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台湾:危艰与抗争
2009-05-04宋平
宋 平
在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日子里,他痛定思痛、庄敬自强、处变不惊、励精图治……
美国抛弃蒋介石
1950年元旦,蒋介石并没有在台北欢度新年。已经覆亡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年前12月就迁到台北市。旧时的总督府插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却没有政府首脑。“有国无君”(实际“无国无君”)的局面,已经好长时间了。眼下李代总统在纽约割治十二指肠,滞留美国不返。台湾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这时正与蒋经国隐居在台湾中部日月潭的涵碧楼,寄情于山水之间,“兴叹英雄末路的悲怀”。
除夕日,蒋经国曾陪蒋介石荡舟日月潭。借垂钓聊以解愁。老人孤舟,随波逐流。蒋经国望着已须发斑白(蒋虽不蓄须发,但也能辨出黑白)的父亲,不禁悲从中来。
这时,蒋介石握着的鱼竿猛一颤,鱼线紧绷,蒋连忙收竿,一条约五尺长的大鱼,无可奈何地跃出水面。
划船的人献媚说:“总统(下层的侍从一直称蒋为总统,这些人不大去考究党国要人官称上的经常变化,并认准了一条,往大称呼没毛病),这样大的鱼,几十年来我第一次见到。”
“好!好!”愁眉苦脸的蒋介石微微露出笑容。蒋介石一生迷信,除夕得大鱼,岂不正应“年年有余”的好兆头,1950年会是“否极泰来”,时来运转的。
元旦这天,蒋介石去教堂,做完祈祷,回到寓所,筹思应付即将来临形势的对策。新华社的广播,是一定要听的,尤其是重要节日的社论、“时评”等。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气势旺盛,庄严重申:“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中共和全国人民的立场、态度,原在蒋介石意料之中。美国如何对待台湾,是蒋介石最关心的,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华盛顿数次集会,反复讨论国民党政权能否得救的可行性,会议分为两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是美国西太平洋的屏障,失去台湾,菲律宾、日本将受威胁。于是他强烈主张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蒋介石防守台澎,这是代表美国的所谓“鹰派”的典型意见。国务卿艾奇逊予以驳斥,他说,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事。从头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所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就已经看出美国民主党政府对蒋绝望,在这份美国的外交文件中,“蒋介石”三字,已成为国民党政府贪污、无能、独裁、专制的代名词。艾奇逊有意将蒋介石说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进一层说,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有没有台湾,无足轻重。
杜鲁门总统作最后裁决,他支持艾奇逊的见解,于是拍板定案。对这件事,有舆论说,杜鲁门这个脾气倔犟的密苏里老农,还在记恨两党竞选时,蒋介石以金钱支援杜威,现在他仍在泄私愤。事实上也未必尽然,束缚杜鲁门不能放开手脚,公然以武力侵占台湾,是慑于美国及世界人民的反对。因这时尚找不出任何侵略的借口。
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将美国对台湾的意见,公开诉之于众,杜鲁门说:“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美国并不采取足以涉及中国内战的途径。同样地,美国政府也不供给军援与军事顾问于台湾的中国军队。”
美国同时宣布,自台湾撤走侨民,美国留驻台湾的,只剩一位领事级的代表,最高级的武官,不过是位中校。看来杜鲁门存心坐视蒋介石“自生自灭”了。更使蒋介石感到不安的消息,就是美国国务院里的苏联问题专家们(蒋介石将这些人说成是“亲共分子”),再度推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人说服杜鲁门的理由是,再延迟与中国建交,只有利于苏联。使毛泽东更靠近斯大林,而危害到美国的远东利益。
新年伊始,台湾便笼罩着很浓的失败空气。美国公开抛弃台湾,传及世界每个角落,蒋介石虽严命台湾报刊,不许走露半点消息,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们从种种迹象上也会感觉到。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1年以上。高官富贾,开始溜之大吉。
宋子文没有在大陆陪妹夫“坚持到最后”,中共把他列为重要战犯,国民党内的敌人又有理有据地说他侵吞大笔公款,要求他至少交出他的全部财产中的一半。于是,宋子文于1949年1月24日便辞去了广东省长职务,带着他的妻子张乐怡,先走香港,五月十六日到巴黎“治病”。1949年6月10日,宋子文带着外交护照踏上美国,但他声称,这次完全是为了“家庭事务”,这当然,因为宋子文在美国有大量家财要料理。
孔祥熙早被宋子文联合CC派而挤下了财政部长的位置,从1948年起,就和宋霭龄在纽约里弗代尔的自家别墅里过流亡生活,继续在美国经营他的银行业。
陈果夫、陈立夫这两人,随国民党党部一起迁来台湾。这时的陈果夫因患严重的肺病,已退出政界,在台北精心治病。其弟陈立夫精力颇旺盛,到台湾后仍欲操纵CC派掌握党权。但蒋介石要把党权交给儿子蒋经国。于是,蒋经国会同陈诚请CC派的两员大将余井塘和张道藩吃饭。饭后陈诚请余、张二人给陈立夫只传达了蒋经国一句话:“陈立夫是个混蛋!”陈立夫得到这句话后,再不敢过问党务,并于1950年8月离台赴美国,在纽约长岛买了一所房子,以养“来克亨”鸡消遣度残年。(陈果夫于1951年8月25日在台北死去)操纵国民党中央权力长达20多年的CC派,在国民党逃台的同时便消亡了。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个统治中国20多年的官僚买办集团。到了“台湾时代”,只剩“老蒋”一家了。到了这步田地,蒋介石必须使尽手段,“清理门户”,“只我一家,别无分店”。蒋介石为确保最后赖以活命的这“一席之地”,他一逃上海岛,便实施比其在大陆时更为独裁的政策。
于是,蒋氏一家,拼命力挽狂澜,喊出的口号是“保卫大台湾”。
蒋夫人美龄,逗留在美国经年,备受杜鲁门的冷漠鄙夷,于1950年1月13日默然归“岛”(国已不复存在)。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正式宣布,他在台湾恢复“中华民国总统”职务。
蒋介石的外交困:我们怎么办?
