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蔚县,“文化立县”看方略

2009-04-29

当代人 2009年11期
关键词:戏楼蔚县文化

2009年,“化危为机”,成为中国大陆一句很主流也很有市场的话语。但这个“机”是什么,又如何化,则各有各的主张。在河北省蔚县,“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的新战略目标,很响亮也很是时候地提了出来。

文化,被推到县域发展“头把交椅”的位置,是绝对大胆的思路,从某种视角看也是独树一帜的思路。

方略考(小栏头,请设计美化处理)

文化,坐上县域发展头把交椅

郭文岭孙达/文

2009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景。上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似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板,它的轰然倒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当然也包括居于大洋另一岸的一个不大的区域——河北省蔚县。

这一年,“化危为机”,成为中国大陆一句很主流也很有市场的话语。但这个“机”是什么,又如何化,则各有各的主张。在河北省蔚县,“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的新战略目标,很响亮也很是时候地提了出来。

文化,被推到县域发展“头把交椅”的位置,是绝对大胆的思路,从某种视野看也是独树一帜的思路。

头把交椅,为什么选择了“文化”

那么,蔚县在新一轮发展中,在县域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升级跨越中,为什么把“文化”排到了第一的位置?

蔚县县委书记王志军在一次全省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研讨会上,如此阐释“文化立县”的战略构想和策略确立的因由:其一,蔚县在煤矿“双停”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原来以煤炭为独立支撑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这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由“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其二,蔚县最大的优势就是尚未开发的丰富文化资源。蔚萝大地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河北古建筑博物馆”,又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其三,当今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比如美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未来,文化产业将是各国竞争的制高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是重要生产力。蔚县的文化资源存量,决定我们必须也应该走“文化立县”“文化产业强县”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蔚县文化的“个头”到底有多大

听说我们此行为采访蔚县“文化立县”战略而来,文化局局长宋建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第一句话就是,“去玉皇阁了么?那里你们一定要去看看。还有暖泉镇的西古堡,小五台山的金河寺,飞狐峪、空中草原,都听说过吧,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看完了,你们马上会对蔚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县战略有更深的理解。”

谈起蔚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宋建中更是如数家珍。他说,无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蔚县的存量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现在境内已发现从时气时代到明清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达800多处,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700多件,我们是名副其实全省第一文物大县啊。“就说古村堡,从小我就听说蔚州村800,堡800,有村就有堡,有堡就有庙,有庙就有戏楼。到现在,保留下来的村堡大大小小还有300多呢,等你们到暖泉就知道了,许多老百姓还生活在堡里,住着明清时期的房子。”宋建中介绍,早在1992年,蔚县即被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蔚县还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的‘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接着宋建中的话头,分抓文化产业的副局长郑玉君抢着“推销”起蔚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蔚县剪纸、蔚县秧歌还有民俗活动“拜灯山”,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灯影戏、泥塑、纸裱、背阁,都进入了省和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级的已经挖掘整理抢救的就更多了,有80多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已经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比如剪纸,现在有28个专业村3万多人在剪,也就是说,全县46万人中每15个人里就有一个吃剪纸饭的。

“你们应该在春节再来一次,春节,是我们蔚县最鲜活的时候。村村有社火,户户贴窗花。打树花、拜灯山,要多好看有多好看。”郑玉君富有鼓惑性的描述,差点让我们后悔此次采访来的不是时机。

蔚县文化的底蕴到底有多深

采访蔚县文化,不能不拜访土生土长的民俗学者田永翔。田永翔的老本行是戏剧创作。所以,见面闲谈,他就不免说起了蔚县晋剧团排演的大型历史故事剧《代国情》。此剧1998年赶排,在河北省第五届戏剧节上获得15个奖项;2000年又获得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2001年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代国始建于商王成汤时,是商汤所封之国。古代史书《寰宇记》说:“代地本翟姜姓之国,周末强大,在七国前称王。今云中、马邑、五原、安边、定襄皆为代国之北地焉”。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在战国之前,古代国还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战国之后,因受中原各国发展扩张的影响,古代国由原来南至晋中定襄、北至河套五原的广大活动地域逐渐退缩到王城脚下桑干河上游的小片区域。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以枓击代王从官,遂兴兵平代”。这是史书《六和志》对古代国的又一记录,此后古代国就被历史深藏厚埋。而“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科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这就是《代国情》的历史背景。

