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009-04-29赵秀清
赵秀清
摘 要:面对新世纪,教育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具有各种能力人才的培养。文章首先阐述中学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学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育 能力 创新性人才
21世纪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为特征的。所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原动力所在。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学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
1.1学科特点方面有很大优势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内容。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作为困扰全人类的头等大事倍受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地理科学的地位在人地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进一步凸显出来。
由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地理教学工作者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多角度、多视野、开创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采取新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涉猎不同的领域,以掌握完整的手段解决日益纷杂的生存环境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无形地得到培养。
1.2 思维方式的优越性
地理科学除具有一般科学的共同性之外,还有两个显著不同的思维方式,即整体的观念和发展的观念。地理学的众多教学内容以各种地图的方式直观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充分利用地图的整体性、直观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把握中心,善于权衡利弊,进行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并能够使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探索,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如观察一副景观图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它具体所在位置?有什么类型的景观?是什么时间的景观?为什么会这样?作为地理学工作者还要知道今后如何发展。发展的观念是地理学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永远向前看,用发展的观念进行思维,用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
2.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实施能力的培养
2.1培养创新态度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根本
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作为先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只能被动接爱知识,不能主动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意识是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是关键,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填充;留下难点,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让学生去解释;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探求。
2.2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形成能力的核心
在未来的教育中,“创造性学习”必将代替“维持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需要创造性地吸引知识,有所发现,应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要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在激发兴趣、开启心智方面加强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和灵活性。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逆向、直觉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直抒已见,教师应昌导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形成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2.1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挖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其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比如:在设计“海陆的变迁”这部分的教案时,可以采取一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更多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2.2.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如在某城市相继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怎样设计南北楼的最佳距离?如何考虑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上的移动规律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调动大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2.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保持有敏捷的思维,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将启迪智慧的谜语、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插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识,更需要人才,而现在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要求他有活力、会思考、有协作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是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不管是从它的学科特点,还是从它的思维方式上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过程,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