蒋介石重新打出“中华民国总统”的招牌,复职视事,却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再希望美国给予援助,为事实所不许。人民政府声言“一定要解放台湾”,决非仅是宣传、恐吓,解放军要进行海战,需要一段时间训练、准备。进攻台湾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盼望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好立即爆发,这是只存在幻想里的东西,拿出来作宣传鼓动还可以,但谁能说准究竟哪天爆发?
经济上。一样令蒋介石忧虑。台湾的面积只36000平方公里,山脉占去1/2,可耕地不及1/3。原有人口六百万,承继日本人留下的工业基础、交通建设,人民生活尚可温饱。蒋介石一下子带来200多万军民,人口压力骤增,经济情况,早趋下坡,生产失调,通货膨胀。这种情势,如得不到改善,将无可避免地重蹈大陆时代的覆辙。好在台湾“国库”里尚存几十万两黄金,是从大陆劫掠来的,急时作稳定金融之用,但经济如无根本改善方法,早晚“坐吃山空”。
台湾军事力量。亦不可恃。陆续败退到台湾、海南、金门、舟山、大陈诸海岛的“国军”,蒋介石称60万之众,其实,虚张声势有余,英勇拒敌不足。刚逃出大陆的残兵败将,成乌合之众,未经整补训练之前,根本无作战能力,这是公开的秘密。再加上许多军事机构,官多于兵,或有官无兵,为普遍现象。官兵成份也五花八门,职业军人中,混杂着从大陆裹胁来的农民、渔民及流亡学生,正规野战师团中,也有保安团等地方武装拼凑。所谓尚存六十万精锐,徒具虚名。
台湾国民党的空军,兵员85000人,各型飞机四百架。但缺乏维修的零件,真正能作战的仅有半数。汽油储存量也只有2个月。海军官兵35000人,舰艇约为51艘,与空军面临相同的困难:零件、燃料皆不敷接济。
以上这些陆、海、空军的兵力,分散在南起海南岛,北至舟山群岛的万里海疆上,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补给困难,这是现实。人人都懂得,蒋介石硬宣传说,建起了“海上长城”。
观察台湾人心的向背,人民对蒋介石的“戡乱建国”方针。本没有什么兴趣。台湾人民被“倭寇”奴役长达半个世纪,回到祖国怀抱,盼的是过上自由康乐的生活。未几,同室操戈。蒋介石虽一古脑儿地把内战的罪责,栽赃给中共,但台湾人民嘴上不说,谁心里都有一本帐,美械装备的“国军”数量,几倍于小米加步枪的共军,共军岂能轻率地挑起内战?内战的烽火,虽未直接波及这新近回归的海岛,但岛上人民的生计,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株连。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恶感,蒋介石说是“受到中共巧妙的宣传影响”。但对人民教育最深刻的,莫过于国民党自己“现身说法”,血腥镇压“二·二八”起义民众,给台湾人民留下的创伤,永世难忘。再要民众与“党国同舟共济,保卫大台湾!”号召,让民众行动起来,殊为不易。年青一代的知识分子,易接受进步的事物,有分析能力,又无多的顾虑,认为祖国统一,乃天经地义,凡炎黄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他们内心里对“解放台湾”的态度,欢迎远多于畏惧。说台湾绝大多数人民要求统一,井非过甚之词。
蒋介石面对以上诸多困难,怎么办?陶希圣撰写的《我们怎么办?》一文,道出当时的真实情况那就是“明知不能也要为”。
最迫切的任务,便是使国民党内部安定团结。1950年3月,蒋介石在一次总理纪念周的会上,对两千名党的中上级干部,发表了演讲,演说要点:①虚心接受中国大陆失败的教训。②不惜牺牲感情与颜面,彻底改造。③他自己将鞠躬尽瘁,争取最后胜利。
听蒋介石这次讲演的国民党干部,多有落泪者。这容易理解,20多年来,蒋介石是党国的独裁者,一贯板起面孔教训人。如今能不顾颜面,当众认错,大家又都亡命海岛,同病相怜,蒋介石说上一番动感情的真话,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安排三军统帅人物,为儿子留下权力位置
安排人事,更至关重要,谁受重用,唯视对蒋介石忠实程度。最忠实者,莫过于蒋的亲生儿子蒋经国。这时的蒋经国尚不具人事支配的力量,必须确保其地位稳固,顺利爬升,因此,被授予权柄的人,必须对老蒋、小蒋都忠诚不二。符合以上条件者,首推陈诚。陈诚从未有过背叛蒋介石的行为,更胜人一筹的是,有时蒋介石搞错了的事情,陈诚是站出来,代蒋受过。陈诚与蒋经国的关系也很融洽。于是,台湾行政院长人选,非陈诚莫属。
陈诚的发迹,同时得到宋美龄的培植,陈诚的妻子,是宋美龄的干女儿,陈诚的婚姻是由蒋夫人作主,亲手撮合的。
陈诚出组台湾内阁,陈的台湾省主席位子出缺,蒋介石任命吴国桢递补。1948年8月,吴国桢在任上海市长期间,蒋经国以经济督导员身份,赴沪“打老虎”。吴国桢从经济观点出发,认为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曾以辞上海市长职务抵触蒋经国的“经济改革”。蒋经国认为吴国桢扯后腿,两人产生龃龉。但蒋介石还是把管辖台湾省的行政交给了吴国桢。蒋介石重用亲美派,是向美国作出的姿态。重用“民主先生”亦可改变一下自己的独裁者的形象。尽管蒋经国与吴不和,但他尚无权过问高阶层的人事权,况且“国内分崩离析,国外阴雨密云”,内讧为形势所不许。
陆军总司令一职,蒋介石也任命了亲美派的人物孙立人。
海军总司令仍由桂永清担任。周至柔不但仍任空军总司令,并兼参谋总长,老将何应钦、顾祝同等靠边站。任用比较年青的一代,也可算作蒋介石对军队的一项“革新”。
三军统帅人选已定,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留下一个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的位置。这一官衔虽不高,但蒋介石交给儿子的权力却超越三军统帅。蒋经国主管的政治部,负责两项极重要的使命: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派遣和指挥。蒋介石的“总统府”里有一个“机要室资料组”,也由蒋经国一手包办。别小看这只是一个“组”,举凡一切党政特务机构,统归其管辖指挥。“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下设的保安处,实际等于夺取了毛人风保密局的业务,如今蒋经国的权力,当年的戴笠亦难望其项背。