田永翔说,古代国的代王城遗址就在今蔚县县城东十多公里的地方。乍看,不过是一些不起眼的土疙瘩,但通过它,你可以窥视到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奴隶制国家——2800年前的代国的只鳞片甲。这个国家一直持续了1324年,“赵襄子灭代”“飞狐练兵”等重要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期间。

其实,蔚县的文明还要古远得多。大约百万年前地质变化形成的泥河弯盆地和桑干河流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古人类。而蔚县就位于桑干河支流壶流河两岸。2002年以后,考古学家在蔚县找到了7件200万年左右的人工石器,后又发现了吉家庄上营、北水泉细弦子和摩天岭等17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些远古文化遗存几乎完整记录了人类起源和演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了明清时期,这里的军事文化和民间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育。田永翔说,蔚县的800村堡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蔚县南部的飞狐古道,作为中原通往塞北的重要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之一“,集军事战道、茶马商道于一身。兵家必争之地、商家聚集之所、文化荟萃之处,直接促成了蔚县与南北文化、社会经济的交流、融合与繁荣。

文化旅游,一个被着力打造的“引擎”

“暖泉自古是蔚县的米粮川。很早,这里便有心灵手巧的各类手工艺人。比如,冶炼铸造,很发达。元宵节的社火打树花,流传300年,就是一个见证。”

在暖泉镇的政府食堂里,喝着香喷喷的当地人自磨豆面糊糊——“蔚县咖啡”,张文波镇长娓娓讲述起春节“打树花”的盛大场面。他说,暖泉镇内曾有3处铸造业摊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自愿捐献废旧生铁、煤炭等,每年元宵节连打三天树花。表演前先将数百公斤生铁用炼铁炉化成铁水,温度达1000多摄氏度。表演开始,五六个技艺娴熟的汉子头戴草帽,反穿羊皮袄,手持水浸透的柳木勺,盛起熔化的铁水,轮番扬起泼向在堡墙之上,迸溅的铁水状如火树银花,气势非凡。“树花”千姿百态,万花奔腾。用“火树银花不夜天”来描述,恰如其分。由于打树花的民俗活动,全国仅此一家,这两年名声越来越大。去年正月十四傍晚,北京、天津甚至山西的游人,开着私家车蜂拥而至,就为一睹树花的风采,体验一下秧歌、灯笼等古老的民俗风情。那叫热闹啊,从县城到暖泉几公里的距离,路上都是车,路边的沟谷里也成了临时的停车场。

张文波认为,打树花的人气,让政府和百姓重新看待民俗、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树立起发展文化旅游的信心。

古镇暖泉,坐落在美丽的壶流河畔,拥有西古堡、华严寺两处“国保”,民间社火绵延不绝,特色小吃享誉四乡。这些年,却成了蔚县的“穷镇”。这次县委、政府提出“文化立县”战略,好几个大的项目落在暖泉。我们采访时,赶上西古堡村的修复项目正在进行中。陪同采访的大刘说,包括“三线(电线、电信光缆、有线电视)入地”、公厕和道路硬化等,项目总投资近千万元。开工前,请文保专家、文化学者几次进行了论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到明年,会有一批明清古民居适度改造后,作为休闲游的“客栈”使用。

一直与我们一起采访调研的蔚县文化局副局长郑玉君介绍,暖泉,将是未来蔚县民俗文化游的重点之一。按照今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蔚县将整合特色文化资源,以项目开发为载体,全力叫响“原真文化,古韵蔚州”主题,走出一条文化引领、基地带动、创意提升,科技支撑的文化立县之路。近期目标是,“打造一体化旅游目的地,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我们离北京才200多公里,离天津、唐山也不远,等张石高速全线通车,石家庄人游蔚县也就非常方便了。”郑玉君说,蔚县有很多的条件建设城市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春观杏花林,夏赏雪绒花,秋登小五台,冬沐民俗风,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理由把客人吸引来,住上个三五日。

宋建中局长介绍,为尽快打开文化旅游这个突破口,蔚县正积极筹办“剪纸艺术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谋划包装影视文化基地;古村堡文化产业、民间社火及蔚县秧歌项目、小五台——金河景区(金河寺)续建开发、飞狐峪——空中草原续建开发等10个文化产业项目,有的正在规划,有的已经开工。

读堡记(小栏头,请设计美化)

一唱三叹古村堡

孙达郭文岭/文

(一)

