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农业强市

2009-04-29王中山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漯河抗旱麦田

王中山

记者:李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2008年,漯河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真可谓硕果累累,亮点频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农业局的指导帮助和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李广科: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我们团结拼搏、务实重干、开拓创新的一年。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强化管理,完善机制,真抓实干,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去年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我们深入实施粮食“双提升行动”,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及配套技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成了12个万亩示范方,总面积达14.8万亩,实现了我市粮食生产新突破。据统计,去年我市粮食生产总面积389.43万亩,粮食总产166.02万吨,比2007年增长6.1%,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收,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3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增长14.5%,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村推进的原则,创新思路,加强协调,强化督导,不断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新确定的200个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有50个试点村建成了综合水平较高的先进示范村;先后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近10亿元,新建农村道路283.2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水泥)路,解决了16.4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家店376家,农村沼气4.02万座,完成了641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务,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土地流转取得新进展。我们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我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15家,市级8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49家,近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了2500亩的全省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1.55万亩的全省最大的省级出境蔬菜备案基地。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参展企业实现签约总额31.8亿元,居全省首位。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组织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各县区选择建立土地流转示范点,推动我市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25.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5%,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以入股、转让、互换等为辅。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已累计认定134个无公害生产基地、4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79个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和8个有机食品;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在各个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25个,在大中型超市、专卖店设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68个,形成了三级联动质量监控网络,我市成为全国首家、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地级市;我们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编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建立健全大豆、玉米、食用菌三大标准体系;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班三期,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23个,所有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6%以上。另外,我们还超额完成了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直接受益农民达2,52万人,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682,25万元,人均增收271元。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农民4300人,转移3870人,经过培训的外出农民月收入高达1800元,平均达1200元;发放小额贷款1400万元,扶持680户贫困农产搞种养业,完成1.7301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任务,是省定目标的101.77%。

记者:今年2月19日,全国小麦抗旱春管暨春耕备耕现场会在漯河召开,漯河小麦抗旱暨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受到国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的高度评价,请您谈谈是如何做好今年小麦抗旱春管工作的?

李广科:这次会议在漯河召开,既是对漯河小麦抗旱春管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在这次会议上,孙政才部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市的这项工作,他说:“漯河在抗旱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积极迅速,组织发动广泛,采取措施得力,成效尤其显著,不仅工作力度大效果好,而且春管工作到位,麦苗长势喜人,看了让人放心,让人鼓舞,漯河的经验做法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对于今年的旱情,可以说五十年一遇,自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市基本没有下雨,今年春节前后气温忽高忽低,干旱和低温交互影响,导致个别麦田出现黄苗、死苗现象。针对旱情,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要求各县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农业部门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实,迅速组织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以抗旱为主的麦田管理工作,各级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好抗旱浇麦和田间管理。为督促和指导各县区搞好抗旱浇麦和田间管理,我局成立了五个抗旱浇麦督导组,分别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包各县区;各县区农业部门也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分包各乡镇,督促指导抗旱浇麦工作。市委书记靳克文、市长祁金立等多次深入我市农村察看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群的斗志。由于发动早、行动快,我市的抗旱浇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我市217.5万亩小麦已基本普浇一遍,浇两遍的占到麦播面积的47%。加之近期全市普降15~20毫米喜雨,旱情得到基本解除,小麦已顺利进入起身拔节期。当前,各级农业部门正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春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麦田管理工作,通过进一步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力争做到夏粮单产千斤目标不动摇。

记者:李局长,在全国小麦抗旱春管暨春耕备耕现场会上,孙政才部长做了重要讲话,请您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好孙部长讲话精神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李广科:为贯彻落实好孙部长讲话精神,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学习讨论、研究部署,随着我市抗旱成效的不断显现,以及近期三次降水过程的有利影响,我市小麦旱情已明显缓解,抗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工作重点也由以抗旱浇麦为主向春季麦田管理转移。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促春管、保增收。我们已实施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市、县、乡三级科技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村、服务到户,做到村村有农技人员指导,户户有一张抗旱促春管技术明白卡,实行技术到户,措施到田。利用进村办班、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小分队、科技直通车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指导,帮助农民搞好病虫害防治、春季麦田管理,指导农民科学浇水、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春管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当前,小麦已进入拔节期,也是奠定小麦增穗数、攻粒数、稳穗重的关键时期,科学春管尤为重要;要不断加强田间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麦田管理措施,根据小麦不同苗情、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和适时追肥,抓住这几次降水的有利时机,科学中耕,松土保墒,积极除草,进一步巩固抗旱浇麦成果;切实抓好小麦病虫防控工作,完善防控预案,加强虫情预测,落实防控措施,做好药物供应,有效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为再夺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赢得主动,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猜你喜欢

漯河抗旱麦田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
文山抗旱赋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