党、政、军各项事务大体安排就绪之后,蒋介石腾出手来立即安顿社会秩序。蒋介石提出“保密防谍”的口号之后。开始了大逮捕大屠杀,台湾岛上,血雨腥风
翻开1950年前半年的台湾的《中央日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匪谍xx等数犯,昨日伏法枪决”的标题,一周出现好几次。位于台北市植物园附近的马场町,取代了过去南京市郊雨花台的地位,屠杀所谓“匪谍”的枪声,从马场町频频传出。渣滓洞、白公馆等集中营,由台北市青岛东路的军人监狱和台东绿岛监狱所替代。有“通匪嫌疑”者,一律送往这两个监狱,或用麻袋捆扎,不必经司法程序。丢到海里,受害者不计其数。
何为“匪嫌”,如:台北的一位化学工程师陈天民,对投奔他的乡亲们说:“台湾都快解放了,你们还来这里干什么?”说这种话,充其量不过是对国民党的统治前途失去信心。但经人检举,保安部却以“匪谍”罪,判刑15年。
蒋经国遵照父旨,为“台湾存亡所必须”,实施铁腕政策,只要行动可疑,经人检举,一概列入危险
分子,格杀不论。白色恐怖,笼罩海岛。蒋经国指挥为数五万以上的特工人员,又掌管全军政治部。在国民党的权力结构中,行政院长陈诚为一人之下,万人以上,其次就数蒋经国的权势了。
改革经济,非一朝一夕之功,只得从长计议。但蒋介石为了海岛不再发生中共在大陆掀起过的土地革命,他要在台湾实施“土地改革”政策。从1949年末开始,实行“三七五减租”。此前台湾佃农要缴纳高达收获量中的百分之五十乃至七十给地主。实行“三七五减租”,“是从佃农的收获量中减除肥料等实际费用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余则由地主与佃农各分百分之三七五的平均分配方式。”
1926年的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中共都曾促使和希望国民党政府实行孙中山的“二五减租”政策,但都遭到蒋介石的反对。如今亡命海岛,自觉执行,虽为时已晚,但为了最后的这块栖息之地,解脱如坐在火山口上的忧虑,再不愿做的事情,也要去做。
蒋介石到台湾后,痛定思痛,感到“尤其是在和共产主义的战斗中,政治意义重大”。因此,他强调要执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政策。就是要加强政治宣传,使台湾民众相信:“要以台湾成为反攻大陆的基地”,“1年准备,2年进攻,3年扫荡,5年成功”。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台湾的宣传家们的理由是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主义——三民主义和最伟大的领袖——蒋总统”。所以“我们一定成功”。被宣传为“民族救星”的蒋介石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无非绕着“杀身以成仁”的陈词滥调。
1950年的上半年,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台湾局势可谓恰如其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皆成危机,人们普遍认为,蒋介石开出的“5年光复大陆”,纯属一张“空头政治支票”,与蒋一起走过来的人,见忧患中的领袖,并没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亦未见足资信服的改革步骤,仍一切照旧,顿生不寒而栗的感觉。台湾国民党人的前途一片漆黑。
1950年4月17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的第十五兵团,以三个军的兵力,跨过琼州海峡,只六天时间,“国军”不支溃退,海南岛解放。
解放军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舟山群岛。迫于形势,蒋介石决定弃守,将舟山十五万守军撤出,总比平白牺牲要好,这是十分明智的。苦就苦于如何向台湾本岛的军民交待。挖空心思,蒋介石于5月1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军人魂》的演讲,目的是转移视线,作迎接挫败的心理准备。
《军人魂》的要义非常可笑,蒋介石重弹“不成功便成仁”的老调,说自己曾有意和南京共存亡,这回发誓:台湾一旦陷落,决定以身殉国。语词“大义凛然”,却充满失败的低调情绪。果然,第二天公布文告,“国军为了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反共基地”,又从舟山“转进”(总一味在名词上作文章)。
紧接着,万山群岛、福建海外的东山岛等岛屿,或弃守,或“转进”,相继丢了。
总之,蒋介石除夕在日月潭钓到大鱼的好兆头,到了1950年的5月,尚无影无踪。
朝战爆发,美国协防台湾,蒋介石因祸得福
危殆中的台湾,出乎蒋介石的意料,降临了转机,这转机到来得如此及时。真使蒋介石惊喜交集。这个转机来自朝鲜半岛。
1950年6月25日,蒋介石正在吃早饭,负责给蒋介石递送情报的蒋经国,送来一份简报,所获情况,零星混乱,只知朝鲜南北发生战争。直到深夜十点,始接到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的首次报告,才了解大致的战况,半小时后,续电抵达。
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终露端倪。
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由密苏里家乡赶返华盛顿白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6月27日。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美帝国主义为了保护它在亚洲的利益,进而实现征服全世界的野心,打定主意要在亚洲树立反对社会主义的傀儡政权。杜鲁门遗弃蒋介石,认为蒋不堪救药,失去一个台湾岛,对美国在亚洲的地位无足轻重,而失去南朝鲜这个缓冲区,日本将受威胁,苏联的势力将大为扩张,美国将无法立足。为整个东南亚的防御体系,美国又把蒋介石拣了回来,台湾被美国纳入战略防御体系,成了美国的军事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舰。