蔚县,是个让旅者留连忘返的妙境。最留恋处,自然就是那些神秘而古朴的村堡。

“天下十三省,能不过蔚州人”。最近考古工作者在蔚县一处寺庙发现古壁画《百工考》,里边描绘的手艺有70多种。“毛毛匠”、纸扎匠、木匠、漆匠,剪纸艺人、泥塑艺人、灯影艺人…..五行八作,其巧手、巧思,就诞生于堡子深处一个个雕梁画栋的四合院、连环院。那些精巧、雅致、幽闭的古老院落,而今还住着艺人们的后人,还传承着那些令人惊叹的老手艺。

不入堡子,你就看不到最民间的泥塑,最艳丽的点彩窗花,最迷人的绣花女红;尝不到最地道的黄糕,最爽口的粉坨儿,最好喝的豆面糊糊;赏不了传奇的古戏楼,拜不了步步登高的真武庙。那么,你不能说到过蔚县。

我们在蔚县采访四天,就有三天是在村堡里度过的。

蔚州800堡,堡堡不相同。每一个不同的村堡,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古建筑博物馆,也是一个不同的村族发展史。而这些不同性格的村堡,又共同记录着古蔚州的辉煌与衰落,战争与和平,荣耀与伤痛。

(二)

涌泉庄乡北方城村,真是方方正正一座“城”。

站在“城”的最高处——村堡最北端的高台式建筑真武庙俯瞰,北方城的全貌一览无遗,在四周翠绿的田野怀抱之内,由最南端的戏楼、堡门等建筑为代表的中轴线,将村落串成一个方方整整的“丰”字型结构,苍老的灰砖黛瓦的屋舍,一排排一列列排布开去,在蓝天艳阳之下散发着古朴的幽韵。

明明是个小村庄,却叫做“城”。对此,村支书老白解释说,“城”比堡大。在蔚县,古村堡众多,而能称作“城”的古堡,只有四个,依方位分别为东、西、南、北,又因其方方正正的格局,便称作“方城”。

北方城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年,虽历经430多年风雨,依然基本上保持了明代规划的“丰”字形布局,堡的南门就在丰字那一竖的下端。南门对面,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古戏楼。老白说,戏楼修在堡门外,这在蔚县是很少见的。他说,戏楼为清中期建筑。经他指点,我们方看到,堡门两侧,是两座形制很小的庙。这还真应了那句话,“有村便有堡,有堡便有庙,有庙便有戏楼。”古时,唱戏,是为了娱神的,当然戏楼要与庙对着。

北方城堡门、戏楼以及堡内的庙宇,因设计独特,形制考究,在蔚县众多古建筑中是很出名的。就说这戏楼的彩绘,前台两山各绘有六扇屏风图案,其中一屏风图案内侧所绘的探身执扇仕女,正襟圆领,神态娴静,容姿娇美。后台两山墙则绘有“临潼斗宝”“伍子胥举鼎”图案,笔法细腻,线条流畅。尽管阁着岁月,那色彩不再鲜艳,图案有些斑驳,但昔日的精工良做依然可以想见。

进入堡门,是一条南北贯通的主路,也就是北方城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子。不多的住户大门紧闭,更多的房子显出了颓败,有的屋顶已坍塌,有的墙面露出土坯,风雨侵蚀的房梁变成了黑色。

看我们对着残砖断瓦拍照片,一位老人家说:“可惜了,早年间这可是一处上好的宅院。”语调中透着心疼,却也有种听天由命的淡然。村东头有人家在盖新房,红砖大瓦房,但是高度形制都和原来的老房子保持一致。我们与那家的主人闲聊,问他为什么不去城外的新村建房,他说,老辈人留下的地方,舍不得搬出去,又问他,怎么不建高大敞亮的房子,他说,祖祖辈辈都是盖这样的房子,我旁边还有邻居,和他们一样就行。

顺着“丰”字的那一竖,也就是堡内的中轴线大路向北望去,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建筑,那就是真武庙。真武庙由三层台地组成,属于高台建筑,但它的地位不只是高度,而是“统治整个城堡内的建筑”。这种统治可理解为:哪里起烽火,或者村子有什么情况,可以一览无余。除了年代上的考古价值,真武庙还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真武庙的大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有鎏金的壁画。这些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它记录着真武大帝从出生到成神的完整过程。文革期间,壁画表面曾刷过一层白灰,如今人们将白灰刷洗掉,壁画的颜色依然鲜艳,层次分明,历久弥新。

(三)

