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大王叶煌辉 破浪“艇”进
2009-04-29郑心媚
郑心媚
他土法炼钢、自学绘图,从平价帆船做到奢华游艇,纵横40余年,终于打响名号。如今一年只做5艘游艇,每艘造价新台币2亿元以上。意大利饭店巨子、美国NBA、好莱坞明星,都是他的客户——
每艘游艇价值数亿
台湾最大客制化游艇制造商
艳夏的阳光,照在台南将军港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抚着船头登板才发现,这艘110英尺长的豪华游艇,早已挤满了参观人潮。
“亲戚的小孩、银行界的朋友……”叶煌辉笑着带领一群人四处浏览:“机会难得啊!这船造价要700万美元啊!来,你看厨房那一小块大理石地板,就要1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
叶煌辉的统一游艇,已有40多年历史,是台湾老字号的游艇公司,最辉煌时,曾每两天就卖出一艘船到欧美,当时每艘船造价约200万元;现今转型制造订制游艇,每艘造价超过2亿元,一年仅接受5-6艘订单,营业额超过10亿元,是台湾目前最大的客制化游艇制造商。
凑到驾驶舱,船长摇着头说:“这是有钱人的玩具啦!1小时耗掉的油资就要9000元,开四五个小时,一个月的薪水就没了。”这艘船的船主,在意大利马耳他群岛开设连锁饭店,订制游艇除了方便自己与家人往返群岛间,不用时还可兼做游艇出租生意,叶煌辉说:“像这艘游艇,一个星期的租金就要价30万美元。”
创业初期造帆船
订单遍及全世界
叶煌辉的订单遍及欧、美、日,“台湾制造游艇世界有名,美国1/4的游艇都是台湾制造,年产值约110亿元,仅次于意大利、荷兰与美国。”叶煌辉说。
叶煌辉在台南乡间默默地航行了40年。1968年,原本做大理石买卖的他,与朋友合伙投资开设造船厂。当时流行轻便帆船,每年都有二三十张订单。本打算扩大公司营业,叶煌辉却发现市场日渐萎缩:“驶帆船要有力气去拉绳索,可是买得起船的都是上了年纪的有钱人,年轻人没能力消费。游艇靠马达发动,计算机、机械操作,比较适合老人家玩。”于是叶煌辉与英国经销商HOLT合作,各出资一半,转向成立统一游艇,主攻中小型的玻璃纤维游艇。
通过HOLT的营销,叶煌辉的游艇很快打开欧、美市场;极盛时期,一个月就得出口15-20艘船。每艘要价200万至数千万元,“这个价钱,欧美的经理人退休就买得起。很多人卖了房子,干脆住在船上过退休生活,想到哪,就开着船出海去,很惬意。”
1973年、1979年,连续两次因石油出产国阿拉伯与伊朗爆发战争,导致全世界石油危机,让叶煌辉的游艇生意也同样陷入困境:“船吃油重,油价一涨,很多人都不敢买船。”叶煌辉发现,越是金字塔顶端的消费群,越不容易受到景气、经济影响,于是他从标准化的游艇,转而走向客制化。
“客人订船,要先付订金、签合约,风险比较低。可是我们的技术也要到位,不然这些有钱人可是很难伺候。”叶煌辉为了吸引客户上门,花了数千万元,参加欧盟、美国等各地区国际游艇认证,除了厂房设备得符合要求外,游艇制造,从设计图开始就得送审,制造期间更得每两三个月请专家前来审查。
为了伺候这些顶级贵客,叶煌辉更改厂房。将原本位于台南县官田的造船工厂,迁移到将军港,并找来哈佛建筑研究所毕业的儿子设计。
伺候世界顶级顾客
创意设计投其所好
虽不是科班出身,叶煌辉仍随时上网、看各项设计杂志,了解游艇与装潢设计:“游艇里就跟豪宅一样,随时要跟上时代潮流,每张游艇设计图都是我画的。我曾请来国际设计师,但他只表现自己的设计感,没深入了解客户喜好,最后没用上。”
“我看顾客的穿着打扮,大概就知道他喜欢哪种类型的游艇。还有国籍也有差别,像美国人,喜欢华丽、繁复的装饰,越贵气越好;欧洲人比较传统,喜欢简洁的设计,外型不要太新潮,看起来稳重最重要。至于日本人,速度越快越好。”
美国人喜欢开派对,他就在游艇各角落设置吧台,从客厅、甲板、厨房到驾驶室,整艘108英尺的游艇。就有6座吧台。主卧室内有两间卫浴,“一间男主人用,另一间女主人用,这样不容易吵架。”至于重隐私的演艺人员,不只厨房与佣人、船员分开,连洗衣房都设置两套。
老船长掌舵40年
找不到停歇码头
近几年,东南亚与大陆也看好游艇市场,纷纷投入制造,逼得台湾游艇厂不是歇业,就得外移,叶煌辉却坚持留守台湾:“大陆直直追上来,不过技术还不到位,质量也还没到位,光是保固就花不少钱。造船师父得培养10年啊!哪那么容易。”
只是,叶煌辉往金字塔顶端靠拢,也碰到瓶颈。游艇同业说:“大型游艇订单今年以来几乎停滞,就算是已下订,也面临客户要求削价的困境,估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景气才有可能明朗。如果这时候不做些小型艇填补资金空档,很可能撑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