蒋介石重新得到美国的保护,受宠若惊,内政、外交悉遵杜鲁门安排。蒋介石统治台湾的精神支柱,唯一的口号就是“反共复国”,杜鲁门要求蒋介石停止对大陆攻击,蒋介石即表示“双方意见完全一致”。今后用什么口号去激励军民呢?宣传的内容好说,要紧的是先免于被消灭。其实,不光是民众,就连蒋介石自己,也不会相信单靠台湾力量,能反攻大陆。
6月29日,蒋介石的外交部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愿派遣三万三千陆军精锐部队,参加美国组成的干涉军,进攻北朝鲜。7月31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访问台湾,蒋介石又请求出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一再呼吁出兵朝鲜,不单是献殷勤,也不是如他所讲的:“中华民国政府军距离韩国最近,是能够赴援最快的友军。”而是另有一套如意算盘:朝鲜战争扩大,他可以从北朝鲜进攻东北,亦可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那就是他“反共复国”的机会了,总之,蒋介石想参加侵朝战争,目的是趁火打劫。但是,由于英国已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怕把事情闹大。提出英国“不能和台湾军队并肩作战”。如此一来,美国当然“取英舍蒋”,蒋介石借助外力重返大陆,收复失土的如意算盘,化为乌有。即使这样,蒋介石也算是朝鲜战争中最大的受益人,因为有了美国的保护,避免了灭顶之灾。
台湾海峡有了美国第七舰队来把守,又由于美国又承认了蒋介石,恢复了军事和经济援助,蒋介石“囊中惭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台湾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的砝码又加重了份量,欲与国民党台湾当局断交的国家也不断交了。
台湾此时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征,一是完全成为美国的保护地。再就是台湾成为党政军清一色的蒋家一统天下。这一点蒋介石在大陆20多年,一直未能做到,如今逃上海岛一隅,应该容易做到了。
1950年7月26日,蒋介石宣布中国国民党改造方案,声言:“如不彻底改造,将有亡党危机。”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
中央改造委员相等于国民党中央常委的分量。从国民党组织功能上讲,国民党是党天下,党权高于政权,政府的一切举措,唯党命是从。只有十二载党龄的蒋经国,能跻身中央决策阶层,这在大陆时期,是难以做到的,因过去派系力量错综复杂,要上升一层,需排除
许多异己阻力。如今逃亡海岛,经过大动乱的淘汰清洗,因祸得福,再无所顾虑内部的倾轧与平衡,蒋介石说了就算。
蒋介石一心要把位子传给儿子,特别是随着蒋介石年岁的增长,这种愿望越迫切。但是,为什么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先要把陈诚放在第二把交椅上,为外界公认是蒋氏的继承人呢?这正是老蒋益见其老谋深算之处。蒋经国阅历尚浅,需要在中央决策单位中磨练和培植一个阶段。国民党刚逃上海岛,局势尚不稳定,急需一些有能力、可信赖的老一辈人物帮助治理。等告一段落,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
1953年1月,二次大战时曾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取代了蔑视蒋介石的杜鲁门。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咨文中说明:“解除台湾中立化,不再限制中华民国武装部队对大陆的行动。”于是,蒋介石又喊出“反攻大陆”的口号,这是蒋介石愚弄人民的“政治神话”、“诺言公债”。蒋介石的工作重点,仍是在加强内部统治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肃清不忠于蒋介石的官员。于是,发生了轰动中外的吴国桢事件。
吴国桢不听话,老蒋要搞掉他
1952年10月30日,是蒋介石65岁的生日。蒋介石与宋美龄这天离开台北。到郊外草山别墅避寿,但特邀请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夫妇上山吃晚饭,并殷切地留吴在山上过夜。第二天吴氏夫妇离开别墅时,发现原来自己的汽车司机不在了,派人找也没找到,只得由蒋宅另派了一名司机开车下山。那天正巧吴的妻子大闹腹泻,开车不远就停车到路旁一老百姓家中入厕。等吴氏夫妇回到汽车旁,发现司机脸色都吓白了。原来三个车轮的螺丝钉都早已被人拧掉了,如果不是吴夫人闹腹泻,汽车上的人都已粉身碎骨了。吴国桢此时恍然大悟:蒋介石是要他的命了!吴国桢乃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训练出来的政治能手,十分成熟,对此事一点不露声色,只是坚辞省主席之职,并暗中活动美国两个学术团体,邀吴到美国讲学。蒋介石开始不让吴离开台湾,但吴国桢有美国人支持,宋美龄也为吴出面向蒋介石劝说,施加影响,于是蒋不得不放行,吴国桢于1953年5月24日被批准赴美,蒋介石却留下了吴的父亲和儿子做人质。
吴国桢自美学成归国,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党政府党政要职,党内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在政府中先后出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台湾省主席。外交方面,担任外交部次长。是蒋介石长期宠爱的部下之一。亡命台湾,蒋介石将“国民政府”唯一剩下的这一个行省的管理权交给吴国桢,可见吴是忠诚于蒋的。但吴国桢所表现的忠诚,不是那种“遇事请示、凡事遵命”,唯唯诺诺的“愚忠”,而是吴自己认为的:“钧座惨受大陆失败之教训,已锐意改革,故敢冒死犯险,竭智尽忠,以图报效。”