本来我们想到宋家庄镇的上苏庄去看看,那里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活动拜灯山。但镇长张建华说,看拜灯山要等春节的时候,这次不如在镇里考察一下宋家庄古堡,这儿的“穿心戏楼”不看一定是要后悔的,还有韩家镖局,那在张库古商道上,是非常有名的。

张镇长一番宣传,立即让我们来了精神。大晌午的,我们一行便来到宋家庄村堡。烈烈的日头下,村子格外宁静。卖西瓜的大骡车稳稳停在街心,古民居富丽高大的砖门楼与颓圮的土坯院墙在蓝得一尘不染的天空下,格外沧桑而内敛,门楼内人家的生活似乎也被隔在时光之外。

进村,我们直奔那座明朝万历年间所建的“穿心戏楼”。果然名不虚传,戏楼的建筑形式颇为别致,独具匠心。县文化局郑玉君副局长指点说,戏楼中心台基下的空心,是两米多宽的走道,平时村堡行人车辆出入村堡就在此通过,唱戏时走道上搭盖木板,上面即是文唱武打的大舞台,台前的街道便成了看戏的场子,因此叫“穿心戏楼”。

戏楼建筑工艺精湛,设计堪称完美,呈卷棚式,八打椽,双脊,六出水。戏楼下面椽头雕有狮子头和戏剧人物脸谱,正面前檩正中处雕有金龙五条,均为浮雕式,呈飞舞状,形态逼真,呼之欲出。楼台上设有明暗木柱,据说当年曾悬有木匾一块,为清末贡生冯国华所书“观其声”三字。

戏台的后硬山顶部分为三架梁中置通柱。后台面南檐下走马板上有“屡庆年丰”行楷大字木雕匾额。枋心贴泥塑金龙四条。阁楼檐柱书写楹联一幅“挡住有边无空处,谢仪加倍足纹银”。戏楼内壁绘有彩色壁画,东壁是《拜寿图》,西壁是《绿牡丹》,后壁为木制装板绘有《百古图》,图案精美,线条细腻。“文革”期间,穿心戏楼的浮雕、彩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戏楼的整体仍然保存完好。

看完戏楼,来到邹氏庄院。大门楼一侧,有政府部门钉上的保护牌,可见它是古民居建筑的代表。扣门而入,主人正在吃饭,不便打扰。但那神秘的影壁,雕花的门窗,小院子里密密麻麻种植的玉米、向日葵等作物,还有窗台上的盆花,圈里的羊,墙边的狗,印象颇深。蔚县人的精明、精细的持家风气可见一斑。据说,很早的时候,邹家是一户远近出名的大户人家。

宋家庄村堡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建堡时,韩姓成为统领宋家庄的大户,但村名没因此而改变。这里堡门的青石匾额上没有像别的村堡那样刻上村名,而是刻上了“昌明”字样,所以人们又将宋家庄村堡叫做“昌明堡”。“昌明”是指政治、文化的兴盛发达。

与北方城一样,宋家庄堡内街道与建筑也是依照文字形状来布局构筑的。从南侧堡门的魁星楼向北俯瞰,三横一竖的街道和正北的真武庙,正好形成一个“主”字。与堡门相对应的堡内北端的真武庙,是“主”字的点;真武庙前有一条东西横街,堡中有一条东西横街,紧挨堡门内又是一条东西横街,形成“主”字的三横;真武庙至堡门是一条南北大街,直贯三条横街之中,不偏不倚成为“主”字的竖。从魁星楼向南俯瞰,堡门外正南约5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关帝庙,从堡门走出绕关帝庙叉开左右两条大街出村,恰好是一撇一捺,呈现一个“人”字。当年建堡人为什么要以“主人”字样做为村堡的造型呢?其寓意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晓,但其独特的设计却成为蔚县古堡造型中的一绝。

在这“主人”型村堡内,仍明清时期的古民宅30余所,均为四合院和连环院,虽有坍圮,但仍可见当年风韵。这些民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青砖灰瓦,白灰勾缝,屋顶起脊,安置吻兽。门窗为木制,小窗、隔扇、门楣都各有特点,多雕有花鸟鱼虫和琴棋书画;街门楼、门楼内影壁、房屋后檐及左右侧临街外檐均有砖雕,图案有飞禽走兽和瓜果花卉以及蝙蝠、麒麟等象征美好寓意的造型图案等等。这些木雕和砖雕做工十分精细,图案惟妙惟肖,极具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

