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会化服务的践行者
2009-04-29
一、郸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概况
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现有耕地面积163.7万亩,人口1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5万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年粮食产品量68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33.8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万台,配套农机具5.9万部,联合收割机1546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0%。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大量转移,导致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尽快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于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机户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从而带动农机户增收致富,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郸城县农机局局长罗东亮和局机关、二级机构负责人一起赴焦作取经,并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郸城实际,组建了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0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50台,大中型拖拉机110台。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三包服务、技术推广培训、信息咨询、跨区作业及中介服务等工作。
二、农机合作社的运作方式
经过运作和规范化建设,各合作社都已按照要求,建立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成立了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明确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各合作社以服务成员、利益共享为宗旨,本着入社自由、退社自愿、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的原则,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对外服务中,严格做到了“六统一、六保证”。即:统一签订合同,保证作业面积;统一作业价格质量,保证用户满意;统一技术培训,保证队伍素质;统一完善各类档案,确保机具完好和作业能力,保证管理有序;统一调配机械,保证服务到位;统一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三、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农机管理水平,郸城县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了责任和任务。二是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帮助合作社健康发展。农机局为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资金15万元。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各合作社都建立了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了工作规范有序。四是强化技术培训,扩大社会影响。为切实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水平,利用“三夏”、“三秋”季节,农机局举办了各种培训班,不仅培训了农机人员,而且还推广了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新技术。五是建立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农机局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建立信息网络,努力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作业市场信息,并做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彰显出的优势
1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忙季节之前,合作社与种田农产达成农机作业协议,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事前预约的农户进行统耕、统播、统收。如2008年“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合作社将无机户的20万亩粮田的收、耕、播、运全部承担起来,两季的生产时间,比往年缩短4~5天。
2农机经营成为农机户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合作社统一对外承揽业务,这样可以扩大作业区域,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面积,收入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较上年平均增收5000元。
3有利于推广农机新技术。合作社成立后,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又能避免因个人购机求全而使社内机型重复,造成无谓的浪费。
4合作社是农机跨区作业的主力军。“三夏”期间,合作社跨省、市作业面积达¨万亩,实现收入750万元。
5有利于农机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农机合作社是农机管理在基层的延伸和补充,是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将和纽带,更有利于农机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目前,全县农机系统的全体人员正在为实现扩大建设规模、拓展服务范围而努力,力争把农机合作社这种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做大做强,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位:郸城县农机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