吴国桢是台湾国民党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个人荣辱进退,系于台湾存亡,他与蒋介石是在同一只船上的。吴为了这只“船”免遭沉没,他主张实施“近代民主政治”,恪守公诸于世的法律规章,不可随意废弃、践踏。可是,吴国桢忽略了台湾政权的本质。个人独裁,民主原本为装饰门面的东西,一切都为蒋氏一门服务的,损害了这一最高利益的人和事,必被蒋介石铲除之。
蒋经国的公开职衔并不很高,暗地里以总统府资料组的名义,操纵台湾特务系统,特务权凌驾一切行政权之上,于是,吴国桢与蒋经国自然发生冲突。如特务不通过任何法律程序,任意逮捕人,在台湾第二次县市长选举前夕,蒋经国为操纵选举,一次下令就逮捕了三百九十八人,其中竟有议员被捕,吴国桢作为省主席,不得不出面干预,国民党政府逃上小小台湾海岛,中央、地方的一切开支,唯省府是赖。而省府的经济来源,无非靠岁收田赋。应付那样大的开支,难免捉襟见肘。吴身为省主席,自要搏节开支。而蒋经国领导着许多不在编的机关、组织(特务组织历来如此),预算外的经费要求,金额较大。吴国桢对蒋经国的经费请托,往往不客气地予以婉拒。
枝枝节节的龃龉,使吴与蒋经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换别人,对“太子”的越权,乐得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或网开一面,自然好官任做。吴国桢却恃宠而骄,过分高估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竟向蒋介石进言:“如钧座厚爱经国兄,则不应使其主持特务,盖无论其是否仗势越权,必将成为人民仇恨的焦点。”
等到吴国桢了解蒋介石“爱权之心,胜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时,已噬脐莫及了。于是,发现自己汽车的三个轮子的螺丝钉全被人拧掉了。
吴国桢与蒋介石隔海骂战
吴国桢抵美后,有相当程度地克制,没有半句对蒋氏父子不满之词。但蒋经国的嫌隙,亦未因此平息,江南先生在《蒋经国传》中写道:“恐怕,太子也有几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歇斯底里。”
1954年1月,台湾报纸披露吴国桢苟取巨额外汇的内容,有的报纸还刊出《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的长篇社论。吴先生只是要求台湾报纸登启事辟谣,但吴的父亲跑遍各报,不得要领。吴忍无可忍,于是在美发表对台三点“政见”,主要内容是:①台湾如不实行民主,将无法争取美国和侨胞的支持:②目前的台湾政府过于专权,是一党统治:③政治部全然照搬苏联的方法。这第三条分明专指蒋经国但尚未指名道姓。
台湾自有许多忠于蒋介石的要员已“义愤填膺,揭竿而起”,始与吴国桢隔海骂战,指责吴“反动”、“狂妄”、“包庇贪污,营私舞弊”等,罪名达十三条之多。
吴国桢在台湾的一片谩骂声中,复刊出《上总统书》一文,才正式点出蒋氏父子的名字,说,太子是台湾政治进步之一大障碍,主张送人美国大学或研究院读书……在大陆未恢复以前,不必重返台湾。同时批评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
吴国桢的一纸上书,等于在蒋氏父子的后院丢了一颗原子弹,发出惊人的震动。美国各大报纸无不争相报道。蒋介石赶紧发表“总统命令”。开除了吴国桢的党籍,官方策动“上书”、“签名”、“声讨”运动,以维护领袖和领袖儿子的形象免遭吴国桢糟踏,结果却于事无补。通过吴国桢事件,已给中外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蒋介石仍然是大陆时期的蒋介石,大陆惨败的教训,并未能使蒋介石洗心革面。
蒋介石一定很后悔让吴国桢出走,造成吴借外国政治保护,肆意攻击“国府”。蒋经国更恨蒋夫人帮助释吴。由于吴案更使蒋经国与宋美龄间的斗争尖锐化了。
独裁无胆怕美国,民主无量怕失权
1954年5月,蒋介石的第一届“总统”任期届满,照国民党的宪法规定,台湾当局应于4月份选出第二届“总统”。于是,蒋介石下令召集“国民代表大会”。
依法“万年国代”不能享有薪给,“万年国代”们说:“票可以照投,但是大家得坐下来谈谈条件。”蒋介石批准“国大代表”为有薪给制,于是,皆大欢喜。
台湾第二届“国大”正召开时,孔祥熙竟异想天开地想参加竞选“副总统”,特派曾任台湾省主席的魏道明从美国回到台湾窥察行情。蒋经国和陈诚看穿魏道明的来意后,立即命报纸发表文章,大骂豪门。并影射魏道明是豪门走狗。孔祥熙自知当副总统无望,命魏即停止活动回美。可是魏道明却走不脱了,从蒋经国和陈诚方面传出风声,似乎要与魏清算其任台省主席时营私舞弊的旧帐。最后魏道明效法吴国桢,走了宋美龄的门路,好不容易才离台返美。
蒋介石决不允许昔日孙(科)、李(宗仁)的往事重演。蒋介石说:“问问何应钦愿不愿意竞选副总统?”国民党元老,四星上将何应钦,自知在历史上曾有过二次(1927年伙同桂系逼蒋第一次下野;“西安事变”期间,拟取蒋自代)“对不起”总裁、连忙作揖婉谢,从此专心参加“道德重整会”,作“道德专家”去了。蒋介石乃顺理成章地向中央委员会推荐陈诚为没有竞选对手的副总统候选人。
这时的蒋介石无论在台湾实行何种政体,美国都不会再遗弃他。蒋介石畏首畏尾的表现,在台湾因此换来“独裁无胆,民主无量”的讥讽。陈诚当选为“副总统”,为外界公认为是蒋介石的继承人了。实际上,陈诚的成功希望非常渺茫。一为年龄的悬殊。陈诚57岁。蒋经国45岁,相差12岁,时间对陈不利:二为陈诚的健康,患有严重胃疾,早不堪繁剧。相对地。蒋经国精力过人,在生命的接力赛中,冠军操在蒋的手里。应该说,陈诚是最了解蒋介石的,知道如何迎合蒋介石,所以才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陈诚清楚地了解,蒋介石最后剩下的这点江山,是一定要传给儿子的。但陈诚有野心,早在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都时,陈诚就曾对知心密友说:“我明明是一个老虎,也要装成狗的模样,等到有了权力以后,再恢复老虎的本性来办大事啊!”