村子东南,是著名的韩家镖局遗址。韩家,是宋家庄的三大姓之一。镖局由韩英所创,门楼保存完好,里边的建筑已经损毁殆尽,但两进两出的四合院,依然显示着当年的威严和辉煌。宋家庄,依傍飞狐古道,商业繁荣,这一带也是兵匪出没频繁的地方,所以走镖的行当出现并兴盛,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

岁月悠悠,多少人物已成背影,所有故事已经凝固于泛黄的书页。而堡子还在,故事的后人们还在。

我们走进昔日的大户人家,聊天,拍照,追逐历史的影子;我们在街边的豆腐坊尝豆干儿,在小摊挡上吃粉坨儿、荞麦饸饹,看老太太在雕花的旧窗下打麻将,小姑娘穿着时尚的衣服在古门楼下一闪而过。

从此,我们舍不得古老而又簇新的蔚县,而那些依然在祖先的祖先留下的房子里生活的蔚州人,也成为我们心中的牵绊。

在蔚县过大年

田永翔/文

农历大年前后的蔚州,是最鲜润最生动的蔚州。

一进腊月门,蔚县八大镇的集市,就开始被年节的欢快气氛所笼罩,分外的红火热闹起来。办年货、买窗花的,俊姑娘相伴着小媳妇,年轻后生跟着大老汉,脸面上带着风吹雨打染就的红光,眉尖头挑起囤满缸流的丰收喜悦,蹬自行车,骑摩托,还有的赶着老式骡马车,浪推潮涌般地集中到镇子里来。

家家户户围着暖烘烘的火盆剪窗花,到集镇里看窗花、买窗花,在老房子的格子窗棂上贴窗花。蔚县阴历新年的年俗、社火活动,就宣告开始了。

(一)

祭祀,永远是蔚县春节的重要主题。

与对腊八冰雪热爱形成强烈反差的,便是对火的崇拜。火,在北方,自古以来不仅是人们与严寒抗争的武器,而且还是日常生活的必须。于是在年节的祭祀活动中,人们对火神灶王爷的祭祀,便异乎寻常地重要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火最直接的接触,便是一日三餐,烧火做饭。因而,人们便很自然地将火与锅灶联系在一起。同时将心中管理火种的神灵称之火神或灶王爷,并由此引发出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

腊月二十三,人称过小年。这天晚上便是一年一度祭祀活动的时间。相传,这灶王爷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述职,禀报人间情况,直到过完年后才从天上带着新的使命返回人间。也就是在灶王爷上天的晚上,农民们就要在灶王爷的牌位两边,贴上“炉火通三界”,青烟透九宵”、“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同时在灶王爷的供桌上,摆上干草、料豆、清水和麻糖,期望灶王爷的马吃饱喝足,并让灶王爷含麻糖骑马上天。

相传灶王爷嗜甜如命,且言无不尽。所谓腊月二十三,麻糖把嘴粘,就是人们想用麻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使他在玉皇大帝那里,不能说人间的坏话。

腊月二十三晚上,人们还要撕下灶王爷的牌位,扔到炉火中付之一炬,以示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的院子里鸣放鞭炮,以此为灶王爷上天壮行,以示送别。

对火的崇尚,还表现在北方农民除夕之夜的煨旺火活动。在蔚县,家家户户都要用煨旺火的形式,街道上点起一堆炭火,也有的村庄在打谷场上,拢放起大捆大捆的谷草,等候五更点燃,农民兄弟则在自家的小院里,准备上几堆菜籽杆或玉米杆,以备点燃。全村所有的旺火堆里,都要放上一些柏树枝,以纪念远古期柏木传火种的历史。年夜五更,旺火点燃,熊熊的大火烧掉了过去一年的晦气,烧出了新年的喜气。

过年,对喜气是十分看重的,抬头见喜、出门见喜,都是人们对喜气的企盼。大年初一早晨,至今还延续着迎接喜神回家的习俗。迎喜神的队伍里,大都是各家各户的老少爷们。他们带着香纸,牵驴拉马,驱赶猪、羊,向村外走去。一路上,大家相互作揖道喜,笑逐颜开,将憋在肚里一年的笑话,都讲出来,与喜神一同分享,邀请喜神进入农家,给新年的农民兄弟们带个好兆头。

