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电影”看上去很吓人

2009-04-30

环球时报 2009-04-30
关键词:流感传染病病毒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樊 夏

纽约时报网站新近推出了一段“猪流感问答”视频,一位戴着眼镜满头银发的老专家为人们详细介绍猪流感的传播和预防:“这种病毒混杂了美洲猪流感、亚洲猪流感、美洲人流感、美洲禽流感等多种病毒,会通过呼吸道和各种接触传播,如果你在过去10年坚持注射流感疫苗,你可能幸免,但只是可能。”老专家的话无疑与奥巴马总统寻求减少民众恐慌的意图背道而驰,倒更像是好莱坞拍“病毒电影”的路数———吓死人不偿命。

病毒面前人类无处可逃

欧美电影制作人与科学家早已达成“共识”,能够轻易毁灭人类的不是核武器、外星人或者超级大猩猩,而是那些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或病毒。在好莱坞电影中,这些病毒无所不能。《末日临近》和《12只猴子》中,都是一种原本作为生物武器的病毒大爆发,全世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存活,而且他们只能委屈地生活在地下或某些隐蔽场所;《惊变28天》(海报见左图)和《灭顶之灾》里,超级病毒都会致使感染者成为疯子,他们要么自杀要么杀人,总之都活不成;《人类之子》(海报见右图)创造了人类另一种灭亡方式———不能生孩子,病毒让所有人不能生育的想法确实独到;而《我是传奇》则给人类一种新的希望:虽然病毒让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但他却能凭一己之力让病毒逆转,从而救活世上所有人。

电影和现实差很远

有关病毒、传染病类题材的电影大多打得是“惊悚牌”,所以夸张的情节不可避免。但实际上,病毒虽然可怕,但远没有电影中描绘的那样恐怖。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染病学专家葛森,曾专门就“病毒电影”中的一些常识问题作出分析。比如关于某种病毒几乎可以毁灭全人类的描写,葛森认为这不可能:“从进化论的角度讲,病毒需要在一个细胞中繁殖,杀死所有人,病毒也活不了,所以病毒性传染病不可能达到99%的致命性,即使天花也没做到过这一点。另外,还有些影片表现了人类因为某种植物病毒变得精神错乱,以致自相残杀。事实上,人类至今还未发现任何通过植物患上病毒性传染病的案例。”

在多种多样的“病毒电影”中,还有一类描写“食肉病毒”的,比如《尸骨无存》。该片几位主人公误喝了泡有“食肉病”病人尸体的水,结果他们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被病菌吞噬,形态极其恐怖。据葛森教授介绍,长时间被细菌感染导致身体变形是可能的,但像电影中那样身体被病菌大卸八块就太夸张了。

反思人与病毒的对抗

从票房来讲,兼具惊悚气氛和大英雄拯救世界元素的“病毒电影”总会收获颇丰,但要遴选其中的经典之作,既让人害怕又发人深省的影片还确实不多。由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电影《恐怖地带》是较为成功的案例。片中的小镇居民成为致命病毒感染对象,科学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寻找抗体,警察、消防员们也在积极采取一切方式隔离保护居民,而美国政府却正准备用核弹彻底摧毁小镇。千钧一发之际,轰炸机飞行员抬起了准备按下投弹按钮的手,而科学家们也争取到了拯救居民的时间。一场政府阴谋与居民权益的较量中,人性中的正义一面占了上风。

相似的例子还有《人类之子》,它通过“病毒电影”的形式,表现了人类在失去后代,失去希望的背景下,战争、财富、科学还有任何意义吗?据美国某机构统计,美国不孕不育患者有730万人,这些人可能不是什么病毒的牺牲品,但环境污染、垃圾食品、医疗事故甚至包括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快节奏生活,这些似乎都在为人们敲响失去后代的警钟。

“我叫罗伯特·内弗,我是纽约的幸存者……如果有人听到,你并不孤独。”当《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角色一次次发出呼唤时,人们仿佛从他孤寂的声音中听出,病毒并不可怕,只要人类尚存一起生活下去的希望。▲

猜你喜欢

流感传染病病毒
流感大作战
病毒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快滚开
小心,流感来了
感冒病毒
小心!流感来了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染病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