了实施模块而做出的调整,模块的设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安排。这样,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变得灵活、生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推进课程的实施,由此也可以带来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15.普通高中课程内容选择和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时代性。课程内容要揭示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二是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

三是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普通高中学分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分美食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普通高中教育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