除了对自然和神灵的祭祀外,那就是对祖先的祭祀了。传统的说法认为,阴阳界相隔一层纸,长眠在地下的列祖列宗,仍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能够像亲戚一样回家走动,也可幻化出超人的力量,随时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

祭祀活动大都是先神后鬼。小历二十九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除将灶王爷的牌位摆好外,还要按照不同的方位,把天地、马五、井龙王、白虎神以及列祖列宗的牌位摆好。然后敬供品,点蜡烛,焚香烧纸,鸣放鞭炮,一字排开,面向祖宗作揖叩头。空旷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原野上,这天显得格外热闹,鞭炮齐鸣,青烟袅袅。人们不仅是来向祖宗拜年,更多的是祈求先人们在天之灵,保佑后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事实上,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不再相信天地间有什么神灵的存在,更不相信世间会有什么阴阳世界。但春节祭祀活动作为年节活动中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人们对美好明天企盼心愿的寄托,还是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

(二)

民以食为天。吃,列在了人们一切活动的首位。蔚县农家过年,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推米磨面、压豆腐、滚元宵、蒸馍馍、炸油糕、炒干货、包饺子……这其中,包饺子是最重要的。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炕头,边守夜边包饺子,你一言我一语说说笑笑,子夜之前便把全家人吃的饺子全部包好了。

过春节吃饺子,是北方人过年的传统习俗,蔚县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曾提到这种食品。南北朝时对当时的称馄饨的饺子说:“今日馄饨,形为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形,这种形象正是我们今天吃的饺子。饺子在古时有“牢凡”“扁食”“粉龟”“饺饵”等名称。农家吃饺子,除喜欢它那饭菜合一,食用方便,味道可口的特点外,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取其吉祥如意。也有的农民把面条和饺子放在一起煮着吃,取名“银丝缠元宝”。

当今蔚县农家的节日餐桌,除了饺子还有许多诱人的食品,木瓜杏扁儿、杏干儿、五香豆腐干儿,各色炸食,琳琅满目,好不诱人。

吃完饺子拜大年,在蔚县农村,至今仍是一件十分讲究的重要礼仪。

大年初一早晨,小辈们成群结队,到有亲戚关系的长辈们家里去行礼问候。小辈们进了亲戚的家门,要高声呼叫长辈的尊称,并在堂屋前磕头,请长辈们受跪拜之礼。拜完,受拜的长者请小辈们坐在家里热乎乎的炕头上,斟茶倒水,问寒问暖。其实同在一个村,几乎天天相见,然而此刻却好像久别重逢,亲亲热热。受拜的长者们,还要给小辈们一些礼物及众所周知的压岁钱。

长辈之间,也相互拜年,互道吉祥。有趣的是,拜年还给平时有矛盾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化解矛盾的机会。一年来,村子里不管谁家和谁家有矛盾,只要春节期间两家能相互一拜年,过去一年的恩恩怨怨顷刻便烟消云散。

(三)

彩灯高悬彩旗飘,扭起秧歌踩高跷,如织人流赏灯醉,万家欢聚闹元宵。

如果春节前忙年,大年三十祭神祭祖,年初一拜年,都让人略感疲惫和凝重,那么,元宵节,就有点中国狂欢节的味道了。

俗话说不过十五不算过年。元宵节一般都过三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各种活动便出现在街头巷尾,直至十月十六结束。白天,以社火为主,夜晚则以观灯赏灯为乐。

蔚县农村的民俗、社火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宋家庄镇上苏庄村的“拜灯山”,有着独特的魅力。活动开始时,村民们事先要选出一名“灯官”,装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4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由村戏班子的演员粉墨浓妆随其左右,两名穿皮袄的丑角在前面引领,一班人从戏台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当灯官一行来到灯山楼的供桌前,只听一声吆喝:“拜灯喽——!”灯官领头叩首拜祭,以最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这一活动至今已经延续400多年。

而在众多的社火活动中,最有趣的还是要属王八戏妈子了。王八戏妈子本来是北方远古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故事,谁知道演变到社火活动中来了。你看那扮演王八的人,头上竖起一根珠簧,脖子上戴着一串铃铛,翻穿老羊皮袄,翩翩起舞一脸滑稽,整个人活脱脱地像一个传说中的龟蛇合体的北方神──玄武神。再看那玄妻老妈子,头戴红辣椒,脸画嘎嘎鸟,扫帚当扇,搔首弄姿,好不可笑。锣鼓声中,王八与妈子互相嬉戏,若即若离,手舞足蹈,最后竟双双摔倒在地。据当地长者介绍,倒地是他们表演的高潮,寓意交媾,这是人类最早的生殖崇拜。

