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对策研究
2009-04-29刘晓
刘 晓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景。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学校体育场馆走产业化运作的道路:通过向社会开放提高其社会效益,通过经营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改变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学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经营管理必须遵循产业运作规律
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相应的外部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体育场馆开展经营活动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所谓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自身优势,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市场牵头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其运作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扦和市场机静j的作用,结合体育产业的生产和经营特点,运用市场经济管理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的基本要求。具体到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经营管理,就是依托体育场馆自身优势、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特长、场馆服务区域的居民体育爱好和活动项目需求,围绕体育训练、培训以及赛事活动组织等经营活动的开展。按照产业运作的规律、要求管理和利用场馆设施。
二、学校体育场馆产业经营要加大宣传力度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国民的健康观念已得到改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可以吸引市场主体。也对人们消费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宣传也是自身服务品牌的建立、推广进而被社会接纳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寻找赞助及合作伙伴。
三、学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经营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活动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修建。首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主要任务应是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学生课余锻炼服务:所以其运作首先不能与正常教学相冲突,必须在充分保证日常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切不能本末倒置。其次,体育场馆的开发与经营不能用一些纯粹的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衡量。要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制定出适合各消费层次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健身需求。采用“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对本校师生员工实行优惠,体现出“倡导健身,服务为本”的指导思想。
四、学校体育场馆产业经营应做好经营项目的选择与评估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开展经营活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经营项目或项目组合,以保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首先,在开展经营活动前,经营者必须先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对周边地区的体育设施情况、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从而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其次,经营者对体育场馆设施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再次,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同样要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保证产出要大于投入,否则经营活动就失去意义。
五、重视和采纳体育产业的成功营销手段
要对高校体校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摸准市场脉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收集市场信息,适时开发人们追求的新兴运动项目,从事特色经营、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完善配套项目开发与服务,努力发掘中青年体育消费市场,组织热门运动项目俱乐部,经营各种体育业务培训,合理利用价格策略。
六、实现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经营活动,对于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来说,促进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代经营活动的核心在于管理,管理人员要有相关管理学知识、市场学知识、沟通能力及良好的思想素质、服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体育场馆管理好、经营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场馆经营活动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