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牺牲的土地富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09-04-29黄亚生
黄亚生
这就是硬币的两面。牺牲这些土地拥有者利益的时候,也牺牲了我们的消费者,随后牺牲了我们企业,最终牺牲了我们的商业和我们的竞争力。
因为经常全世界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中国台湾、韩国并没有中国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是你到那里住一个小小的很不起眼的旅馆,一个晚上可能要付200、300美元,而在中国,比如在上海,一个非常好的星级旅馆,价格却可能很便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背后是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问题。
上海浦东怎么发展起来的?离不开圈地。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我的原创,错,这是我在上海跟一位当地政府官员沟通时,对方的原话。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政府把市民从市中心全部搬迁出去,每个人只获得非常少的货币赔偿。然后把地卖给了企业(可能以外企居多),获得了巨额利润,用这些钱,政府去做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繁华得不得了的城市建设,或者以很低的价格卖给跨国公司,让对方来上海投资。所以很多跨国公司说中国是工业园区的乐园。
在这么做的背后,我们忽略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是当地居民。他们被很便宜地从这些地方搬迁出去,因为国家没有给他们好的赔偿,国家不用消化这部分成本。所以今天旅馆的价格就可以非常低。
在任何一个国家,建楼的直接成本是土地,间接成本是搬迁的费用。中国的搬迁成本基本等于零。政府用行政权力,去搞圈地运动,从中赚这个价差。
中国+几年这么高速的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富人仅仅是那些建房子的人,而不是卖地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是,不能说一个没有)?圈地是最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的。本来农民没有太多的资源,唯一拥有的就是土地。按理来说,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本应该出现五千万个农民亿万富翁,因为他们拥有最值钱的资源。那就是地。
台湾当时就是这样的,土地是私有的,城市化就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不会赤裸裸把地用低成本都抢了。台湾第一批富翁都是农民,他们把地卖了以后获得了巨额资金,有的人喝酒就挥霍掉了。有的人开了小杂货店,后来出现了一批创业家。
反观中国,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数字,中国农民工达到2.3亿人,工资年年在增加。这些本来都是种地的农民,突然一夜之间变成了工厂的工人,工资能有多少增加?我觉得不可能。中国的工资统计是非常成问题的,首先里面没有做工作时间的统计,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实际上蓝领工人工资最正确的计算方式是以每小时获得的回报作为衡量,而不是以每年为单位。我相信要是把农民工的工作时间算进去的话,过去十年,农民工每小时挣的人民币可能有增加,但是增加的肯定不会像统计的那么快。
一般来讲,一座城市的城市化应该能带来很多的财富创造,在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样。试想如果你在王府井有一块小小的地,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你马上就是亿万富翁。但是中国这种富人没有形成,这跟国有土地制度,跟圈地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过去政府不会在乎损失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把地卖给美国,那个时候还有美国消费者。现在美国消费者不见了,我们寄望内需经济拯救中国企业,我们才开始反思为什么中国的消费人群没有出现。
现在我们会发现这种做法是多么短视:经济都是两头的,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这样,地方政府去征地,对他们来说是低成本,对另一方来说就是低收入。这种交易使地方政府用很便宜的资本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造成很多人的收入非常低。
这就是硬币的两面,牺牲这些土地拥有者利益的时候,也牺牲了我们的消费者。随后牺牲了我们企业,最终牺牲了我们的商业和我们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