舞龙灯也是社火中的一大景观。蔚县的农民舞龙灯,首先要绕龙球、打场子。接着海螺灯、蜘蛛灯、跑旱船、骑活驴、老汉背妻、猪八戒背媳妇等节目才相继出场。跟在这些节目队伍后面的,才是一条由五十多人撑杆挑起的活龙。舞龙的人个个都是年轻力壮的好小伙,他们将龙舞得上下翻滚,犹如真龙横空出世。表演时活龙还将在高高的大木桩上做出好多高难度的动作。高潮中口吐滚滚浓烟,直至吐出一幅吉祥如意的春联为止。

正月十五,唱大戏也是必不可少的。蔚县农村过年,本来从腊月至正月就一直好戏连台。腊月里,场光地净,要唱谢茬戏,酬财神戏;正月里要唱祈雨戏,祝福戏等等。壶流河畔的八百庄堡,堡堡都有戏楼,俗称作乐楼,堪称北方一绝。在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搬闺女、请女婿、姥姥门前唱大戏。大戏,即指山西梆子,小戏则指地方戏。春节期间,不管大戏、小戏,都深受农家的欢爱。借着社火的红火热闹,大戏小戏一齐唱,村村唱,庄庄唱,形成了蔚县年俗的又一特色。

看罢花灯观灯碗,是正月十五观灯的又一种享受。村里一块宽阔的场地上,栽上许多根木桩,木桩之间距离相近,游人不能逾越。诸多的桩自然成行,一行一行又排列成曲曲折折的方阵形,每个木桩上端擎着一个灯碗。方阵中有入口和出口,但也有许多迷人的死胡同,只有一条通畅的路线可以走遍方阵。当地的人们把这种方阵,称之为九曲黄河阵或诸葛八卦图。观灯碗时,游人从入口处鱼贯而入,络绎不绝地在方阵中往返,稍不留意,就可能迷失方向。擎灯碗的木桩并不太高,灯碗的位置正处在一般人的颈部,五颜六色的灯碗与满面春风的笑脸相互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蔚县的年俗还有许许多多,有的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失传。然而,到堡子里,住上明清时候的老房子,与农家一起过年,不仅可以感受我国北方年俗的博大与精深,还可以感受到农民兄弟勤劳、朴实、聪明、善良和勇敢的性格,感受到脚下这广阔田野的可爱。

在蔚县过大年,是永远值得回味的日子。

让躺着的巨人站起来

郭文岭/文

百闻不如一见。此次蔚县调研采访,对我和我的同事震撼实在太大。

蔚县的山脉雄健如铁,天空和云朵总是漂洗过一般纤尘不染。蓝天白云下的壶流河大河滩,一望无际,上面覆盖着绿毯一样的青草和作物,散养的骡马和羊儿很温顺也很悠闲。就是在这样美丽的背景下,历史在此上演一幕又一幕大剧,并让战争与繁荣交接并行,从而留下了卓尔不群、厚重沉实的古蔚州文明。

走在蔚县的城镇和乡村,就如同走在一个文化巨人的身上。低头、抬首,都是遗存、文物,耳濡目染,都是民俗、艺术。

但改革开放30年,蔚县更重视的资源是乌金——煤炭和其他自然物质资源。至于丰厚的传统文化,有零散的、深浅不一的认识,也有很多的抢救、整理、保护,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但相对于蔚县文化的巨大“体量”和深厚积淀,可以说,保护才刚开始,利用才刚起步。

而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县域发展面临层次升级和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蔚县做出“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的战略调整,把“文化立县”排在第一位,可谓远见卓识之举。

然而,“文化立县”,绝非一夕可就之功业。按照保守思维,遗存越多,保护的责任越重,需要的投入越多,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是,把“遗产”当成摇钱树,打着开发性保护的名义滥施手脚。蔚县的“文化立县”,需“戒乎两端,取其中”。这就面临一个思考的难度,智慧的高度,以及推进的坚忍和执著。

当然,难题非不可破解,成功早有先例。当历史文化巨人,在产业化的道路上,真正立起来,并且孔武有力地担当起县域发展的支撑,古老的蔚州就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我相信这一天。

猜你喜欢

戏楼蔚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谁远谁近?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四川屏山县禹帝宫会馆戏楼及戏雕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