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2009-04-29许淇
散文诗 2009年12期
许 淇
不应该忘记爱伦堡,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他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大时代,他经历得太多太多。他经历了旧俄沙皇的专制、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加电气化、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肃反扩大化、卫国战争、两大阵营冷战、苏共二十大“解冻”……他见过列宁,见过斯大林,认识全世界的精英,包括爱因斯坦、约里奥,居里:政界的头面人物他也认识。尤其是认识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作家、画家——罗曼·罗兰、纪德、法朗士、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画家毕加索、马蒂斯(马蒂斯为他画过画)、莫迪里安尼……俄罗斯的不必说了。有的是知已朋友。有深刻的了解,用当今的行话,是“哥儿们,姐儿们”。
前苏联作家的作品,我读过不少,爱伦堡是我比较喜欢的,他的《暴风雨》《巴黎的陷落》《第二天》乃至《解冻》,我都读进。因为长期生活在国外,受欧洲同行的影响多些,现代色彩较浓;又因为他是诗人,小说写得如同散文诗,往往用人物的心理、情绪、主观感觉、意念忆述来推动情节组织结构。但和白银时代的诗人、作家相比,他的《解冻》虽然开风气之先,却不够彻底地“解冻”了,惟有晚年留下的六部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才是对中国作家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巨大反响的划时代杰作,勾勒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突变中包括欧美在内的无数英魂的群像。
《人·岁月·生活》是长篇回忆录,是散文,其中夹杂着无数的诗篇。因此使散文中处处于叙事时抒情,闪烁着诗的光芒,我常常作为百科全书或散文诗来读它,具象地引发我对某一题材的散文诗创作。我不摘取其中的自由诗,特摘下描绘一座城市的章节以飨读者。小标题为我所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