蒋介石就任台湾国民党的第二届“总统”之后,蒋经国更上一层楼,成为名副其实的秘密警察首脑。
蒋经国一辈子从政,担任无数次副职。这正是蒋介石一套老练的政治权术的表现。正副只是名义,权力才是实质。蒋介石说,蒋经国作副手是磨练。其实蒋经国工作的单位,正副手总是颠倒过来的。
这时“太子系”的势力已开始形成。为太子“亲密战友”的人,都安排到重要位置,陈诚空出的台湾行政院长职位,由俞鸿钧接替。另一位“太子系”的主将唐纵,担任了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职务。这是当年陈立夫的位置。
拔掉孙立人,去掉眼中钉
蒋经国在父亲的教导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危险人物”、“异己分子”相继溃不成军,皆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拔掉手握兵权的武将孙立人这颗眼中钉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蒋介石重用非黄埔系的孙立人掌握台湾兵权,是做出姿态给美国人看的,为的是争取美国的军援、经援。朝鲜战起,美、蒋再度结亲之后,美国培养的这位孙立人将军,已失去实际应用的价值。可是孙将军仍有“美军的宠儿”,“委员长的爱将”,总司令“非我莫属”的优越感。孙致命的错误,就是抵制蒋经国在部队中设立的政工制度,认为军队党化,是夺司令长官的军权。
美军顾问团长蔡斯,是负责台湾的军援执行者,美国支票上没有蔡斯签字,蒋介石是拿不到美金的。蔡斯以资产阶级那套民主观点,也主张撤销军中政工制度,孙、蔡不谋而合,被蒋认为孙假外人自重。
1954年6月,蒋介石已撤了孙立人陆军总司令之职,改任“总统府”参谋长。孙虽被解除兵权,在“总统府”里坐冷板凳,但他过去带过兵,羽翼尚在,可能构成蒋政权潜在的威胁,不可“养虎遗患”。
1955年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审查“孙立人兵变案”。事出在台湾特务机关,抓到一个名叫郭廷亮的“匪谍”,该犯是孙立人部队少校营长,利用与孙多年长官部属关系,在军中联络少尉级军官一百零数人,预备于适当时机,发动“兵谏”。
委员会经过调查,证明孙立人与此案并无直接责任,但有所谓失察之罪,主张对孙不处刑,但孙应居家休养反省。蒋介石“宅心仁厚”,亲批“毋庸议处”,嘱孙在家安心读书,由“国防部随时察考”。
当年张学良由蒋“请求”,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教”,孙立人受蒋“总统”的“宽容”,由国防部随时“察考”。管教也好,察考也罢,反正张、孙二人被软禁了。由此可见,30年来,蒋介石的毒辣手段,有增无减。
平息“孙立人兵变”后,台湾立即发动“效忠总统运动”,这充分说明蒋介石统治的虚弱与恐慌。
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打破所谓“反攻大陆”的神话
1957年5月上旬,“共同防御台湾”的美军司令部发布新闻:美国的“屠牛士”导弹部队进驻台湾,此举意在以炫耀武力,制造紧张空气。1957年8月6日,蒋介石的国防部宣布金门、马祖岛及台湾海峡进入紧急作战状态。8月14日,蒋军出动飞机窜扰大陆沿海领空,与解放军空军发生空战。8月20日,蒋介石飞抵金门岛视察,他对官兵训话说,共党要“吃掉”台湾,他要求蒋军“与阵地共存亡,即是与国家共存亡”。并下令金门、马祖岛上的蒋军,向福建沿海发炮射击。
这时的蒋介石,走路已离不开拐杖,到炮兵阵地视察时,竟不能久站立,只得坐着凳子,从炮位上的望远镜里眺望大陆。蒋介石也只能从望远镜里看看大陆故土,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大陆的故土,此后,他再没有离开过台湾本岛。
8月23日下午六时30分,解放军向金门、马祖两岛发炮还击。蒋军向台北报告说:“共军10小时内,发炮弹达五万七千余发。”解放军连续发炮30多天,此后每逢双日停止炮击。蒋军的火力被彻底压了下去,蒋介石制造的“反攻大陆”的神话,再一次破灭。
老兵的悲哀和老蒋违宪连任
蒋介石梦想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成,向大陆诉诸武力,必遭失败。退而求其次,着眼于本岛的稳固和经济发展。1958年至1961年的3年间,为台湾的经济恢复时期,开始大量引进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工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工业生产中,加工业占半数以上,基本上改变了台湾过去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工人、农民和职员、教员等的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要“反攻大陆”必得有打仗的兵,但“国军”士兵,大多是蒋委员长从大陆带过来的,如今都“年事偏高”,被讽刺为“胡子兵”,为了提高战斗力,势必淘汰老兵换新兵,更棘手的是,淘汰下来的这批背井离乡、孤苦无依的老兵将如何安排。这批人大陆
有家归不得,长年置身军旅,只会出操放枪,再无一技之长,谋生乏术。假如无适当安置,将会产生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军心士气。蒋介石赐封这些退伍老兵为:“荣民”的称号,指示社会上要尊重、照顾他们。“社会”是存在的,等需要社会解决衣食住行的实际问题时。顿觉“社会”渺茫空洞。“荣民”的桂冠又不能当饭吃。
这些为蒋介石半生征战的士兵,年老盼望回大陆与家人团聚,人之常理常情,应该放行,这些“荣民”后半生得享天伦之乐,蒋“总统”也可不再为这些人的就业苦恼,两全其美,何乐不为?然而蒋介石却将凡是想回大陆的人,一律按“叛国”、“通匪”论处,引起老兵们的愤怒和悲伤。
1960年3月,又轮到六年一次的“总统”选举了。73岁的蒋介石,这时稍加考虑了一下:是退居幕后?还是再担起这“艰巨的责负”,连任“总统”呢2最后,蒋介石还是选择了后者,蒋介石说:“我要带你们打回大陆去!”
