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至高至重
2009-04-29杨万东
杨万东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某银行副总裁黄树东的著作《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者基于自己多年在国际金融行业的丰富阅历,对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从一个资深业内人士的视角做了独到的揭秘和深入的剖析,破除谎言,揭示真相,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崛起的大战略。这本书的特点在那里?
颠覆传统观点。国家利益至上
读过该书的很多人都说,这本书颠覆了传统的世界贸易观点和传统的发展战略。真是这样吗?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叙事方式。这为该书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颠覆了许多传统看法,同时为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向世界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举例说,比较利益优势和国际分工的理论算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主流”看法。但是,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指出,所谓比较利益和国际分工,其实是要落后的国家固守落后,先进的国家保持先进;是一种要发展中国家将固守落后当成“发挥优势”的理论。
该书还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从霸权统治的角度针对国际经济体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概念:如“体制寻租”、“三位一体的专政”、“寻租铁三角”、“对多数的统治”、美国政府“预算软约束”、“美元体制寻租”,等等。作者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体系是“新殖民主义”。特别是作者从美元的角度,剖析美国的霸权战略,提出美国通过财政预算“软约束”,通过“美元体制寻租”而解决了人类历史上所有霸权面临的有限资源的矛盾,得以用全世界的资源和财富托起美国超历史的霸权。该书作者还认为,目前的国际经济体系格局,是一个霸权寻租的体系。作为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人,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提出的这些观点和概念,比较新颖,有些振聋发聩。
我同作者一样,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战略,单纯从市场原则出发,忽视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在该书中彻底复辟,成了理解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国家利益的现实颠覆了市场原则的假说。整个体系就这样被颠覆了。该书不否定国际市场原则,但是颠覆了目前的“国际市场”。它认为,目前的国际经济体系不是,也不可能是建立在“市场原则”之上的,该书呼吁中国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国际市场原则。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可以说,世界经济体系中,忽略国家利益的市场原则这个“上帝”,在该书中也“死了”。我们要把中国崛起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目前仍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危机发生国希望把危机转移到其他国家,让更多的国家分担危机发生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利益的维护倍加重要,尤其需要高度重视,这种时候该书自然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该书认为,国际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所谓的市场原则。该书对从文艺复兴到今天这几百年的历史观察,认为就需要强调四个字——“国家利益”。它提出一个国家的贸易战略,必须建立在国家总体战略之下,符合国家的总体战略利益。在颠覆传统国际经济体系的基础上,该书从美国立国以来200多年国家博弈的宏大历史画卷中,提炼出中国崛起的历史主题:中国必须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作者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向读者展示发展历史上的道路之争和道路选择:是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还是走贸易立国依赖他人的发展道路。前者是大国崛起的唯一正确道路。
所以,这是一本经济反思发展模式,思考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书。
中国崛起的终极选择是自主创新与发展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提倡自主发展,提出去全球化。
作者在该书中预见了美国政府在反危机中为了国家利益,有可能不得不选择保护主义。这对我们中国是一种警醒。其实,作者的这种预测,早在去年就出现了。可以去翻一翻作者以前的网络文章。遗憾的是,作者的呼吁并没有受到公众的关注。作者曾经同我讨论过这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所见略同。美国失业率几乎到了10%,而且还会长期维持在这个高水平。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美国选择保护主义不是不可能的。当然,由于作者在美国的近距离观察,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独特的分析。现在,美国的保护主义已经抬头,我们应当认真反思。这也是该书受到公众关注的原因之一。现在,世界反危机的走向,已经脱离了国内许多经济学家最初的预测,保护主义开始到处抬头。我们必须认真反思。
美国已经打响中美贸易战火。目前的贸易战争只是前哨战,大规模的贸易战争和经济战争正在暗自袭来。作者用历史事实指出,虽然一些小型经济体依靠贸易立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一些国家贸易立国的失败教训更值得汲取。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经济规模已是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指望外部市场的更充分的扩大是很不现实的,过度金融化的欧美国家要向实体经济纠偏,以解决国内的产业空心化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由于国内市场空间太小又被欧美国家外挤,则会与中国抢占产品品种和技术级次相当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市场竞争将会十分严酷,贸易保护可能是是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后难以避免的一个阶段。该书不仅前瞻性地预测了这一波贸易战火,而且详细剖析了美国危机发生的根源和反危机的心路历程、思路、手段和目的。作者置身于本次金融危机的中心,作为美国金融企业高管人员对本次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金融政策走向有第一时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对于中国人了解目前和未来的贸易战争、美元政策走向、对华经济战略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路线图,作者前瞻性地预测:为了彻底地从经济危机黑洞中爬出来,美国将追求美元贬值、通货膨胀、保护主义,追求中国为其重振经济而埋单的战略目标。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历史挑战和机会。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正逢其时。
该书作者关注的是:中国如何发展?中华民族、中国企业、中国个人投资者,如何捍卫真实财富。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要走自我保护、内向发展的道路,要去出口导向。中国不能通过固守落后来发挥优势。在这个问题上,我同作者可以说不谋而合。中国不能再走货物和财富流失的道路。用作者总结该书的话讲,“中国要以中国之物力,谋中国之发展。”
去出口导向,中国大量的出口产业怎么办?
