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瓜-花椰菜高效栽培新技术
2009-04-29陈昌
陈 昌
1金丝瓜-花椰菜模式效益分析
崇明地处长江人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总面积1200km2,年平均气温15.2℃,降水量1120mm,无霜期296 d(天),近几年崇明花椰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000hm2,成为蔬菜的主要产业,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花椰菜种植基地,是全国闻名的“花菜之乡”,产品运销华北、东北。是两地冬季保淡蔬菜。花椰菜667m2产量2000ks左右,产值约3200元,扣除生产成本。净效益约2000元。菜农由此致富。但在茬口搭配上,栽培瓜菜种类凌乱,有金丝瓜、玉米、冬瓜、西瓜、南瓜、早毛豆等。为了探索高效茬口模式和栽培新技术,笔者于2005-2007年在崇明庙镇、中兴镇进行调研、试验,栽培金丝瓜生产效益比较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小(表1)。在此基础上示范、推广金丝瓜一花椰菜高效模式,创新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10 hm2,金丝瓜是葫芦科南瓜届美洲南瓜种中的1个变种,果肉经搅拌成丝状,是菜用瓜类中的稀有品种,在我国明代就有栽培。现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其中以崇明的瀛洲金瓜最为著名,是当地的特色蔬菜品种之一。种植面积700hm2,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金丝瓜一花椰菜茬口搭配,667m2净收入3780元。
2茬口安排
金丝瓜2月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6月中旬采收:花椰莱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1月至翌年2月采收。
3关键技术
3.1金丝瓜
3.1.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金丝瓜从坐果到成熟需35-40 d,收获期要求在6月上中旬,这不仅便于花椰菜接茬,而且赶在梅雨之前采收的金丝瓜含水量少,有利于贮藏。为此育苗时间应适当提早,苗床选择在避风向阳的田块,中棚套小棚保温。营养土要用3~5年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稻田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按6:4混合均匀,制钵前7d用4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杀菌。667 m2制钵800~1000只,播前浇足底水,争取一播全苗。苗期温度管理改习惯上恒温偏高为“二高二低”:出苗前温度要高,白天28~30℃、夜间15~18℃,出苗后适当降低,白天22~25℃、夜间12~15℃:第1片真叶平展后温度要升高,白天25~28℃、夜间14~16℃,移栽前5~6d,逐渐降低苗床温度炼苗。苗期一般不浇水施肥,尤其是播种后至第1片真叶出现前应严格控制水分,以后则视钵体干湿程度适量浇水,土壤含水量保持70%~80%。育苗棚尽可能使用新膜覆盖,以增加透光率,在气温许可范围内,棚膜早揭晚盖,增加幼苗光照时间,培育健壮幼苗。
3.1.2大田温、肥、水科学管理金丝瓜定植大田后的生长初期,外界气温尚低,必须搭小拱棚保温,但棚温不可偏高,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保持15~18℃。晴天棚温超过30℃要通风降温,原则是苗小小通风,苗大大通风,阴天少通风,晴天多通风。通风口由小到大,通风时间由短到长。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时可揭膜。金丝瓜的吸肥、吸水能力较强,全生育期以适量基肥和控制田间水分为主,整地前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复合肥50kg。深耕细耙做畦,三沟配套,沟深40cm左右,移栽穴内施少量过磷酸钙作种肥,浇足活棵水后,直至幼瓜鸡蛋大时再追膨瓜肥、浇膨瓜水,667m2用10~15 kg尿素加水距瓜根50cm处泼浇。
3.1.3植株调整瓜田做畦,宽35m,瓜苗在畦中央定植,株距33cm,667m2栽600株,根据金丝瓜主蔓结瓜习性,改传统放任生长为调控生长,采用1主1副双蔓整枝,在蔓长20~30 cm时,留主蔓和l根生长健壮子蔓,剪除其余侧蔓,并铺草压蔓,使茎叶在田间分布均匀。幼瓜坐住后,每蔓选留1瓜,在瓜后6片叶打顶。