台湾“宪法”规定,“总统”任期6年,连选只得连任一次。蒋已连任一届“总统”了,再连任违背“宪法”。当初制订“宪法”时,蒋介石为什么写上这条呢?是因为拟定宪章时就规定“总统”连任没有期限,岂不等于封建王朝?那么,“实行民主政治”的招牌,一天也不要挂了。蒋介石要的就是这个门面,学的是美国宪法的派头,宪法上可以照样写上,蒋介石的“总统”可以照样当下去。采取的办法仍然是“在大房子旁加了小房子”,“宪法”增加一条:“非常时期”,“总统”可连选连任。
“宪法”上增加了这么一小条。蒋介石这次当选的就是终身“总统”了。无独有偶,陈诚也跟着“当选”“副总统”,这且不说,病体支离、早不堪繁剧的“副总统”,又由立法院再次批准为行政院院长,看来陈诚指定是蒋介石的继承人了。人们费解的是,为何偏选中一位重病缠身的人?孰不知蒋介石器重的就是陈诚的这一身病,陈诚无恙,蒋“总统”就放心不下了。
蒋介石连任“总统”,确属“违宪”的荒谬之举,但岛内无人敢讲话,所有的舆论工具,悉由蒋介石把持操纵。反对者就是“破坏领导中心”,“共匪同路人”,带上这样的红帽子,就有杀头,坐牢的危险。
终于把军权交给了儿子
1962年5月,传来新华社广播的消息:台湾派遣武装特务九批,计172人,曾先后在广东的海丰、惠阳、惠来,福建的台山等沿海地区登陆骚扰,已被我解放军和民兵全部擒获。
蒋介石派遣的“国军游击队”虽然有去无回,但蒋介石还是不断接见外国记者,一再重申“我可独立反攻,苏俄不会干涉”,“国军一旦开始反攻,三、五年内定全国。”
蒋介石这回为何信心十足?原因是他认为大陆在3年困难期间,形势对他有利。当时大陆还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又加上1960年苏联片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造成的困难,蒋介石认为他“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但他的这个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蒋介石歇斯底里的“反攻”叫嚷,投以蔑视眼光。倒是美国年轻的总统肯尼迪沉不住气了,华盛顿政府持现实主义观点,没必要为蒋介石付出更高的代价,奉行决不轻易陷入中国内战泥潭的原则。1962年8月,肯尼迪警告蒋介石说:“如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那等于自杀。”并指出,台湾单独发动对大陆的战争,是违反《美、中(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本原则的。于是,一场虚张声势的“反攻圣战”,3个月后,悄然收场。
1963年9月,蒋经国以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身份访美,官方声称这次蒋经国访美为“会谈中、美共同关切的问题”。轻描淡写为一般外交活动。其实,有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
华盛顿与台北之间,再没有艾森豪威尔时代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白宫又出现蒋介石所说的“同情共党”分子。美国远东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提倡对电菸“封锁而不孤立”之说,罗斯福的遗孀艾莲诺,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员的身份,建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代表中国,加上肯尼迪总统不许蒋军轻举妄动,蒋介石担心美国有意和人民中国改善关系。顿生惊恐。蒋介石为了儿子今后顺利接班,必需寻求美国的支持、谅解,并探寻美方的底蕴,有“未雨绸缪”的意义。
美国方面,当然了解台湾的政局,蒋介石是年77岁,身体再好,终究风烛残年,第二号人物陈诚,病情日益恶化,将不久于人世。所以,美国对蒋经国这位台湾真正的继承人,也同样需要面对面地了解、评估一下。
蒋经国此行,美国避免声张,采取低调,没有公报、共同声明一类东西发表,达到双方都满意就行了。蒋经国访美后,在台湾的政治身价就看涨了,蒋介石苦心孤诣,又为儿子安排好下一步棋。
1963年11月,蒋介石召开台湾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按“党权至上”的惯例,党代会是为内阁改组定调子。党代会议程,永远重复老一套,蒋介石为总裁,陈诚为副总裁。唯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蒋总裁“提拔新进”的教导下,一位近年来似火箭般上升的人物——严家淦先生,九大时又擢升为中央常委。
最为了解蒋介石心思的副总裁、副“总统”,台湾行政院长陈诚,九大闭幕,即坚辞所兼的行政院长职。陈诚一生,聪慧过人,“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己生理状况,早不堪繁剧。精神方面,虽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权和名义,相距甚远,其处境如夹心饼干,对上要处处请示蒋介石。对下要事事迁就蒋经国,倒不如早脱身的好。
蒋介石对陈诚辞职先批示:“给假1月,暂予静养,辞职缓议。”后“勉强”接受。于是,严家淦任行政院长,重组新阁。
蒋介石独具慧眼,发现“政界新秀”严家淦是有他人很难具备的长处。什么长处?蒋说了一颇富有哲学味道的话,他说:“严家淦同志的长处,正是我的短处,我的长处,也正是严家淦同志的短处。”再没话了。严家淦怎么个长,怎么个短?蒋介石又怎么个长,怎么个短?不得而知。
台湾《联合报》在介绍严家淦的经历时说:“严先生平素对人谦和,治事严谨”“当某一事件发蔓争执时,心里要记得八个字:‘退一步想,易地一处。”
严家淦还有“长处”: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班底、党羽,更不具才干,在政客角逐场上,对任何都不构成威胁。
严家淦身上的这些“长处”,正好代替陈诚上的疾病,需要时,陈诚能“一死让贤”,严家淦“自觉让贤”。所以,陈诚空出的位子,非严莫属,蒋介石为儿子选到一个新的陪衬人物。
严家淦组阁,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任命蒋经国为台湾国防部副部长。现任部长俞大维,是数学家,蒋介石偏安排一个文人与军队打交道,们也可以看出蒋介石爱儿子的苦心。俞大维书生气十足,除了奉蒋“总统”之命跑美
国求军援,就是替蒋“总统”到各小海岛慰问驻军,根本不过问部内人事。何况蒋经国和俞大维又是儿女亲家,台湾国防部由谁当家,一目了然。蒋介石把儿子安排到台湾国防部长的位置,心里就踏实了。因为只要手里握住兵权,登上宝座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蒋介石一生从政的经验,使他比谁都笃信军队的重要,蒋经国也脱离了通过操纵秘密警察控制军队的境地,而从幕后走到台前,名正言顺的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官员。
蒋经国当上“国防部长”2个月后,陈诚因肝癌于1965年3月5日死了。陈诚病危期间,蒋介石两次扶杖亲至病榻前探视。他的心情,悲喜交集。这些忠于他的老部下,一个一个地都先他作古,内心自有一番悲悼。
