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震救灾和奥运赛事中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弘扬

2009-04-29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北京奥运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杨 安

摘 要:2008年,中国,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旅程。 新春伊始,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5月的汶川地震灾难,给全国人民的心头蒙上了阴影,也让很多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而在8月份,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和残奥会,又在世人的关注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空前严峻的考验,和百年一遇的挑战面前,中华儿女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和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用心血、汗水和血肉之躯,铸造了民族精神新的丰碑。

关键词:汶川地震北京奥运 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一、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蓬勃发展的坚实脊梁

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面对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遇到的巨大挑战。让同胞从死亡中走出来、从灾难中站起来,使中华民族渡过难关,这种民族本能、民族意识激发了民族精神的活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抗震救灾,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残奥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精神盛宴,足以让世人赞叹,真切感受这一古老民族无以伦比的智慧魅力和这一伟大民族带给世界的惊奇与震撼,北京奥运会已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世界体育活动新的典范。

二、 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体现和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因具体的历史时期和事件的不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各有侧重。结合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具体事实,民族精神的彰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无数次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着坚强的团结与旺盛的生机。这次地震灾害所激发的民族精神,就其核心而言,仍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广大国民为国分忧、为国解难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爱国主义传统,转化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从地震发生之初,通过媒体报道引起的全国人民广泛关注,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捐款捐物,志愿者奔赴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再到灾后重建,各省市之间结成的有针对性的帮扶,以及对于灾后重建的政策扶持和物资补给。都充分说明,所有的中国人,面对这次国难,真正的发扬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战胜一切困难的的动力源泉。

第二,自强不息精神的展现。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周易》中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大军面对灾难与危险,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绝不言弃,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次地震给灾区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人员死伤惨重,余震接连发生。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参加救援的各路大军,没有被灾难所吓倒,没有被困难所阻挡,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为拯救更多的生命,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交通,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历了种种艰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慷慨赴难的英雄主义气概,这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展现。

第三,人文精神的张扬。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当各路救灾大军到达灾区后,首要任务是救人,在集中力量从废墟里抢救被掩埋人员、抢救生还者的同时,组织足够的力量救治伤员、安抚伤员。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珍视,是人文精神张扬的体现。同时,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对于受灾群众的安置,也充满了人文关怀。40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被安排得有条不紊,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其实也是人文精神的展现。同时,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这种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关爱,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因此,抗震救灾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使中国变得更可贵、更可敬。

三、 在北京奥运赛事中,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弘扬

第一,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弘扬,贯穿于整个北京奥运赛事的始终。在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过程中,就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当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受到干扰和破坏时,我们看到的是火炬手金晶的勇敢与镇静,看到的是中华儿女的义愤填膺和追随与护持;当奥运火炬穿越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时,我们又看到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们的热切参与和祝福,看到的是各族人民的欢歌热舞和笑脸。在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晚八点,那个让世界瞩目,国人骄傲,让所有人热血沸腾,刻骨铭心的激动时刻,恢宏大气的开幕式表演也无处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奥运军团的健儿们,更是在秉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以无比的自信与勇气,战胜对手,征服赛场,超越自我,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自己的家门口升起,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在全球华人的心中奏响。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总奖牌数达百枚,奖牌榜排名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让所有的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创造了辉煌的竞赛成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成果。奥运精神成果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刻融合与体现。我们要认真总结并充分利用这些精神成果,启迪心智、鼓舞士气,汲取力量、收获进步。 北京奥运的精神内涵丰富,最基本的就是世界情怀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奥运赛场上健儿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全国人民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奉献了真挚浓烈的爱国情感,体会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百年梦圆,奥运盛会激荡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全国人民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强大合力。从奥运工程建设者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从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到热心服务的百万志愿者,人人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把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当作自觉要求。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这也是对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的最高奖赏。

第三,北京奥运精神还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精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赛场上,团结和关爱的场面不胜枚举,奥林匹克运动原本就是一个友爱的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我和你》演绎的就是团结、共融、互助、友爱的主题。在残奥会上,我们看到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挑战极限、共赴梦想,他们同骑一辆自行车同步迈动双腿奋勇前行,或者手拉手一起奔跑,这些感人的场景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需要互相温暖、互相激励、互相支持,需要心心相印、携手相牵、同甘共苦。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和各协办城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单位、开闭幕式创作团队、赛事组织者、志愿者等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铸就了北京奥运的辉煌。北京奥运精神成果还表现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表现为人们精神风貌的改变。奥运会的举办提高了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服务水平,社会风气良好,文化氛围浓厚,体现出礼仪之邦的风采。北京奥运会的精神成果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精神,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国家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在新世纪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丁少锋,刘居安. 民族先进精神论[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1

[2]周玲.《在抗震救灾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J ].浙江大学学报,第31卷第4期

[3]李毅.《论民族精神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J ].郑州大学学报,第30卷 第4期

[4]刘明强.《抗震救灾与民族精神》[N ].解放日报 2008年 6月21日 2版

[5]马亮.《北京奥运,民族精神的丰碑》[N ]. 中国体育报 2008年 第73期 4版

[6]金灿.《北京奥运对中国的意义》[N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42卷 第1期

[7]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

[8] 丁少锋.《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J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猜你喜欢

北京奥运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方法与新公众——基于北京奥运博物馆“我的运动日记”展览的思考
回望北京奥运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从北京奥运走来联想IdeapadY530长期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