3.1.4防治白粉病白粉病是金丝瓜生长后期的致命病害,可使植株早衰,影响果实成熟。5月中下旬的温、湿度适宜金丝瓜发病,要采取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少施氮肥、增施磷和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使植株生长老健抗病。5月上旬起每隔7~10 d,用50%翠贝30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40%福星5000倍液交替喷雾防病。
3.1.5科学贮藏多年来金丝瓜销售的市场价格规律是:6月份每kg仅0.80元,10月份可上升到1.50元,元旦至春节可达2.00~8.00元。因此延长储藏时间,降低烂瓜率是提高金丝瓜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采收金丝瓜尽可能选晴天。采摘时保留果柄,轻摘轻运,防止机械损伤。储藏方法改传统的室内地面堆放为搭架分层贮藏,选择阴凉通风的房屋,在室内用竹木搭建贮藏架,每层高50~60cm,共4~5层,单个排放,瓜柄向上。贮藏初期,晴天大开门窗,散湿散热。高温季节,早、晚开启门窗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关闭门窗,阻止热量传人。入冬后,气温降至5~6℃,应关闭门窗,堵塞风洞,防止金丝瓜遭受冻害。
3.2花椰菜
3.2.1选择良种选择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量和均衡上市原则,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为2:5:3。早熟品种以申花7号、崇花1号为主,中熟品种以申花3号、崇花2号为主。晚熟品种以申花5号、祟花3号为主。
3.2.2穴盘轻基质育苗用72孔穴盘于播种前2d平铺苗床畦面,将泥炭、珍珠岩、商品有机肥按5:2:3充分混合作为基质,填充于穴盘,用400目喷头喷水至基质充分湿润。播前1d用50%多菌灵每m24~6g对水喷洒基质,消毒杀菌。每穴播1粒种子,覆盖0.5cm厚基质,喷水压实。畦面平铺遮阳网保湿,并搭建阴棚,遮阳避雨。出苗50%时及时揭去平铺遮阳网,棚架遮阳网要阴天揭、晴天盖,早晚揭、中午前后盖:随着菜苗不断长大,遮阳网覆盖的时间逐渐缩短,至移栽前7~10 d可全天不盖,育苗期间,根据基质含水量在傍晚或清晨补水。
3.2.3配方施肥走出盲目用肥误区,测土掌握土壤氮、磷、钾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含量,根据花椰菜的生物产量计算各元素的需求量,增加雨水流失、土壤固定等因素的自然损耗,确定各品种肥料用量,每667m2全耕层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蔬菜专用复合肥60kg,整地做畦,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植株开展度,每667 m2栽1800~2400株,定植成活后4~6d,追施第1次肥料,用1:400~500倍尿素溶液根边泼浇,以后每隔7~8d追施1次速效氮肥,并逐渐加大浓度。追肥用量:早熟品种667m2用尿素20kg,中晚熟品种用30~35kg。结球期每隔10d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专用复合肥10~15 kg,采收前15 d停止施肥。花椰菜全生育期需要充足水分,结球期如遇干旱可采取沟灌至畦面后及时排干,要保持土壤湿润,遇暴雨或连阴雨应疏通沟系,排干积水,
3.2.4病虫害综合防治夏秋季节栽培花椰菜病虫害较多,传统防治方法用药频繁,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污染环境,花球的残毒量增加,有害人体健康,要采取病虫害综防措施。(1)农业防治:与近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轮作,深耕晒田,减少病源菌。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性。(2)物理防治:从7-11月每hm2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晚上诱杀小菜蛾、夜蛾类害虫成虫,减少田间产卵量。(3)生物防治:每667m2悬挂1个性诱剂,用化学合成的雌信息素,诱捕雄性害虫成虫,使雌虫无法交配产卵。(4)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黑腐病用70%氢氧化铜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52.5%抑快净1500倍液或72%克露800倍液喷雾:小菜蛾、夜蛾类用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24%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治虫,交替用药,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