蒋介石行年80,他知道上帝随时都可能把他召去。但他已经把儿子继承宝座的布局,全部安排就绪。严家淦“副总统”兼行政院长,此人一身的“长处”,是蒋经国理想的替身。一个蒋经国的时代,正在悄悄地来临。
蒋经国掌握兵权,又是内阁中的政务委员,相当于“不管部”部长,国家的一些大事,蒋介石尽量让儿子承担,这些对蒋经国也是磨练。蒋介石也可少操劳,多静养,究竟是八十老人了。除去“党大”、“国大”等样的重要会议,或接见外国元首、重要官员的来访,蒋介石深居简出,常住到台中的日月潭边,潜心研读孔、盂、朱熹、程颢、王阳明(守仁)、陆九渊(象山)等人的哲学思想。
宋美龄也常到日月潭边休憩颐养,但她不研究儒家哲学和程朱理学,而是画中国画。她常把所画的简单花卉,送给她遇到的每一个人,其中包括蒋经国。蒋经国得到宋美龄所赠的一帧“墨宝”,画的是竹子,上面写有“示儿”字样。但宋美龄总不能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献身美术,她精神上总有一种病态的紧张。于是,她画了一阵子画之后,就离开日月潭静谧的园林别墅,不是去关心她主办的孤儿院(都是蒋“总统”手下战死的军官留下的特殊孤儿),就是跑到美国去做健康检查或参加亲戚、好友的葬礼。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在纽约去世。宋美龄带着蒋纬国从台湾飞去参加了葬礼。在美国居住的宋子文却没有参加孔的葬礼,在最后那些年,他们的关系很不好。孔祥熙终年87岁。宋霭龄比他丈夫多活了6年,85岁时才在纽约逝世。
1967年9月8日,蒋介石接见来访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会谈时蒋对佐藤说:“国家必须有自我防卫之力量。在目前之情况下,美国虽可依据安保条约保卫日本,但共匪制造核子武器成功(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自顾不暇,日本危矣!”蒋介石还对佐藤说:“此一祸源如不及早消灭,自由世界何以生存?”
蒋介石自己无力反攻大陆,却希望日本复活军国主义,进而再度侵略中国,达到火中取栗的目的。
中国大陆一系列外交胜利,给这个86岁老人当头一棒
70年代,台湾上空,阴云四起,凝聚不散。
1970年10月,加拿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断交。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发表的《上海公报》里,提及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9月15日至二十九日,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九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数月间,二十几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每个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于是,蒋介石的“中华民国”驻外大使,纷纷下旗归台,台北外交部被讽刺为“绝交部”。
蒋介石的困窘、惶恐,以及气愤,可想而知。世界局势的变化,对台湾如同“大地震”,“世界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仍不能面对现实,拿不出确实可行的应付方法,只是对“国民”空发一纸文告,他说:“古人常言,天下之事,在乎人为……只要大家能够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慎谋能断,坚持国家及国民独立不挠之精神,那就没有经不起的考验。”这种空洞的说教式的政治口号,立即被人引为笑柄。
蒋介石这时唯一采取的实际行动,就是在1972年5月,第五届“国大”他又“当选”为“总统”后,即给立法院送去一个咨文说:“行政院院长严家淦,恳请辞职,已勉循所请,予以照准。兹拟以蒋经国继任行政院院长。……提请贵院同意。以便任命。此咨,立法院。总统蒋中正。”
蒋经国组阁,“总统”是自己的父亲,“副总统”;可视为可有可无。一个蒋经国统治台湾的时代开始了。
1972年3月,蒋介石做过前列腺手术,后转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宿疾,健康从此一蹶不振。也有人说国际关系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颓势,如当头一棒,将这个八十六岁的老人一下子打倒了。这也不全是牵强附会,谁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1972年7月,蒋介石因染感冒而转为肺炎,住进医院长达一年4个月之久。
1974年12月,台湾发生流行性感冒,蒋介石再度因感染感冒而发生肺炎。并且由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而长时期使用抗生素药剂,以致细菌抵抗药物性能增强,治疗颇为费事。
1975年1月9日夜间,蒋介石在睡眠中发生心肌缺氧症,经急救转危为安,但因肺炎未愈不时发烧。蒋经国见父亲的病情毫无起色,已觉不安。3月29日,蒋介石在台北市郊的草山别墅官邸口授了遗嘱。遗嘱的开头一句是:“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苏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以下的三百余字,仍是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凰土的一套陈词滥调。
4月5日下午,据医疗小组报告说,蒋介石感到腹部不适,泌尿系统失灵。医生认为蒋介石心脏功能已欠佳。下午八时一刻,病情恶化,医生发现蒋介石的脉搏突然转慢,于是用电话通知蒋经国。蒋经国赶到草山别墅时,蒋介石心脏跳动已不规则,血压下降,情形甚危。当即施行人工呼吸,乃致应用药物和电极直接人心肌,刺激心脏跳动,但终未恢复。晚十一时五十分,蒋介石在台北市郊草山(蒋介石改名阳明山)他的官邸内死去。享年89岁。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去了美国,隐居纽约市郊长岛拉丁敦区的孔令侃的别墅里。
停放蒋介石灵柩的“慈湖行馆”,不断有人去参观。蒋介石的尸体经防腐处理,身着长袍马褂,胸前佩戴勋章,装在一个黑色大理石棺椁里,停放在正厅。接连正厅的厢房,保持着蒋介石生前卧室的原样,供人参观。卧室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便条信纸,上面是蒋介石生前用红铅笔写的四个行书体的字:“能屈能伸”。
设计这个情节,想要告诉参观者什么呢?
蒋介石死在台湾,灵柩浮厝,可谓“屈尊”。但中共有言在先,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蒋介石先生的棺柩可移葬大陆,安葬在蒋介石生前希望的紫金山麓亦可。
蒋介石还能“伸”吗?还有反攻大陆的未来吗?没有了。蒋介石死了。盖棺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