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医改问题探析
2009-04-29刘宁宁
刘宁宁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将进一步来诠释医疗问题的发展成就。
关键词:中国医疗 改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代表政府高度肯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高强部长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
下面我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来对我国医疗卫生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一、中国医疗卫生的现状
因为我国的人口之多,因此我国是一个医疗机制大国,医生大国,同时也是病人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中国的医疗机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最近媒体热议的医改话题时,有报道称,国内90%以上的受访者对医疗卫生状况不满。“不满意”可以总结为几点:
第一,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幅削减医疗投入,医院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营,给自己找到了两条主要财路——多卖药、多上高新设备。有的医生和医院尽力诱导患者用价格昂贵的高新仪器诊疗,造成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另一方面,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医疗服务收费、药费差价收入三部分。财政补贴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医疗服务的收费较低,收不抵支;现在又去掉“以药补医”,造成了医院收入下降。
第二,对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势力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所形成的腐败风气不满意。这个问题的根子是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
第三,对改革中一些新的正当的举措不满意。医疗卫生费用也不可能由国家完全包下来,个人及家庭毕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机制。但是由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一切的思想惯性,现在由个人承担一部分费用,有些群众就不满意。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把一些不该市场化的给市场化了,各个国家,或者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已经证明了,科教、文卫这些特殊领域,市场是失灵的。而在这些领域,需要政府的投入。而我们把原本失灵的领域过度的推向了市场,所以我们造成的是一总双重的失灵,也就是政府的失灵和市场的失灵。靠市场在配置资源,资源一定是走向有利润的。而这个基本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这些利润比较少,或者没有利的,它资源就走不到那儿去。所以在宏观上,配置不合理;微观上,因为医院和医生的激励机制是要多挣钱,所以一方面存在那么多的老百姓得不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过度医疗,过度享受服务也触目惊心。
医疗服务体系出现的问题。改革以后,特别是财务改革以后医院有很大的支配权,政府的投入下降的同时医院的财务的自主能力是大大加强,他可以从药品的批零差价上留用。另外器材收费、成本定价也不断攀高。医生要挣钱,多开大药方,政府后来控制药了以后,器材和检查的费用就上去了。就是说医院或者医生是有收入目标的,再去压检查、压器材,他还能再找出分解收费,创造出新项目,他总能找出办法。普通感冒是一个价、病毒性感冒是一个价、有综合并发症的感冒是一个价,那么普通感冒就上升为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就上升一级,其他病也是一样的,医生要挣钱很容易,我就给你升级,不可能每个都来差,而且本身在诊断上就不是说是或不是的问题,医学本身就很复杂的,很难控制。
我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是分配在大城市的,只有20%是分配在中小城市及农村。所以大部分人得了病都希望去大医院治疗,虽然医药费很昂贵,但是他们担心健康,只要是能担负得起的都宁可贵也要到大医院治疗。这就给一些大医院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医院的服务质量必然会下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患者和社会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不信任感增强。
二、对医疗卫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改革是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有病看不起的问题,重点在费用收取方面和社会保障方面。
(一)允许非公有制医疗机构更广泛地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有效地补充了国有和集体医疗机构的覆盖面,在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领域里与公有制医疗机构展开了广泛的市场竞争,因此应向非公有经济进一步开放医疗卫生市场,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形成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促进国有和集体医疗机构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效率。要鼓励和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要允许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医疗机构的产权重组,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政府通过适当收缩国有卫生资源配置的战线,把有限资源用于政府必须承担责任的公共卫生领域。
(二)分类重组国有医疗机构
要依据所提供服务的属性,对国有医疗卫生机构应进行分类重组。属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应由政府预算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对其提供的服务,采取按覆盖的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由政府为消费者购买服务或实行项目补助。属于为个人医疗消费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按公司化经营。通过股份制、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对于所提供的服务虽属个人消费,但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的医疗服务应视为准公共产品,不论其机构属于何种所有制性质,都应由政府对所承担的服务予以项目补贴。
(三)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
公共卫生直接关系人群健康,对重大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直接影响群体健康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应有选择地逐步减少属于私人产品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而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领域直接参与卫生资源配置,通过建立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机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转变政府职能
1、适当放松政府管制
医院同企业一样存在营利的可能性,但医疗卫生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救死扶伤的功能,因此一般来说社会对医院都赋予非营利性质,除了慈善医院外,国家还设立国有医院,并通过法律和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其他非营利性质的医院。在我国,由于政府通过大量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医院,严格限制了个体和私人办医,并对医院的收费标准进行严格的管制,抑制了医院的可营利性。因此只有当政府适当放松管制的时候,才有可能吸引私人和社会力量投资于医疗卫生行业,满足社会的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也才有可能在医疗服务领域形成竞争,才有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制定法律法规鼓励私人、境外投资者、社区和非政府组织投资于医疗卫生领域,参与卫生资源的配置。
2、加强政府的执法监督
加强政府的执法监督需要有适当放松管制作为前提。只有当政府放松管制,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后,政府才有可能真正从办医院转变为管医院,才有可能承担起执法监督的职能。政府要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法监督管理,对各类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包括对行医资格、执业许可的管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管,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等,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3、建立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建国以来,我国曾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转移支付制度,其中与卫生发展相关的就是专项补助形式的转移支付,这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各类专项拨款。这种转移支付方式的缺陷是随意性大,但在过渡时期,对贫困边远地区卫生事业的扶持还有必要继续采取这种转移支付方式。这一方式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革,逐步实行专项拨款公式化、专项拨款申请程序化,增加专项拨款的透明度,真正起到促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结 束 语
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更关键的是对社会保障的管理,中国的医疗改革要以“人人享有医疗保障”为目标,公平、多样化发展,使每个人都受益,人人都能看起病,这样才是人性化的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华,新型农村医疗制度进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12 (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 ,新华网,20052 7
(3)王进,中国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2月
(4)张向东,中国社会问题,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