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问与答

2009-04-29

父母必读 2009年3期
关键词:规则游戏孩子

本期专家主持:徐凡《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儿童心理学专家

家规怎么立?

Q:我的宝宝6个半月了,发脾气时哭声特别大。他爸爸认为,孩子这是使性子,应该好好管教;我认为孩子现在根本不懂事,现在管教孩子还为时尚早。请问,孩子要多大才能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

A:孩子才6 个半月,您就意识到立规矩的问题,真是太好了。只是规矩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时候,要立不同的规矩。

规矩, 从建立生活常规开始。常规是一种秩序,如:起床→小便→洗脸→吃奶→玩→听故事→洗澡→吃奶→漱口→睡觉,这套完整的过程就是一种生活秩序,天天如此,形成习惯,孩子心中有数,有预期,也有安全感。常规的建立从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开始了,它需要父母持续地坚持,也需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更新。

关系到孩子安全的规则,要在孩子刚刚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且懂得“不”的含义、懂得命令时就开始培养。比如,不要动电源,不要动灶上的锅,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上陌生人的车等等。最初,孩子理解不了你的语言,安全环境的设置是重要的。但随着孩子行为能力的增强,物理环境的设置就显得防不胜防了。此时重要的是要建立孩子的心理防线。先是语言的提醒,然后从道理上让孩子理解,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外部的约束变成孩子内在的行为准则。

情景性规则,应该伴随着情景的产生而建立。情景性规则规定了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中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有简单有复杂,要因年龄和个人特点来立。比如,不要拿勺子敲桌子;不能在上课时大声吵闹,提问题先举手;踢足球、下跳棋要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去一个朋友家,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家等等。

建立情景性规则需要有好的示范、言语的指导和一开始时适度的训练。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期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划定他自主的范围。这样,他既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又不必为自己还没有能力决定的事情负责。比如,3~4 岁以前的孩子,我们规定他在小区玩一定要有大人带着。到了5~6 岁,也许孩子就可以处理好在小区里玩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必时时紧盯,但也不能让他自己上街。

对待他人的规则是相对恒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细化。对待他人的规则相对恒定,就是尊重他人。这一点在哪个年龄都不变。其中包括一系列应该如何做的事情:诚实、尊重长辈、考虑他人的感情、避免伤害他人、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等等;也包括一系列“不允许”的事情:不许撒谎、不许打架、不许用语言或行动故意伤害他人的感情,等等。在不同的年龄,“应该”做的和“不允许”做的会有不同,要依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断细化。

给孩子立规矩时,还必须注意:

●不提孩子做不到的要求孩子要掌握某项规则,需要时间和经验。而且每个孩子又有其独特性,更不能一概要求。如果设置了他达不到的标准,你批评他,只能刺伤他的自尊心,并积累下一次“你的批评一点用也没有”的经验。

●不要制定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家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吃饭不说话”,那我们自己吃饭说话吗?如果我们自己、我们的长辈都做不到,那么我们不如要求孩子“把饭咽下去再说”。

●耐心与坚定耐心包括循序渐进,不怕重复,持之以恒;坚定包括让规则成为家庭共同遵守的准则,不以心情、疾病、人员的变化而变化。

●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反映的是他当时的心情。不让他吃太多的糖,不让他抢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到点必须睡觉……都可能引起他的哭闹。我们的准则不以孩子的心情而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连孩子哭都不允许。要承认孩子接受规则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允许他在哭泣中慢慢调整自己。

过度保护

Q:我家宝宝1岁了,经常东摸西摸的,对什么东西都好奇。但是白天是我妈在带她,我妈怕她有危险,经常阻止她去探索,甚至抱着不让她下地。这会不会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我妈经常看电视,现在我女儿也很喜欢,每天都跟着看上一会儿。

A:老人怕孩子有危险,自然要阻止孩子做很多事情,怕阻止不及,把孩子抱起来,应该说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在孩子的养育中,安全问题毕竟是第一位的。

老人的体力和精力可能都会比我们差一些,她肯帮我们带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对我们的爱。对于老人的帮助,我们应心存感激,并且,应尽自己的可能去多承担养育的工作,减轻老人的负担。永远不要忘了父母是孩子养育的第一责任人。

老人抱着孩子, 其实是很辛苦的。我们也要想一想,除了下班后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老人的养育工作更轻松、更有成就感?

设置安全环境在孩子能触摸到的地方,收起所有我们认为可能是危险的物品,设置一个可以让老人放心地放下孩子的安全活动空间。对于学步儿来说,这个空间要大到所有他可以到达的房间。

新游戏每周教老人两个可以和孩子玩得很开心的游戏。游戏要简单,对老人没有太高的体力要求,也没有太复杂的技术难度。你先和孩子玩几遍,既是给老人示范,也是教会孩子怎么玩。这样,孩子就会和老人有很好的互动了。

欣赏创意老人也会有些创意游戏的,看到老人的创意,千万别视而不见,由衷地赞叹,会让家庭充满温情。有创意的老人,也会传递给孩子创意的快乐。老人同样需要你的肯定。

相信在做了这样一些努力后,孩子被放下来自由活动的机会会多一些。他的运动和探索的机会也就会多一些。

另外,周岁的宝宝最好少看电视,每天别超过10 分钟,而且距离要远一些。当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让孩子接触到电视前,最好让孩子爱上另一样好东西——童书。

“放养”的困惑

Q:儿子今年6岁,在此之前想给他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一直没送什么兴趣班。今年开始上了一个暑假班,老师教字母和数字,问题立马出来了:幼儿园没教过,上课又没好好听,作业做得真是惨不忍睹啊……我真的错了吗?

A:一个没有上过兴趣班的孩子,6年中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游戏,有足够的时间跟着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有足够的时间做户外运动,有足够的时间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足够的时间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有足够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无论你们是否送孩子去上兴趣班,只要你们鼓励孩子去探索、去交往、去游戏,给孩子提供与他的年龄需要相适宜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孩子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放养”的困惑

在这6 年中,无论是“放养”还是有规划地学些什么,都要注意基本品质的培养。只要孩子在他的各种活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感官的辨别力,提高了动作的灵活与协调能力,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学习,能够初步懂得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坚持就是胜利,这些品质就会帮助他走过小学的生活。如果这6 年中,家庭忽视了孩子这些基本品质的培养,现在的确需要补一补。

现在有很多孩子提前学识字和拼音,但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孩子识字多,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会为了保持住老师的这份重视而继续努力;有的孩子觉得自己都会了,上课很无聊,不是因为捣乱挨批评,就是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对课堂内容的不重视习惯,反而对以后的学习不利。提前学习,能保持优势的时间是很短暂的。

入学准备,更多是能力上的准备。比如,能认真把别人的话听完整吗?能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吗?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做事情吗?会用笔吗?等等。提前学一点知识,也许在入学之初会比较轻松。但我们必须记住,早晚,孩子们都要同样面对新知识的,那时,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帮扶,就看谁在能力上准备得更充分。

猜你喜欢

规则游戏孩子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