许多读者,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去出口导向,肯定有人要指出,如果转向内向型发展,中国几乎相当于GDP40%的出口将失去市场,中国将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其实所谓生产过剩,是相对于需求而言。而需求决定于分配。中国有近14亿人口,具有极为广阔的国内市场。最近公布的福润中国财富榜中国富豪资产排名前1000位的平均资产就达38.8亿元人民币。这一千位富豪及其财产共有人,其人数不到中国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一,拥有的财富总量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社会储蓄总量58万亿元的比例则达到7%以上,而且还有众多富豪因为复杂的股权
结构未能统计进去,极度不均的财富占有状况是中国国内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只要中国真正解决了贫富悬殊问题,中国不断增长的甚至勃发的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增长的就业,不断增长的工资,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些保证社会公平的措施将会为中国创造出巨大的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动力,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适度公平带来企业高利润,这样,公平和效率就可以达到一致。
当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如何处理转型期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复杂问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解,那就是以为作者主张回到封闭,反对开放,如果仔细阅读全书就可以明白,作者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充分肯定的。作者所反对的,是为开放而开放,是为了开放而失去经济的自主权,为了开放和外贸而牺牲国民的真实财富和福利,为了所谓的产品销售市场而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人力的代价,以及将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继续购买在未来注定会不断贬值的美国国债。作者主张,开放和外贸的战略必须置于国家和民族长期发展的总战略之下,不能为了几个地区、几个行业的发展,而使国家的整体经济和民众福利处于他人的控制与剥夺状态。
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走向世界的必读之书
有些企业界朋友读了此书后感慨良多。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了解世界。该书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深刻认知,对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战略的透彻仔细的分析和预测,对美国金融困境的解析,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走向世界,走进美国的坐标和参照。商场就是战场,该书有如战场地图,不得不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该书认为,金融资本必然走向繁荣一破裂的循环。这就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要陷入金融虚假繁荣的泡沫。例如,该书还提及,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技术垄断,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的自主创新。中国企业要创新,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须要有政府保护和支持。作者实际上提倡,中国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上,一定要立足于自己。作者认为,保护主义和美元贬值是美国为了防止经济长期停滞而不得不选择的政策,这无疑是给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要提醒。作者对日本经济衰退的分析,对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的解读,对中国企业无疑能起到警醒作用。作者在美国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多年来去过很多国家,见识过多种多样的经济类型,对世界经济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感受。作为世界顶级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许多看法非常独到准确。
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以前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并从事过几年的经济研究工作,又在美国经过多年的求学和职业的历练,特别是成为世界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的高管之后,眼光更加深远,对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更加充满感情,从而超脱出自己已经获得的一个华裔难以获得的极高的社会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投以深切的关注,发出自己最深沉的呼喊。前段时间,我们在人民大学就该书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宏观的货币战争的书,是一位海外华人和金融精英出于民族情感和历史责任对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至诚之言,是对中国未来60年发展道路的思考,是一本解密经济战争的力作,一本批评片面全球化的收官之作,一本解密美国霸权的隐秘之作,一本反思中国模式出口导向模式的醒世之作,一本预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难以避免的警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